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酒业新闻网

华夏酒报官方网站

官方
微信
官方
微博
首页 > 深读 > 葡萄酒 > 正文
追溯波尔多葡萄酒源头(1)
来源:  2015-12-21 06:14 作者:

  一瓶法国波尔多葡萄酒通过集装箱漂洋过海运到中国,至少要一个月的时间。在它抵达真假好坏难以辨识的中国葡萄酒市场之前,在它的家乡波尔多,有什么样的故事。

  本刊特约撰稿/鞠硕硕

  (发自法国巴黎、波尔多)

  波尔多的金山饭店是做中国酒类生意的大本营。4月中旬的一天的晚饭时刻,中间四桌客人都是操盘葡萄酒生意的中国人。大家互相热络地打招呼,还相互交换带来的葡萄酒。法国的餐馆一般不允许自带酒水,但这里的老板显然早就习以为常,见惯不怪了。

  这些中国酒商,往往是白天在酒庄里试尝葡萄酒,没喝完,就会把剩下的好酒拿到餐馆来。有时候,熟人之间还隔着桌子聊了起来,俨然有种人民公社大食堂的感觉。那几天分外热闹,因为正好是波尔多期酒交易的高峰期。

  葡萄酒,你懂么?

  在法国,葡萄酒是重要的期货,期酒交易非常普遍。每年春季,有关方面会组织一次品酒会,商家品过橡木桶中的葡萄酒,对它们进行初步定价。两年之后,这些酒才会被送到顾客手中。这样的订货传统延续下来,其实就是为了明确一个定量;每年按相同的量进行交易,但是价格会随着酒的品质高低而波动。

  吴梦是L.D.红酒公司中国地区销售经理,从事这个行业已经有五六年时间,非常熟悉波尔多红酒业的各种内幕和整个商业流程。她对《中国新闻周刊》解释说,名庄酒都是通过期酒销售,所以每年的份额是定量的。买家为了拿到新的份额,就一定要跟酒庄打好关系,包括配套购买酒庄的其他产品等。以拉菲酒为例,为了拿到更多拉菲的配额,酒商就要购买拉菲酒庄的其他产品,比如甜酒。这些甜酒每瓶出厂价也要50欧,性价比并不高。

  目前,五大名庄期酒的价格由酒庄工作人员和相关专业人士一同确定。这个价格既要保证酒庄有利可图,又不至于太高吓走买家。

  装载着葡萄酒的集装箱一般需要一个月才能到达中国。有些好酒会用恒温箱来运输,物流成本是普通集装箱的1.5倍。如果要将葡萄酒运往中国东北,则要避开冬天,因为寒冷的温度会使酒瓶塞自动弹出。

  法国人法布里斯·杜波丢和中国未婚妻孙迪是因为葡萄酒结下的缘分,在他们看来,电影《将爱》给波尔多葡萄酒做了一个极好的宣传,让更多的中国人了解到了波尔多葡萄酒。今年6月,这对跨国情侣将在自己的酒庄举办婚礼。

  杜波丢告诉《中国新闻周刊》,自己酒庄酿制的葡萄酒,有六七成是卖给了在法国的酒商,即那些买卖葡萄酒的公司,这些公司里几乎都有中国雇员,而其中绝大部分是女性。还有三成的葡萄酒直接销往中国,这些中国客户是他们从2005年开始发展起来的客户。

  虽然中国市场发展很快,但杜波丢和孙迪认为,中国人对法国葡萄酒的认识还远远不够。中国人多是听说过几大名庄,然而,除了这几大名庄以外,法国还有很多名贵的葡萄酒,品质很高,但中国人却完全不了解。

  “对于中国消费者来说,目前的工作重点应该是开拓他们的葡萄酒知识,让他们更深刻地理解葡萄酒文化。”孙迪说,“而且,现在中国市场上销售的法国葡萄酒,价格要比在法国贵很多,所以应该把价格降低一些,这样才能更有竞争力。”

  还有法国业内人士建议,中国买家应该更多考虑中级庄的葡萄酒,其品质非常好,也不太贵。这些酒庄有着很大的升值空间,尤其是那些每瓶10到20欧元的酒,性价比最高。

  爆发的中国市场

  根据法国葡萄酒与烈酒出口商联合会今年2月公布的数据显示,2011年法国酒类(包括葡萄酒、烈酒和香槟)出口额创新高,共售出24亿瓶,首次突破100亿欧元。酒类出口顺差增长9%,达86亿欧元,仅次于航空工业创下的177亿欧元,成为法国第二大贸易顺差部门。

  对这些数字,法国土地治理和乡村建设组织纪龙德地区主任皮埃尔表示认同。他告诉《中国新闻周刊》,从2000年开始,由于葡萄酒产量供大于求,波尔多的葡萄园一度陷入危机。直到最近几年,葡萄酒出口量上升,尤其是亚洲市场的扩大,波尔多的酒庄才又找到了产量和消费量的平衡。

  波尔多葡萄酒行业协会(CIVB)最新数据统计显示,截至2011年年底,中国大陆进口波尔多葡萄酒总量同比上涨91%,达到4360万升,位居全球出口市场总量第一;总交易额达3.34亿欧元,仅稍低于列首位的中国香港地区(香港的进口总量为1000万升,交易额为3.48亿欧元 )。

  还有法国专家指出,自2001年以来,法国销往中国的酒类饮品销量已经增长了3700%。吴梦也告诉《中国新闻周刊》,她从2007年开始从事葡萄酒生意,感觉是每年法国对中国出口的葡萄酒销量一直在成数倍地增长,直到最近才有放缓趋势。

  即便如此,业内人士仍认为中国人的葡萄酒消费潜力还远远没有被完全发掘出来。其根据是:中国人平均每人每年喝1升红酒,而法国人平均每人每年要喝掉55升红酒。

  《中国新闻周刊》调查发现,有些中国企业会直接把进口葡萄酒当作福利发给员工——这种情况在那些收购了酒庄的国有企业中尤其普遍。

  名列中国企业500强的鲁商集团在2011年买下了波尔多的古佳酒庄,该酒庄最好的酒出厂价为9欧元,运到国内被定价为1000元人民币;差一些的酒在法国价格是三四欧元,国内卖到120元。该酒庄每年产量为20至25万瓶,其中的80%运回中国大陆,剩下的则在法国、德国、日本、香港等地销售。中国大陆以外的市场,其销售渠道都是沿用了收购前原有的销售渠道。

  据鲁商集团一位不愿具名人士告诉《中国新闻周刊》,该集团是涵盖酒店旅游业在内的大型产业集团,因此集团内部可以完全消化掉酒庄的葡萄酒,而且因此还大大节省了成本。常驻波尔多古佳酒庄的工作人员,每年会分几次把几个集装箱的葡萄酒运回国内。因为国内基本上只认红酒,所以他们的酒庄基本上只产红葡萄酒。

[1] [2]

编辑:编辑:赵果
相关新闻
  • 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