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年前,他那时还是个不足二十岁的毛头小伙子。施工队在京西施工时,挖出两个封得很严实的陶罐子。好奇的工人给拆了封,陶罐里飘出阵阵的酒香。午饭时,施工队的人喝了对了水的陈年老酒,一百多号人全醉了,就惟独他一个人没喝醉,落下个绰号:酒漏子。
从此以后,酒漏子喝酒出了名,也上了瘾。壮年的他,五级工的工资不算少了,每逢开工资的日子,步行回家经过六家酒馆,他是每家酒馆都要进去喝一阵,半夜才回家。一个月的工资就剩一半了。谁乐意和这样的酒鬼过日子?酒漏子因为喝酒无节制,最终闹个妻离子散不说,每月的工资由工会指派专人给他按期发放。有人说,若不是采取有效措施,酒漏子穷也穷死啦!
人们常说,山不转水转。谁能料到,后来酒漏子也有时来运转的机遇呢!
当酒文化开始升温,公关成为热门职业,人才可以流动等转机来临时,酒漏子自然就成了各大公司争抢的“香饽饽”了。
不管喝什么酒,酒漏子都不曾碰到过对手,这是实情。酒桌上,酒漏子大出风头,越喝越镇定自若,越喝越妙语连珠,如同“李白斗酒诗百篇”被克隆一般。
已经担任某大公司公关部长的酒漏子,今非昔比,出门高级轿车,进出星级酒店,租住宾馆客房,周围美女如云。酒漏子也有资格自称是“非著名世界名酒鉴赏家”了。
酒漏子成了国内名酒最抢眼球的形象大使,电视见影儿,报纸见相,电台闻其声,他已成为知名度极高的“大腕”级公众人物了。此时想与酒漏子喝酒?难喽!据说,先要提前预约,两个月才能排上号。另外,出场费一般人支付不起,听说要万把块钱呐!
两年前,酒漏子突然死了。他的死,与喝酒过量无关。谁都知道他是海量,海量者能过量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