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9月迎来第48个全国“质量月”。
在全面深化全民质量行动的背景下,企业纷纷推行以质取胜的生产经营战略,全面质量管理水平的创新实践蓬勃展开。作为国内啤酒行业的领航者,青岛啤酒从基础质量管控到“魅力质量”引领,从传统生产到数字赋能,其质量进化之路,正是中国品牌向质量强国迈进的生动缩影。
“魅力质量”破局:从满足标准到创造惊喜
在青岛啤酒1903 MIX酒馆里,消费者举着定制酒杯,一边品尝带着果香的精酿啤酒,一边欣赏现场音乐——这种“不止于酒”的沉浸式体验,正是青岛啤酒“魅力质量”理念的鲜活实践。
区别于传统“符合标准”的质量认知,青岛啤酒率先提出的“魅力质量”,核心是为消费者提供“超预期的愉悦体验”,让质量从“硬邦邦的指标”变为“有温度的感受”。
这一理念的创新,源于青岛啤酒对消费需求变迁的敏锐捕捉及发现:“现在的好品质,不仅要标准严苛,更要满足消费者的情绪价值。”
为实现这一目标,青岛啤酒从原料、工艺到场景全方位突破:在麦芽、酒花、酵母等重要原料上,青岛啤酒建设啤酒行业规模最大的专属麦芽厂、建立“大麦指纹数据库”,攻克酵母菌种高效选育技术和产业化应用,赋予啤酒独特风味;创新推出的低卡低糖健康干啤、口感醇厚的生鲜原浆,覆盖不同人群需求;而TSINGTAO 1903酒吧、青岛啤酒节等场景,则让啤酒消费从“饮用”升级为“文化体验”。
这种创新,也让青岛啤酒屡获国际大奖,产品远销120个国家和地区,每一分钟就有4万瓶在全球被开启。
数字全链赋能:构建新型质量管理体系,细节入手琢精品
打开青岛啤酒的生产系统,每瓶啤酒的1800多个质量监测数据清晰可查——在全球食品饮料行业首家“可持续灯塔工厂”,从原料采购,到糖化、发酵的实时参数,再到物流环节的冷链温度,这串“数字身份证”构建起“数据驱动、精益管理、敏捷响应、绿色可持续”的新型质量管理体系,让质量内涵从“产品本身”拓展至“全生命周期”。
在青岛啤酒的车间里,曾有一个“瓶盖垫片难题”:过去行业依赖进口的吸氧垫片,不仅成本高,还存在吸氧后材料发白、赋码不清的问题。青岛啤酒联合高校开展数百轮测试,不仅实现垫片材料国产化,还攻克“吸氧+清晰赋码”双重难题,如今这项技术已出口海外。
这背后,是青岛啤酒对“细节质量”的极致追求——从麦芽、酒花的指纹图谱解析,到酵母选育“芯片关”的突破,企业在发酵菌种、绿色低碳等领域4次斩获国家科技进步奖,成为行业唯一获此殊荣的企业。
数字化更让质量管控“看得见、摸得着”。过去看不见的生物发酵过程,如今通过24小时实时监测,能精准捕捉温度、压力的细微波动,这种全链管控,筑牢了产品质量根基。此外,青岛啤酒搭建起“供应链—制造—营销”的数字化生态,让质量管理成为产业升级的核心动力。
“鲜”与“健”的突破:从产品到体验,点亮质感生活时尚度
“下单30分钟,刚从源头工厂下线的原浆啤酒就送到家了!”不仅在青岛,这样的消费场景在全国渐成常态。
青岛啤酒原浆采用“不杀菌、不过滤、不稀释”工艺,富含活性酵母和氨基酸,但也面临“储存短、温控严”的挑战。为破解这一难题,企业打造“极速保鲜链”:依托大数据跟踪物流轨迹,创新“新鲜直送”服务,让这款“像刚摘下的水果”般的啤酒,实现全国24小时触达。这是青岛啤酒质量水平“更鲜活、更健康、更便捷”的缩影。
在“健康”维度,企业针对消费者需求开发新品,如低卡干啤、无醇啤酒,满足健康消费趋势;在“便捷”维度,行业率先推出15箱私人定制服务,让消费者参与产品创造;在“鲜活”维度,生鲜啤酒市场的热销,推动青岛啤酒重构“研产供销”模式,用技术缩短“工厂到餐桌”的距离。
如今,用“新鲜直送”定义消费体验,青岛啤酒的质量水平始终与时代同频。在质量强国建设的征程中,青岛啤酒以122年的坚守与创新证明:品质之美,源于对每一个细节的极致追求,更源于对消费者需求的永恒敬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