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酒业新闻网

华夏酒报官方网站

官方
微信
官方
微博
首页 > 深读 > 白酒 > 正文
聚焦酱酒,开启酱香新时代
来源: 《华夏酒报》  2015-09-14 16:06 作者:许坤

  酱香型白酒因工艺源于茅台酒而又被称为“茅香型”。2011年7月20日,国家标准委正式发布由贵州省制定的《酱香型白酒国家标准》,并于当年12月1日起正式实施,有力地推动酱酒产业的发展。

  如今,在目前大数据移动互联网席卷全球的浪潮中,转型与升级、机遇与挑战决定酱酒未来的市场格局,酱酒发展迎来新的时代当口。在2015(贵阳)比利时布鲁塞尔国际烈性酒大奖赛(以下简称“烈酒大奖赛”)期间,国内外知名酒类专家聚焦酱酒,对话中国酱酒国际化的机遇与挑战,为酱酒下一步发展探路。

  尽享红利,酱酒市场不断升温

  从现实数据来看,以贵州为例,除了茅台外,习酒、国台、金沙作为贵州白酒二梯队仍然在10亿元左右徘徊。酱酒产能扩张和销售下滑带来了资金紧张的矛盾,基酒积压严重和市场开拓缓慢之间的矛盾,酱香白酒高成本高定价和全国主流白酒需求低价位化的矛盾,在相当程度上制约了酱香型白酒产业的发展速度。

  不过,在中国酒类流通协会秘书长刘员看来,这种制约并未阻挡酱酒市场的快速崛起。2014年度,我国酱香型白酒在综合销售收入首次超越清香型白酒的综合销售收入,跃居中国主流白酒香型的第二位,已经占到中国白酒比重的15%,酱香型酒的增长速度达到了33%,远远高于清香型酒的14%和浓香型酒的17%。各种香型中淡雅型的子产品和品牌也不断涌现,市场表现突出。以酱香型白酒目前以2.5%的产能已经实现了中国白酒15%以上的销售和30%以上的利润。

  “近年来,酱香型白酒市场持续升温,全国酱香型白酒产量比重不到4%,每提高1个百分点就需要增加酱香型白酒产能10多万千升,发展潜力较大。2013年,酱香型白酒为主的贵州白酒仅占全国产量2.64%的比重,却创造了占全国白酒28.7%的利润,利润稳居全国第二位,产值利税高居全国第一,充分说明了贵州酱酒的生命力和竞争力。”刘员指出。

  对于下一步白酒市场的走势,刘员认为,未来白酒业的发展,一定会趋向区域化,中国优质的名酒产区,特别是酱酒产区会保持持久的活力,不具生产优势的白酒企业,会受到很大冲击,小产区、酒庄会是未来消费者追逐的一个方向。未来酱酒竞争,要在概念上进行创新,夯实渠道,加上营销创新,才能取得竞争的优势。

  基于上述判断,刘员认为酱香型白酒的春天已经来临,可以乐观地预测,未来10年,酱香型白酒市场份额将大大提升并有望达到30%左右。

  对此,贵州茅台集团董事长袁仁国表示认同,“2014年中国人均GDP达到了7000美元,这预示着国内消费者对于白酒的消费特点将从安全向社交、健康、尊重需求发生转变,酱酒作为稀缺性、价值高的品类红利优势将更加明显。”

  产业升级,酱酒发展进入新周期

  应该说酱香酒市场的快速发展与当下消费的升级密不可分。在刘员看来,当前是一个科技、信息大发展、大爆炸的时代,科技改变了人们生活的各个领域,老百姓的生活也逐渐从“温饱型”向“品质型”转变,“适量饮酒,喝好酒”将逐渐成为白酒消费的主流趋势。对于白酒的品质、对品牌的认知和要求也将越来越高,未来白酒的消费趋势将向酱香型、向淡雅型的产品及其优秀品牌集聚。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带来了消费观念和行为的转变,追求健康、口味、心理满足等新的价值需求成为新时期白酒消费的一种追求。行业仍将保持增长态势,对于健康白酒、高品质白酒的需求必将逐步增长,消费升级将给传统酱香型白酒带来巨大机遇。

  当然,酱酒早已做好了准备。早在2011年6月30日,贵州省白酒产业发展大会在仁怀市召开。这次大会被认为是吹响了振兴贵州白酒的号角。在这次会议上提出了要把茅台酒打造成“世界蒸馏酒第一品牌”、把茅台镇打造成“中国国酒之心”、把仁怀市打造成“中国国酒文化之都”,努力做到“未来十年中国白酒看贵州”,为贵州省白酒产业加快发展确定了基调。而贵州作为中国酱香酒的核心产区,酱香酒资源优势明显。远景咨询分析指出,随着酱香从“小众时代”进入“大众时代”,从“酱香机会”进入“酱香扩张”,黔酒酱香资源被全面激活。目前黔酒板块已经形成以茅台镇为核心的酱香产区,吸引着众多原来单一以原酒交易为主导业务的企业向自有品牌打造的转变,同时吸引着各方投资者加入酱香“淘金”的阵营,从酱香产能快速扩张中可以看到酱香产业集群的逐步形成。

  当下,中国白酒行业正处于产业深度调整之中,业内人士普遍认为,行业的转型期正是机会难得的弯道超车时机,当前酱香酒完全可以借助国际市场再拓展消费群体。

  著名畅销书作家托马斯·弗里德曼在《世界是平的》中提出:航海家哥伦布起航开启的世界贸易,这一时期全球化是由“国家”的力量在拓展,世界变圆了;在国家基础上形成的无数“跨国公司”扮演着全球化的重要角色,这一时期世界变小了;以科技、通信、网络等为基础形成的全球范围内合作与竞争,将这个世界变平了。

  袁仁国认为,当今之市场不再是一个省区、一个国家、一个地区,而是不得不参与到全球竞争时代,对于中国传统产业的中国白酒,对于中国白酒中的酱香型白酒只有主动变革、迎接竞争,然而这场竞争在我看来,白酒的国内市场已经供大于需,酱酒的国内市场因结构化不充分、不完整尚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但酱酒既要站在产业之巅,也要兼顾行业均衡发展,甚至适应让渡于整个白酒产业的大众化消费市场。

  走出去,酱酒抱团发力国际化

  在烈酒大奖赛酱香酒国际论坛上,“中国酱香型白酒联盟”宣布成立。袁仁国在接受《华夏酒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以传统渠道+电商+互联网技术来构建茅台的市场竞争力,立足茅台看世界,跳出茅台看茅台,调整产业结构,丰富产品结构,挖掘需求结构,满足消费结构,以塑造世界蒸馏酒第一品牌的民族责任,与习酒、国台、金沙等贵州名酒及四川郎酒、湖南武陵等企业一道共筑中国最美酱香、重建世界酒业新格局。

  联盟的成立宣告了酱香酒将抱团拓展海外市场。数据显示,2011年茅台集团出口创汇创历史新高,首次突破1亿美元,2014年,茅台的出口额整整翻了一倍,达到了2亿美元,占中国白酒行业出口总额的80%以上,茅台酒在海外的经销商已有80多家,市场遍布48个国家和地区。作为酱香型白酒的领头羊,茅台在国际化方面先行一步。

  不过,酱香型白酒发力国际化方面任重道远。据了解,在浓香、清香、酱香等香型中,国外消费者更能接受的是清香型白酒,相比之下,口感更厚重的酱香型白酒对于国外消费者而言尚难以接受。

  袁仁国坦言,尽管中国白酒久负盛名,但在国外消费者中普及度不高,主力市场集中在海外华人聚居区。另外,中国白酒在口感和度数方面还未能与海外市场接轨。过去中国人喝茅台都是53度酒,但是西方国家普遍喝40多度的酒。酱香型白酒要走出去,必须要研究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文化特色,根据当地的文化来具体分析。

  同时,“从品牌来讲,中国白酒知名品牌在国外华人生活圈中有一定影响力,但对国外消费者来讲,其知名度还不够明显,有人知道但主动购买的外国消费者可能寥寥无几。”中国酒类流通协会会长王新国告诉《华夏酒报》记者。

  《外国人眼中的中国白酒》一书作者德里克·山度士认为:“造成这种局面,主要还是因为中国白酒在西方的市场上并不是特别多,几乎买不到。其次,中国白酒的口味与西方烈酒大有不同,白酒50%的酒精度可能使得口味有所变化。最重要的是中西方酒文化存在差异,外国人比较难理解中国的白酒文化。

  事实上,没有对白酒深入了解的国外消费者认为,中国白酒非常美好,有着丰富的底蕴、复杂多变的风味、各种香型、以及多彩的干杯文化,理应到世界舞台,把中国白酒的传奇美妙告诉全世界消费者。

  有鉴于此,国际烈性酒大赛国际组委会主席卜度安·哈弗埃在接受《华夏酒报》记者采访时建议,中国可以通过白酒鸡尾酒的方式来推广中国白酒。中国白酒的标识不易被西方人所接受,难以被理解,因此中国白酒在包装、外标方面还需努力,设计感很重要。不仅如此,在推销中国白酒的同时,更要让消费者了解中国的白酒文化,了解白酒的品尝习惯和制作过程,以增加西方人对白酒的接受度和喜爱度。

  本次大赛评委、《华夏酒报》副总经理孙文东认为,酱酒在发力国际化的过程中,首先要将酱酒品类品牌做大做强。目前,酱酒品类在白酒市场中的份额较浓香型有很大差距,在全国化的拓展方面尚有较大发挥空间,要在龙头企业的引领下进一步提升酱酒在全国市场的影响力。其次,要讲酱香型白酒产地的生态环境、悠久传承的酿造工艺以及独特的风格口感用通俗的语言告诉消费者,引导消费者了解酱酒文化、懂得如何品鉴酱酒、感受酱酒的独特魅力。

  大赛国际组委会合作项目经理提艾利·亨氏告诉《华夏酒报》记者:“与波尔多比起来,除了中国国内媒体对白酒很了解,国际媒体对中国白酒可以说知之甚少。中国可以借鉴波尔多的做法,充分利用媒体、酒业专家和教育的作用,扩大影响,传播中国酒文化。波尔多在葡萄文章来源华夏酒报酒和烈酒方面开设了专门的大学、专门的专业,还会定期举办很多的研讨会、新闻发布会、讲习班和沙龙,来进行酒类的宣传。”(您对本文有何见解,欢迎通过新浪微博@华夏酒报进行讨论。)


  转载此文章请注明文章来源《华夏酒报》。
要了解更全面酒业新闻,请订阅《华夏酒报》,邮发代号23-189 全国邮局(所)均可订阅。
编辑:王玉秋
相关新闻
  • 暂无数据。。。
总排行
月排行

—— 融媒体矩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