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要:小泽征尔说,北京是他在中国的“家”,对于这个家,犹如乐曲中的音符一样让他激动。日前,小泽征尔再次来到北京,举办“小泽征尔音乐塾音乐会”,同时招收新成员。
小泽征尔
大概没有哪个音乐大师像小泽征尔一样对北京充满着迷恋与热衷,他喜欢钻到簋街吃饭,至今为止最自豪的事是在北京给一帮中国朋友指路。他说,北京是他在中国的“家”,对于这个家,犹如乐曲中的音符一样让他激动。日前,小泽征尔再次来到北京,举办“小泽征尔音乐塾音乐会”,同时招收新成员。
玩笑是小泽征尔的开场白
2009年4月15日,下午,国家大剧院。小泽征尔的新闻发布会原本预定在3点举行,可到了3点半,仍不见人影。大概因为碍于他73岁的高龄,记者们给予了更多体恤,并没向主办方表示异议。
3点45分,小泽征尔终于出现了。这位73岁的高龄传奇音乐家有着年轻人一样的精神面貌,目光炯炯有神,步履轻快有力,动作灵活敏捷。入座后,记者以为他会因迟到谦逊地跟大家道歉,结果他语出惊人——“国家大剧院太大了,我一进来就转向,找了半天才找到,哟,你们不错啊,都能找到,真厉害。”
“他最爱开玩笑,不上课的时候,就是个邻家老头儿,问东问西,逗你开心。”这是小泽征尔音乐塾的学生们对他最多的评价。
碰到音律感觉不对了,他会停下来,靠在指挥台上,面露诡异地说:“要如身临其境,这小节表现的是乡下跳舞的场面,就像你们在跳舞,当然,旁边还得放着啤酒才行。”
熟悉小泽征尔的人都说他是个“老顽童”,73岁仍然可以在指挥台上手舞足蹈3个小时。私下里,他喜欢讲话。美国大导演斯皮尔伯格说,小泽征尔“是个内心非常丰富的人”,更多的人说,“他就是一针兴奋剂,不管是台上,还是台下”。
低调生活让他成为“北京通”
台下的小泽征尔相当低调。如果不是赶时间,他会首选公交车或者地铁代步。他会“要挟”音乐塾里的中国学生带他到中央音乐学院的学生食堂吃饭,会钻到簋街里,就为在一个小饭馆里吃一碗刀削面。
小泽征尔说上世纪七十年代时,因为和中国的一帮朋友喝茅台酒,让他有冲动把西洋音乐带到中国。“我第一次来中国是在1976年11月。当时中国没有巴赫、莫扎特或者贝多芬。后来一些朋友请我喝茅台酒,我借着酒劲说一有机会我就在这里指挥勃拉姆斯和贝多芬。没想一年后,这个愿望就实现了。
摘自《青年周末》2009年4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