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俞敦培《酒令丛抄》将中国花样繁多的酒令分成四类:古令、雅令、通令、筹令。雅令,顾名思义,是一种斯文高雅的酒令。古代文人墨客行此种酒令,有的取《四书》等儒家经典中的句子进行联句,有的则从古诗中觅令。这既是饮酒消遣的方式,也能助兴游戏,更能表现出饮酒的才华。唐代有“闲征雅令穷经史”之说,反映了雅令的一般特征。据说,自唐代始,雅令便盛行于文人学子的酒宴。
唐传奇《申屠澄》中有一则用《诗经》句子行雅令饮酒的故事。说是一个大雪纷飞的夜晚,布衣秀才申屠澄赴汉州就任时,路经一茅舍,承蒙茅舍主人盛情款待,一对老年夫妇和一年轻美貌少女设酒宴为这位才子驱寒洗尘。
申屠澄本是个风流才子,席间见少女妩媚含情,谈吐文雅,聪慧可人,便打定主意试她一下,提议行雅令饮酒,并讲明引《诗经》的句子时要符合眼下的情景。他把盏说道:“厌厌夜饮,不醉无归。”话音刚落,少女就笑道:“这样的风雪夜,你还能到哪文章来源华夏酒报儿去呢?”当酒杯传到少女手中时,她马上对道:“风雨如晦,鸡鸣不已。”申屠澄听后,惊叹不已。他知道少女是用《诗经·齐风》里的句子,隐去的后两句是:“既见君子,云胡不喜?”她这样既含蓄又巧妙地表达爱慕之意,使申屠澄心花怒放。于是申屠澄连忙向少女求婚。
蒲松龄的《聊斋志异·鸮鸟》中说到益都令董、莱芜令范、新城令孙与搜刮民财的长山令杨,诸公行雅令饮酒,通过行雅令深刻揭露了地方官僚杨某搜刮地皮、抢夺民财的行径。
这段故事颇为有趣:董、范、孙一起劝杨把抢来的骡马还给商人,杨不听,提议行雅令饮酒,来躲避众人的责问。杨说:“某有一令,不能者罚。须一天上、一地下、一古人,左右问所执何物、口道何词,随问答之。”于是,便先说一令:“天上有月轮,地下有昆仑,有一古人刘伯伦。左问所执何物,答云:‘手执酒杯。’右问口道何词,答云:‘道是酒杯之外不须提。’”杨想借酒令来暗示董、范、孙三令只管饮酒,不要再管别的事。范、孙听出杨的弦外之音,范接令道:“天上有广寒宫,地下有乾清宫,有一古人姜太公。手执钓鱼竿,道是‘愿者上钩。’”范的话音刚落,孙马上接道:“天上有天河,地下有黄河,有一古人是萧何。手执一本大清律,道是‘赃官赃吏。’”显然,范、孙二令想借酒令来说明杨是赃官,所以愿者上钩,非管不可。杨想抵赖,并暗示范、孙他们也贪赃,于是又口出一令:“天上有灵山,地下有泰山,有一古人是寒山。手执一帚,道是:‘各人自扫门前雪。’”这时,一衣饰华丽的少年突然走进来,冲杨也说了一令:“天上有玉帝,地下有皇帝,有一古人洪武朱皇帝。手执三尺剑,道是‘贪官剥皮。’”少年的雅令引得众令捧腹大笑。杨气急败坏欲要擒拿,少年却变成鸮鸟笑着飞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