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河海大学深循环研究中心的一篇“Spatial distribution of Chinese baiiu driven by groundwater recharge processes : Insights from hydrochemical analysis”(中国白酒产区空间分布受深循环地下水制约)的研究成果发表在荷兰出版的国际期刊(中科院2区)《Groundwater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上。
文章首次从水文地球化学角度揭示了中国白酒风味形成的关键自然密码——深循环地下水中的矿物元素直接决定了白酒香型的分布与风味特征。该研究主要围绕赤水河流域的白酒核心产区展开,并与江淮流域白酒产区的进行系统的对比分析,指出酿酒用水的水岩反应过程是影响白酒香气形成的核心自然因素。
青藏高原冰川融水经过深循环向周边自流盆地传输为白酒酿造提供矿物元素示意图
为什么深循环地下水对酿酒如此重要?研究发现,几乎所有的名酒都位于深循环地下水补给区域。这类地下水并非普通浅层水源,而是源自千里之外的青藏高原。它通过深部岩石圈的构造通道向东南方向运移,在上涌路径中与岩层发生充分相互作用。这种自然的“矿化”过程,使水体富含多种关键矿物成分与稀土元素,成为酿造优质白酒不可替代的自然资源。
青藏高原冰川融水深循环补给赤水河流域示意图
深循环地下水在穿越碳酸盐岩、石膏层和天青石矿带时,溶解了大量硫酸盐和锶等微量元素。研究指出,这些矿物成分正是造就白酒风味差异的“天然调味师”。硫酸盐在酿酒发酵过程中通过微生物酶促反应转化为含硫挥发性物质,直接构成酒体中最具辨识度的香气成分。而锶元素则发挥着“生物催化器”的作用,它能有效促进酵母菌的生长增殖,增强体内生物酶活性,进而调控脂肪酸与酯类的合成过程,最终影响酒体的醇厚度与风味层次。
该研究首次建立了“地下水—矿物元素—白酒风味”的科学链条,不仅解释了为何赤水河流域能形成独具一格的酱香型白酒核心产区,也为中国白酒香型地理分布提供了水文地质学的新解释视角。这意味着,一款美酒的诞生不仅源于匠人技艺,更与脚下大地深处的水文地球化学过程密切相关。这一突破性发现将为中国白酒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深层的科学支撑,未来或可通过水文地质勘查与生态保护,进一步守护和提升中国白酒的品质与风味稳定性。
文章的作者王王博士、陈嘉琪教授、陈建生教授、张一彤博士。通讯作者是陈嘉琪教授。该研究是在遵义市习水县开发区的资助下完成的。感谢习水县苟明利副书记、开发区田勇主任、刘绵定副主任等给与的帮助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