啤酒的逸闻向来不少。
《最后一役》记载,苏联红军攻进柏林时,城里最后一家坚持生产的是一座啤酒厂。从书本上也能看到德国人和啤酒的关系,歌德《浮士德》里写道:“那些活泼的娘儿们走得真抖擞!老兄,来吧,咱们得紧跟在她们背后。一袋辣口的烤烟,一杯烈性的啤酒,再加上一位巧打扮的美多娇,这就合我的胃口。”在北欧神话里,女武神酿造的啤酒据说是不死之水。在芬兰叙事史诗“Kalewala”中,
文章来源华夏酒报有大约400行用来赞美啤酒,而只有200行来描述世界的起源。
啤酒泡沫形成当然要二氧化碳,但持续时间较长的泡沫则显示啤酒黏度。好啤酒,泡沫持续在3分钟以上。可惜我们很少有机会喝到这样的啤酒,通常我们把啤酒倒出来,泡沫若有若无,平淡如水。
在上海开餐馆的老冯对啤酒颇为挑剔,他开的是一家云南饭馆,但坚持进比利时啤酒,酒水收入占到饭馆总收入的40%,每到饭点儿,总有人排队等座。“他们就是来喝啤酒的。我们饭馆有个规矩,等座的人可以先免费喝一瓶,所以好多人就先来喝一瓶免费的。”老冯说,“我对工艺化大生产出来的啤酒没什么兴趣,口味淡,喝起来都差不多,小品牌的比利时啤酒和捷克啤酒质量才好呢。”
某啤酒厂商的高管说:“原来我们的啤酒产业和欧洲有点儿像,每个县都有一两个啤酒厂,后来就是大规模兼并。在我看,啤酒这行业可以分成欧洲模式和美国模式两种:欧洲就是小规模,像德国,很多小镇子都有自己的啤酒,他们也不谋求大发展,就专心做好自己的啤酒,有专注、有热情;美国模式就是大品牌,到处设厂,到处打广告,搞资本游戏。我每天的工作就是这个美国模式,但我特别怀念我在德国住的那1个多月,到各个小城市走走,尝尝本地的啤酒。啤酒和地域是非常相关的,因为啤酒的一个重要原料就是水,你有什么样的水,才能酿出什么样的啤酒。”
啤酒中各种被认知的风味化合物有600多种,一般人们用啤酒风味论来描述啤酒的丰富性。风味论在酸甜苦咸之外,加上了口感、丰满、香味、树脂青草坚果味、谷味、麦芽味、酚味、硫磺和烘烤味等指标。
口感之下又有黏附感、金属感、收敛性等。丰满是指水感和酒精,而种种更复杂的味觉中又有猫尿味、皮革味、擦火柴产生的硫味等等。
不过,市面上经常喝到的那些大路货啤酒,你尝不出什么区别来是很正常的,它们大多属于下发酵淡色啤酒,本质上是没有区别的,除非你把不同品牌的酒摆在一起对照着喝。
转载此文章请注明文章来源《华夏酒报》。
要了解更全面酒业新闻,请订阅《华夏酒报》,邮发代号23-189 全国邮局(所)均可订阅。
编辑:赵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