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因其不南不北的地理位置,造就南京人极其复杂的口味。在这里,来自世界各地的美食几乎都能火起来:杭帮菜、四川菜、泰国菜、印度菜……然而不管舶来的菜式有多丰富,有几样地道小菜始终是南京人的最爱:一样样被拆开来吃的鸭子(鸭头、鸭脖子、鸭翅、鸭肝、鸭血汤)、神秘的寡妇面、秦淮小吃以及最朴实的豆腐干丝和烧饼。来到南京,这几样东西都是不可不尝的地道味。
豆腐干丝+烧饼:地道的古朴味
“江南佳丽地,金陵帝王都”。公元229年,孙权在南京建都。后千余载,南京又数次成为京都,成为文化涵蕴丰富的历史名城。诸葛亮叹曰:“钟山龙蟠,石头虎踞,真乃帝王之宅也。”在这座“帝王之宅”中,南京人至今百吃不厌的要属豆腐干丝了,几乎每家餐馆都有出售,其中又以夫子庙一带卖的最为正宗。在古朴的茶楼上听风、看水,嘴里嚼着柔韧的干丝,确实别有一番滋味。干丝大都用鸡汤烹煮,盛放在洁白的瓷碗里,呈现出温香软玉的质感。会做生意的店家往往会选择浅浅的小碗,里面盛的干丝只够你挑一筷子——不是克扣斤两,而是为了让你仔细品尝这一口,回味无穷啊。
鸭:地道的全席味
在南京,最称得上有地方特色的还是咸板鸭。这个“板”字用得极妙,颇能形容这种腌制品的外形和质感。现在爱吃板鸭的南京人不多了,这里流行的盐水鸭,味道要比咸板鸭更鲜嫩一些,街头巷尾到处可以看到卖盐水鸭的摊档。
咸板鸭在明清极为有名,那时候腌制得很咸,用句南京话来说就是“死咸死咸的,打死卖盐的”。这一方面便于长期保存,另一方面也为了下饭。而现在,盐水鸭主要作为下酒菜。
除了咸板鸭,还有“鸭四件”,即卤制的鸭翅膀、鸭脚爪。啃起来有点费劲,但因为是运动部位的“活肉”,所以很有嚼头。
鸭肫干更是一绝。有的南京姑娘嘴馋,甚至把切成薄片的鸭肫干当零食吃,比话梅更有回味。
南京人似乎跟鸭子有缘,把鸭子吃出了这么多花样。即使单以鸭子为食材,做上一整桌的全鸭宴,也是件十分容易的事。而在众多的小吃中,鸭血粉丝汤占据着霸主的地位,这鸭血比猪血更细腻温软,简直是入口即化。
寡妇面:地道的“土著味”
南京最繁华的地方当算新街口。新街口有一家小店,是靠卖寡妇面出名的。寡妇面,听上去似乎不太吉利,但生意特好。该店门面不大,只够摆几张桌子,每次都站满了等座位的人。
走进店里,只见墙上挂着一块黑板,用粉笔写着十余种面条的名字和标价,有肉文章来源华夏酒报丝面、牛腩面、菜煮面、阳春面等等。据说其中做得最正宗的是皮肚面。皮肚是南京特色,在外地很难吃到,是将猪肉皮晒干后在油锅里炸得蓬松又酥软,然后切成条块做菜料。将皮肚红烧后做面条的浇头,就成了皮肚面。面条要做得好了,真能比任何一道大菜都要解馋。寡妇面是很典型的民间产物,虽属小吃,却浸透了南京的“土著味”。
夫子庙小吃:地道的雅致味
夫子庙位于秦淮河北岸,原是祀奉孔子的地方,夫子庙便是孔庙的俗称。在这里,你能觅到南京最为雅致的风味点心。
夫子庙的点心小吃,选料考究、手工精细、造型美观、风味独特,兴许是源于当年的秦淮画舫。魁光阁的五香茶叶蛋和五香豆,永和园的开洋干丝和蟹壳黄烧饼,奇芳阁的什锦菜包、鸭油酥烧饼,六凤居的豆腐捞和葱油饼,蒋有记的牛肉汤和牛肉锅贴,瞻园面馆的薄皮包饺和红汤爆鱼面,莲湖甜食店的桂花夹心小元宵和五色糕团等等,每个“老南京”几乎都能毫不费力地报出这些花样小吃的名字来。点上一份清雅的雨花茶,在这里吃上一份喷香的小点,顿时觉得骨子里都渗进了那股精致味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