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酒业新闻网

华夏酒报官方网站

官方
微信
官方
微博
首页 > 文化 > 文化 > 正文
杏花村无法分割的诗酒文化
来源: 《华夏酒报》  2007-10-15 08:12 作者:张兰
     当你漫步在杏花村,你可以随时感受到杏花烟雨中那浸着清雅酒香的诗歌韵味和文人的浪漫情怀。
     早在1500年前,杏花村汾酒就被北齐武成帝当作宫廷御酒,以“汾清”之称名满天下。千百年来的文人墨客汇集于此,品酒抒情,畅快淋漓。品赏了汾酒的晶莹剔透和清香纯正后,前有李白留下的“琼酥玉液漫夸奇,似此无惭姑射肌。太白何尝携客饮,醉中细校郭君碑。”的诗句,后有杜牧的绝唱“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王绩曾赋诗“竹叶连糟翠,葡萄带曲红。”白居易亦赞美“瓮头竹叶经春熟,阶底蔷薇入夏开。”……
     诗与酒,在杏花村完美融合,而历史上因酒成诗,借酒抒怀的文坛佳话也在汾酒的雅致芬芳中流传。无法分割的诗酒文化既是我国千百年来文人的传统精神,又是杏花村这样的酒仙之境的历史沉淀,这种骄傲的文化底蕴在我国是绝无仅有的,以文化宣传包装酒也是汾酒之首创。
  傅青主之再造竹叶青,多元混合的产物
     傅山,字青主,于今人而言相当陌生,只是熟读梁羽生小说《七剑下天山》的读者会牢记傅山这位任侠的无极剑大师;爱看网络小说《飘渺之旅》的读者则会记住傅山这位卓然不凡、气质轩昂的修真界前辈……而在历史上,傅山确有其人,由于他通经史、诸子、佛道之学,精医学,兼善诗书画,时人也有“学究天人,道兼仙释”、“博极群书,时称学海”的评价,与顾炎武等人并称为“清初六大师”。不过,这样一位仙风道骨的人物最为人称道之处在于他是第二代竹叶青酒的研创人。
     隐居于杏花村的傅山,一腔反清复明的抱负无处施展,吟出了“长夜梦不成,到处野草生。斟酒尽善村,寄意在申明。”的诗句。于是,作为一代医学大家同时又是酒中仙的傅青主,开始考虑如何让竹叶青酒既提高口感又具有养生的功效。他以陈皮、砂仁、当归、零陵香、公丁香等12味中药材和蛋清、冰糖浸泡于陈年汾酒之中造出了酒味芳醇,色泽金黄微翠,而且对医治经络、肠胃疾病有很好疗效的竹叶青酒。
     诗、侠、医、酒,多元的混合不但创造出了醇香的佳酿,而且还令平凡的酒具有了历史味道。无论何人,在品尝杏花村美酒时,都不会忽视其中的历史味道,那种在酒窖中储藏几十年的手法比起千百年的历史沉淀自是落了下乘。另外,傅青主如此风雅、任侠、飘逸的人物,拍成影视剧自会万人空巷,人人敬仰。
  酒无金樽不成饮,酒器文化的精髓
     “美酒配美器”,粗杯大碗是增了几分粗犷与洒脱,但也少了品酒的意味和儒雅:“玉杯增酒之色,犀角杯增酒之香”——金庸老先生在《笑傲江湖》中就有如此见解。而在我国历史上,青铜爵、羊脂白玉杯、翡翠杯、犀角杯、古藤杯、夜光杯、琉璃杯、古瓷杯、象牙杯、虎齿杯、牛皮杯、竹筒杯、紫檀杯、金光灿烂的金杯、镂刻精致的银杯、花纹斑斓的石杯等不同大小,不同材质的酒器上千种,自然也对应着不同的情景、思绪和环境,这是历史,也是辉煌的酒文化——酒器文化。汾酒厂搜集了以汾阳为中心的民间酒器900余件,创立了全国首家“酒器博物馆”,充分展现了“玉碗盛来琥珀光”的酒中真意,也让后人从中一窥我国浩如烟海的酒器文化,感受到了酒文化的意境。
  诚信走天下,传承的酒文化
     “逝者文章来源华夏酒报如斯夫,不舍昼夜。”千百年光阴倏然掠过,杏花村汾酒已然走过千百年岁月,沉淀的文化与风味都成了旧时的辉煌。如今的汾酒将如何继往开来,继续灿烂的酒文化呢?无论是诗、医、器还是文化,其根源都在于清香的汾酒,而“用心酿造,诚信天下”则恰恰是汾酒集团如今企业文化的精髓:汾酒人心酒相融,情酒相通,是在用一颗执著不渝的心,不断提高汾酒质量,呵护汾酒品牌,塑造汾酒形象,推动汾酒发展。晋商文化、黄河文化、进而中国文化都有酒文化的烙印,而汾酒文化的传承正是我国传统酒文化在新时代的发展。“传承国宝,清香久远”,因为有这样的责任,汾酒人才自豪,而更因为有这样的义务,汾酒人才更敬业!     
  转载此文章请注明文章来源《华夏酒报》。
要了解更全面酒业新闻,请订阅《华夏酒报》,邮发代号23-189 全国邮局(所)均可订阅。
编辑:张怡
相关新闻
  • 暂无数据。。。
总排行
月排行

—— 融媒体矩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