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酒业新闻网

华夏酒报官方网站

官方
微信
官方
微博
首页 > 文化 > 文化 > 正文
“以茶代酒”的来历
来源: 中国酒业新闻网  2007-10-22 16:02 作者:佚名

  在酒桌上常听人说“以茶代酒,不成敬意”。如此不喝酒的人,既推了酒,又不失礼节。不过,读者恐怕不知道,“以茶代酒”始于三国东吴的末代皇帝孙皓。

  公元252年,吴太祖孙权病死,传位于子孙亮,后宫廷政变,孙亮之兄孙休上台。孙休临终时,遗诏儿子做接班人,任丞相濮阳兴和左将军张布为“顾命大臣”,辅佐幼主。谁知文章来源中国酒业新闻网孙休尸骨未寒,两位“顾命大臣”嫌孙休儿子太小,改立23岁的“长君”孙皓为帝。

  孙皓初立时,抚恤人民、开仓赈贫。后变得专横残暴、终日沉浸于酒色荒淫,从而民心丧尽。孙皓好酒,经常摆酒设宴,要群臣作陪。他的酒宴有一个规矩:每人以7升为限,不管会不会喝,能不能喝,7升酒必须见底。

  群臣中有个人叫韦曜,酒量只有二升。韦曜原是孙皓的父亲南阳王孙和的老师,也就是太傅,故孙皓对韦曜格外照顾。看他喝不动了,就悄悄换上茶,让他“以茶代酒”,不至于因喝不下酒难堪。

  韦曜是耿直之臣,常批评孙皓,说他在酒席上“令侍臣嘲谑公卿,以为笑乐”,长久以往,“外相毁伤,内长尤恨”。后韦曜被投入大狱处死。

  公元280年,吴国为西晋所灭。说孙皓因酒误国,恐怕不为过。


  转载此文章请注明文章来源 中国酒业新闻网。
编辑:张勇
相关新闻
  • 暂无数据。。。
总排行
月排行

—— 融媒体矩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