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酒业新闻网

华夏酒报官方网站

官方
微信
官方
微博
首页 > 文化 > 生活 > 正文
(职场)像老板一样思考问题(1)
来源:  2015-12-21 16:54 作者:

  前几天,笔者应邀到某广告公司做培训。公司的三位老总和一些骨干员工参加了培训。我讲的题目是《极限状态下的品牌传播》。

  具体的内容本文不再详述,只想说培训开头,我设计的一个小环节。

  我为这次培训制作的PPT文件,第一页是一张图片(一座高楼)。

  我先打出这张图片,然后,一个接一个的问参加培训的员工:你看到的图片是什么?

  第一个人告诉我,是“大楼”。

  我不动声色,不置可否。继续问第二个人。

  第二个人告诉我,是“高楼”。

  我还是不动声色,不置可否。继续问第三个人。

  第三个人告诉我:是“灰色的高楼”。

  我还是不动声色,不置可否。继续问第四个人。

  第四个人告诉我:是“一座分成三段的高楼”。

  我继续问下一个人。

  得到的答案越来越详细。

  等到所有的员工都问完,我开始问老总。

  结果,老总就是比员工有水平。他的答案是:这是一个户外广告的载体。

  这,才是我想要的答案。

  这个小游戏说明了两个问题:

  第一,人是一种非常容易受暗示的动物。

  当我得到第一个人的答案并继续问下一个人时,下一个人就会意识到:刘老师对前面的答案不满意。于是,就会对前面的答案作出补充或者修正。当我继续不动声色地往下问,后面的每一个人都会在前一个人的答案基础上继续补充。但是,随着我的继续提问,后面人的压力会越来越大,答案也会越来越丰富。

  这就是大多数人的思维——在一个人率先“占位”之后,后面的人基本只是选择“越位”,提供越来越丰富的答案。但是,所有的这些“越位”都是线性思维,都是量的积累,而没有质的飞跃,直到真正有高人提出“错位”的思路,例如上面提到的老总。

  第二,无论从事任何行业,都要形成一种专业化(而不是职业化)的思维文章来源华夏酒报方式。

  看到任何事物,都不能像普通人一样只看到其表面功能,而要立即从专业思维的角度,思考这一事物和自己从事的专业有何关系,如何从专业的角度去利用它。例如,广告人眼里没有大楼,只有户外广告的架子。如果你做不到这一步,就说明你还不够专业。

  老板之所以是老板,员工之所以是员工,就是因为老板眼里看到的都是商机,而员工往往只看到具体的工作。因为,老板与员工想的既有区别,又有重合:员工在很大程度上只是想做好自己的工作,保住自己的饭碗;老板想的却是如何在下一个月依然能继续给员工发工资,并保住员工的饭碗。

[1] [2]

编辑:张怡
相关新闻
  • 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