每个人的名字里是有生命暗示的,就像上帝赐给他(她)的 “胎记”,挣也挣不脱,洗也洗不掉,名字会跟屁虫一样地跟着我们,在岁月的深处生根发芽。冯有才的名字就是最好的例证,那一份才情跟着他,在青春的堤岸上,不光早早地就生了根、发了芽,还绽开了明艳的花朵,结出了甜美的果子。
张爱玲曾说,出名要趁早。但这个趁早也是有条件的,得有真家伙,持真本领才行。冯有才就是一个有真家伙、持真本领的80后青年作家。他的名字,种子一样播撒在了全国各大畅销的期刊里,录进了万千读者心灵的库存里,每一篇文章都能给人一种颗粒饱满的印象。
应该说,冯有才在当今的80后作家中是几乎不生产“秕谷”的一位,曾经和他交流过很多次,他说,他很少有剩稿,每一篇几乎都对期刊量身打造,每一篇又总能在很多次转载后,给冯有才赢得盆满钵满。
仔细一想,就会发现冯有才的成功不是偶然的。因为,冯有才的文字属于根基很稳的那种,不做浮萍,也不旁逸斜出,而是翠竹一般,句段之间也很有张力,随意几句,就能揪住你的心,挠在你心灵的痒处,舒服得很。
冯有才生在江南,受徽文化的浸润和熏陶,他文字的深处渗透着儒雅和厚重,而他文字的表现形式却很西化,行文的意象上,多得是许多西化的元素和宗教色彩。
所以,许多人常把冯有才的文字比作是“白话宗教”,不光让人看得懂,而且传得远,很受用,又不雷同。
《天使永远懂得微笑》一书,精选了冯有才多年来在《读者》《青年文摘》等国内知名期刊上发表的文字,由冯有才本人亲自精挑细选,聚集成册,用冯有才自己的话说,那是从自己文字的沙滩上,一片片拾起的珠贝。
知道冯有才的人都明了,他是个爽快人,也就是传说中的“粗人”,但是,他在文字上却心思十分细腻,他说,每一个读者都是他的嘉宾,邀来了,是要盛情款待的。所以,冯有才把这些文章念珠一样地串接起来,然后捧给大家看,是谦恭并小心翼翼的,因为,那些文字,哪怕是一个标点,都代表了他的信仰。
《天使永远懂得微笑》一书共分四辑,100余篇,对人间温情、成功、幸福、理想做了工笔画一样的描摹。许多编辑都说,冯有才是最会用外国故事说中国话的写手,如果你仔细看一看这本书,就会明白编辑们话里的深意了。冯有才最喜欢借用外物言明自己的深意,且字字珠玑,简洁到位,恰到好处。我想,这或许与他读了许多外国名著有关。冯有才告诉我,他之所以这般喜欢以外国人的故事来说事,是因为这样便于表达,也能给读者以新鲜感。
可见,作为一个作家,他心里是装着读者的。我认为,只有一个心里放得下读者的作者,读者的心里才放得下他。有才做到了这点。
若深层次观察有才的文字,还可以发现,他言情叙事时,字里行间的画面感是很强的,想想有才的职业也不难发现,他自己是一个电视编导,对于这些,是文章来源华夏酒报职业带给他的财富,同时,这种财富也借着文字的动力,轰轰烈烈地开进了读者心里。
上个世纪90年代,“80后”这个字眼被叫得越来越响,冯有才也是这支大军中的一员悍将,他的文字以励志见长,毫不夸张地说,如果“80后”大军中有那么一位的文字可以被称为励志圣经的话,那就是冯有才了。你问我为什么?不很简单吗,他“有才”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