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酒业新闻网

华夏酒报官方网站

官方
微信
官方
微博
首页 > 文化 > 文化 > 正文
快感的兑换
来源: 东方早报  2007-10-22 15:30 作者:chilly

  柳永道:忍把浮名,换了浅酌低唱。他那个浅酌低唱,“将上一壶好酒,切上好的两斤牛肉来”,其实也不很容易,首先是要花月楼台,有美相伴,还要能词兴勃发,一挥而就,最后是传唱四方,有井水处就有柳词。说到底是一种带了表演性质的艺术活动。

  中国传统里的酒和醉,流传下来的,大概都与诗文歌艺相伴,或者是鸿门摆宴,青梅煮酒之类的政治活动。最有煽动性的是越王勾践把一壶酒倒在江里,与将士一起迎流共饮,以振奋军心。以天地为宴,以河流为觞,多么阔气的场面。

  耶稣在人家婚宴上也变水为酒,就来得隐蔽而小气。

  中国人对酒的态度,既不是美国式的既贪且惧,也不是欧洲式的亲切琢磨。

  中国的诗词歌赋里挂酒的名字虽然多,具体的分类描述很少。也可能是烹调太讲究,酒的风头给盖去了。再细想一层,中国人的喝酒多半有某种公共性。酒宴是场面上的事,讲究个座次上的尊卑有序,陈列着各小团体的明争暗斗。敬酒的时候,就是难得的集体荣誉感油然而生之时,哪里还想得起肝和胃是自己的。品味和自暴自弃式的酗酒到底是私人之事,不太容易在场面上进行。别指望在酒宴上喝出某年某地的阳光是什么滋味,或者酒香分几个层次,是坚果香还是紫罗兰香。也不可能喝得智力低下,双手颤抖———走下坡路的人不太可能被应邀入宴。

  中国式的酒宴从来是喧闹连天,妙语齐飞,精神逐渐亢奋,而感觉逐渐麻木。我有好友,对此有判语:“中国人喝酒为了挑战自己的底线,要坚持精神不倒,欧洲人喝酒为了原谅自己的弱点,惟恐醉得不快。”此语甚是精到。这样一来,第二天的宿醉难捱也悲壮起来,一厢怜惜着自个儿的身子,一厢决心谢绝这类社会活动。可是到底是很困难的———如果中国社会是一部车,酒精就是它的汽油,对于它,我们只能采取公事公办的态度:忍把浅酌低唱,换了浮名实利。

编辑:张勇
相关新闻
  • 暂无数据。。。
总排行
月排行

—— 融媒体矩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