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太原3月12日专电 山西省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队日前在闻喜县新发现三处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遗址。这三处仰韶文化遗址均在稷王山南麓,佐证了后稷教民稼穑的真实性。
记者在现场看到,三处遗址都分布在丘陵盘桓、沟壑纵横的稷王山南麓,彼此之间相距不过5公里。三处遗址均属于闻喜县郭家庄镇,分别名为蛇虎涧、王家庄、上张樊,其中,蛇虎涧遗址东依土岭,西临沟泉,位于蛇虎涧村东的南北狭长的多级台地上,南北长约300米,东西宽约100米。断崖有一座陶窑和多个大型灰坑,证明了当时人类生活的痕迹。陶窑属于横穴窑,直径3米,高1.5米,有明显的烧土和烧结的琉璃。灰坑内含丰富的文化遗物。采集陶片有泥质红陶、夹砂红褐陶、泥质灰陶、夹砂灰陶、夹砂灰黑陶等,纹饰为线纹、篮纹、绳纹、附加堆纹和磨光,并有以弧线三角为主要纹饰的黑彩红陶片,可辨器物有小口瓶、钵、盆、大口罐、鬲等,属于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和龙山文化遗存。王家庄遗址和上张樊遗址也均有多个时代遗存并存,其中仰韶文化分布在最底几层。
闻喜县文物普查队队长卫文革介绍,仰韶文化距今五六千年,选址一般在河流两岸经长期侵蚀而形成的阶地上,或在两河汇流处较高而平坦的地方。前两次文物普查,文物工作者主要集中在河流湖泊等水源地沿线。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中,文物工作者加大了原来考古工作相对薄弱的稷王山麓地区普查力度,到目前一共新发
文章来源中国酒业新闻网现7处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和龙山文化遗址,证明了早在距今五六千年前,这里水流不断,植被茂盛,一代代的先民们不断地艰苦拓荒,繁衍生息。所以,经过两千多年发展,出现后稷这样一个人物教民稼穑就是非常可信的了。
转载此文章请注明文章来源 中国酒业新闻网。
编辑:乐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