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酒业新闻网

华夏酒报官方网站

官方
微信
官方
微博
首页 > 文化 > 收藏 > 正文
“醉翁”之意在于“瓶”
来源: 《华夏酒报》  2007-01-17 16:24 作者:袁德梁 王志国
     走进老周的家,立马被几柜子形态各异、色彩斑斓的酒瓶和他发表在刊物上的酒瓶文化研究剪辑文章所吸引。其品种之多,色彩之艳,主人之痴,研究之深,足使人震憾。
     老周,叫周家华,淮安市农业资源开发局干部,原疑是文科毕业,否,江苏农学院毕业,学农;原疑是善饮酒的“酒仙”,否,一小杯下肚,面红耳赤。虽说滴酒不沾,却迷在酒瓶上。1996年,无意中用两只鼓肚的洋河酒瓶插花,以美化居室。久之,他的注意力从“花”上移到“瓶”上,发现“瓶”的外形与色彩所富有的“艺术美”,遂顿生一念:收藏酒瓶。
     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老周几次参加本省、外省民间组织的酒瓶文化交流活动。2003年,老周又带着多余的酒瓶到徐州参加酒瓶交流会,看到一瓶友有多余的辽宁锦州产4瓶一套的中国古代四大美女系列酒瓶,甚为美观,遂与其交换。
     2005年秋,老周单位纪委杨书记到外地出差,中途在一家饭店用餐,发现酒柜上有一牛角形“土司王”酒空瓶,很有特色,遂想起老周有收藏酒瓶的爱好,想要空瓶,人家不给,婉言软磨不成,不得以买下一瓶装酒的送给老周;也有的同事在外地用餐,看到有好看的酒瓶,就指要那酒喝,餐毕将其带回赠老周。同事的热情相助,更增添了老周收藏酒瓶的热情。
     再者,老周也通过网络来交流酒瓶。上网查询外地瓶友收藏酒瓶的信息,且与瓶友搭建交换酒瓶或购买酒瓶的平台,即在网上互相展示、文章来源华夏酒报确认酒瓶,并通过班车、物流、邮寄的方法,将酒瓶互运到对方。随着瓶友的日益增多,取得酒瓶的范围也愈加广泛,研讨酒瓶文化的兴致更是高涨。
     珍稀的酒瓶人家没有馈赠的,也交换不到,就花钱买。2003年6月,在徐州参加交流会,听河北保定一瓶友透露,甘肃酒泉产一种时尚的火箭型酒瓶,遂掏200元托其代购。可巧,这个瓶友的朋友到酒泉有事将其购回,但保定无班车直接抵达淮安,带酒的瓶子一不能寄二也怕损坏,怎么办?这个瓶友又托人将酒带到武汉,再托武汉的瓶友帮助送上到淮安的班车,老周得知武汉班车开出的时间、车号、可能到站时间等信息后,就像接待远道而来的朋友一样,早早就到淮安车站迎候。为了购得这尊酒瓶,辗转几处,耗时年余。2004年秋,江苏省轻工厅在宿迁组织展销会,老周特意前往参观。见有北京产的华表型中华贵宾酒,爱不释手,咬咬牙,不惜花费480元(带酒)将其购回。至今,为获得特型酒瓶,老周已耗资逾万。
     收藏的酒瓶摆在柜里如不思不究,那就只能算是供人欣赏的“花瓶”了,而老周在家时或注目凝思,或查阅典籍,或下笔著述,细细寻觅酒瓶背后所蕴含的“故事”及文化内涵。且举他发表在《华夏酒报》上的文章为例:
     例一:他收藏的一尊“醉翁”酒瓶,瓶体形似一把竹简,一面用较大字号书写酒名,另一面用稍大字号书写“醉翁之意不在酒”的主题词,周身用小篆体摘抄宋代文人欧阳修的传世之作《醉翁亭记》片断。老周查阅史籍知,欧公在醉翁亭常与文人雅士饮酒、赋诗、议事,与民同乐。此番设计就把欧公“寄情山水、安民乐丰”的心态托附在瓶上了。老周在《“醉”在瓶上》一文中感慨地写道:“欧公之醉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我醉亦是不在酒,在乎闻名遐迩的‘醉翁亭’也,在乎别具一格的醉翁瓶也。”
     酒瓶文化的研究能否和促进本地经济建设挂起勾来呢?老周立刻喜形于色,凿凿言道,淮安地区人文荟萃,名胜众多,特产丰富,各县区的酿酒企业何不设计出韩侯跃马、吴承恩著书、梁红玉擂鼓、船载龙虾等为外形或瓶上绘图的酒瓶呢?这样,就可销淮安美酒,扬淮安之名,壮淮安的经济,也就是为淮安制作一张传遍神州的名片啊!不错,一个有价值的绝好创意!
     告诉你,老周收藏、研究酒瓶还在继续,因为发现、探求是他一生的追求!
  转载此文章请注明文章来源《华夏酒报》。
要了解更全面酒业新闻,请订阅《华夏酒报》,邮发代号23-189 全国邮局(所)均可订阅。
编辑:张怡
相关新闻
  • 暂无数据。。。
总排行
月排行

—— 融媒体矩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