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4日,中国酒类流通协会在南京召开团体标准解读会议。会上发布公告:《放心酒工程单位建设和管理规范》、《陈年白酒流通鉴定规范》、《酒类零售连锁经营管理规范》、《酒类星级门店评价规范》、《酒类零售店长职业要求》等五项团体标准,将于2025年12月1日正式实施。
中国酒类流通协会会长秦书尧,中国酒类流通协会副秘书长、零售及连锁专业委员会常务副会长赵禹,中国酒类流通协会副秘书长、葡萄酒专业委员会秘书长王祖明,中国酒类流通协会零售及连锁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北京卓商荟教育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郭宏利,国鉴甄选(北京)鉴定技术服务有限公司董事长、中轻检验认证有限公司名优酒外观鉴别团队总顾问奚玉明等协会领导、行业专家与标准起草单位及酒类流通企业代表共同出席会议。会议由赵禹主持。
直击行业痛点,树立规范化里程碑
对于酒类流通行业而言,中国酒类流通协会发布的五项标准具有里程碑意义。
秦书尧指出,这五项团体标准直击行业痛点,旨在提升酒类流通环节规范化管理水平,主要基于三方面考量:
一是问题导向,针对行业存在的散、乱、弱等痛点,通过标准将优秀实践固化下来,以规范秩序、补齐短板。
二是推动发展,酒类产业关联数亿消费者,市场规模与利润庞大,必须通过标准化推动其向更高质量迈进。
三是提升行业地位,旨在改变长期“厂强商弱”的格局,通过标准建设协调厂商关系,助力流通端自身做强,在行业变革中抓住机遇,成为不可或缺的力量。
赵禹表示,在酒业深度调整的背景下,生产企业正逐渐向C端延伸,流通企业也需积极应对变化。他强调,标准化将为企业提供核心竞争力,此次团体标准出台的根本目的,是为酒类流通连锁企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支撑。
构建全链条标准体系,推动产品到服务全面升级
会上,王祖明正式宣读《关于批准发布<放心酒工程单位建设与管理规范>等五项团体标准的公告》。他表示,此次构建的标准体系涵盖放心酒工程建设、陈年白酒流通鉴定、酒类零售连锁经营等领域,旨在系统推进酒类现代流通标准化体系建设,促进行业诚信与规范发展。团体标准作为国家标准体系的重要组成,标志着酒类流通行业标准化工作进入新阶段。
奚玉明对《陈年白酒流通鉴定规范》进行了深度的解读。他指出,该标准规定了陈年老酒流通鉴定的总则、鉴定机构和人员要求、外观鉴定、鉴定品相、鉴定评级、鉴定结果等内容,为灌装出厂后储存5年以上、外观未改动的陈年白酒建立了系统化鉴定依据,核心是通过标准化外观流程,对整箱和单瓶酒的包装、标签、瓶盖等细节进行真伪查验。标准还首创了量化品相评级体系,通过百分制综合评分将酒品划分为A到D四个等级,使其品相与市场价值直接关联,从而终结以往依赖个人经验的鉴定乱象。
郭宏利就《酒类零售连锁经营管理规范》《酒类星级门店评价规范》和《酒类零售店长职业要求》三项团体标准进行了解读:
《酒类零售连锁经营管理规范》旨在提升酒类连锁企业的整体管理水平,适用于直营、加盟等不同模式的连锁企业。其核心是为企业的规范化运营建立系统性框架,内容涵盖基础资质、人员要求、设施设备、商品管理(如采购、存储、陈列)、服务规范(包括特色品鉴、会员服务及未成年人保护等)、安全管理(食品安全、消防安全、信息安全)以及持续的监督与改进机制。它致力于推动酒类零售连锁企业实现现代化和标准化转型。
《酒类零售店长职业要求》聚焦于提升酒类零售门店核心岗位——“店长”的专业能力。它明确了店长的任职条件、职业素养、基本能力与专业能力要求,并系统规定了其岗位职责。标准要求店长不仅是一名销售高手,更应具备全面的管理能力,职责范围覆盖销售计划、市场分析、商品管理、顾客服务、团队建设、环境管理与成本控制等多个维度,旨在将其培养为复合型管理者,从而提升门店的整体经营水平。
《酒类零售门店星级评价规范》旨在通过树立标杆,引导酒类实体门店(包括单店与连锁店)全面提升。它建立了一套五星级评价体系(三星至五星),通过9个维度对门店进行综合考核,包括门店形象、商品管理、服务质量、营运水平、管理体系、信息化水平、环境设施、安全保障及社会责任。评价采用打分制,并设有必备条件与最低营收门槛。获评门店并非一劳永逸,需接受定期复审,以确保其持续符合标准,从而驱动行业整体服务与管理质量的不断进步。
郭宏利认为,酒类零售连锁三大团体标准的发布具有里程碑意义,标志着行业发展进入规范化、标准化的新阶段。此举将有力促进整个酒类流通领域的高质量发展,尤其在当前行业转型调整期,为零售连锁业态的健康与可持续增长提供了关键支撑。展望未来,全行业同仁应携手共进,合力开创酒类流通市场的新格局。
未来展望:标准化与连锁化共促行业未来
随着五项标准全面落地,酒类流通行业将迎来多重积极变化:消费者购酒更有保障,陈年白酒鉴定有章可循,门店服务评价有标可依,从业人员职业路径更加清晰。
对酒类流通企业而言,这意味着运营效率提升与市场集中度加速。一场围绕标准化、专业化与品牌化的竞争正在展开。未来,行业将加速从传统分散模式向现代化连锁经营转型,从产品标准化延伸至服务标准化,推动整个产业价值链实现优化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