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8日,“中国酒都”宿迁。
在古黄河畔的晨雾中,这座浸润着千年酿酒文明的城市正在缓缓苏醒。乾隆江南御酒庄园的赋酒亭飞檐挑起第一缕阳光,玉带桥若游龙凌波,将两岸景致连缀成篇。河对岸的酿造车间,工人师傅已经开始一天的工作,空气中氤氲着醉人的酒香。这座融合了“三区十二景”的五星级酒庄,恰是宿迁产区转型升级的缩影——2024年出台的《宿迁市酒庄建设三年行动方案(2024-2026)》,正将传统酿酒车间重塑为集生产、文旅、科创于一体的文化综合体。
在《宿迁市酒庄建设三年行动方案(2024-2026)》实施近一年之际,《华夏酒报》记者深入“酒都”宿迁调研发现,这座城市正以惊人的加速度书写产业新篇——星级酒庄如雨后春笋般涌现,白酒产业向500亿元高地发起冲锋,整个酿造产业剑指千亿规模······这些跃动的数字,不仅勾勒出传统产区的转型轨迹,更昭示着一场中国白酒产业的深刻变革,正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悄然发生。
战略突围——酒庄集群重塑产业新格局
酒都宿迁,项王故里。这座被酒香浸润千年的古城,左手挽着古黄河的沧桑,右手擎着洋河的醇香。项羽当年“力拔山兮气盖世”的豪情,早已化作宿迁人酿酒时的匠心独运。
在这片酿造沃土上,千年酒韵绵延不绝,从洋河、双沟的百年窖池,到寻常巷陌的温润酒香,每一滴琼浆都沉淀着历史的厚重与人文的醇美。
而今,当白酒行业迈入产区竞合新时代,宿迁正以创新之笔书写酒都新篇。不同于贵州仁怀产区依托茅台打造酱酒核心区、山西汾酒产区以杏花村汾酒专业镇推动文旅融合,宿迁产区的选择是以酒庄经济重构产业生态。
这一战略并非偶然。宿迁市委市政府清醒认识到,传统酿酒工业的竞争力已不仅取决于产能和品质,更在于文化附加值和消费体验。酒庄,正是连接生产与消费、传统与现代的最佳载体。
2024年,《宿迁市酒庄建设三年行动方案(2024-2026)》出台,明确提出,到2026年,积极构建一批具有区域特色的酒庄,确保完成超过10家市级星级白酒酒庄认证;推动酒旅融合,使酒庄成为文化体验、工业旅游、品牌展示的综合载体;强化政策扶持,对获评国家级、市级酒庄的企业给予最高300万元奖励。
2025年1月,首批宿迁市星级白酒酒庄名单出炉,江苏乾隆江南酒业股份有限公司、江苏汉匠坊酿酒有限公司,分别被认定为宿迁市五星级白酒酒庄、宿迁市三星级白酒酒庄,这标志着宿迁市在打造全国白酒酒庄建设示范区的目标上,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宿迁产区相关负责人杨国民在接受《华夏酒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我们在制定星级酒庄管理办法时,除了坚守传统产能、工艺等硬性标准的同时,更将文化转化力、沉浸体验度等软性指标作为重要衡量标准。这一管理办法的确立,标志着宿迁酒庄建设已从单纯的生产导向,全面转向文化与品质并重的发展新阶段。”
模式革命——从生产车间到文化地标的嬗变
此次被评为五星级白酒酒庄的乾隆江南御酒庄园位于宿迁市洋河新区,该酒庄占地800亩,在酒庄文化建设方面累计投入达3亿元。
漫步酒庄,赋酒亭傲然矗立,烟雨桥静卧碧波,蜿蜒的古黄河穿园而过,玉带桥如虹飞跨,将“三区十二景”的匠心布局完美串联。置身其中,仿佛穿越时空,既能领略千年酒文化的厚重底蕴,又能感受现代酒庄的匠心之美。
“酒庄经济正在重塑行业价值链条。”宿迁酒业集团党委书记、江苏乾隆江南酒业股份有限公司名誉董事长张建良介绍,乾隆江南通过酒庄建设,打造了从原粮基地到消费场景的全产业链模式,深度融合诗酒文化体验等特色,不仅实现了从传统酒厂到现代化酒庄的转型升级,更以星级酒庄评定为契机,赋予品牌更丰富的文化底蕴和产业价值。
三星级酒庄汉匠坊则另辟蹊径,以“诸子百家”为主题,复原投壶、酒礼等传统文化体验,让游客在互动中感知酒道。
星级酒庄评定为汉匠坊带来了显著的品牌赋能效应,江苏汉匠坊酿酒有限公司总经理顾振东告诉《华夏酒报》记者:“三星级酒庄评定不仅让我们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建立了鲜明的品牌标识度,更成功吸引了高净值客群。”
他表示,评定带来的公信力提升,显著增强了消费者和渠道合作伙伴的品牌信任度,目前已有数家同业酒企专程前来考察交流,共同探讨酒庄经济的创新发展路径。
据了解,未来,随着酒庄建设的持续深化,宿迁将进一步打造全国白酒酒庄建设示范区。重点建设洋河镇徐淮路和古黄河沿线、双沟镇中大街以及沭阳县沂涛镇等点状分布的酒庄展销示范区,创新“白酒旅游+生态+工业+商务”模式,开发集酿酒储酒、观光体验、展览展示等为一体的多元化酒庄,打造沉浸式酒文化体验示范区。
千亿雄心——打造世界级白酒产区的生态答卷
当前,中国白酒行业正经历从规模扩张向价值创新的深刻变革,产区化、品质化、文化赋能成为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命题。在这一背景下,宿迁市敏锐把握“产区竞合”时代机遇,以打造“千亿级白酒产区”为战略支点,通过政策引领、全链协同、文化融合的系统性布局,全力推动产区高质量发展。
围绕酿造(酒)产业发展和酒都建设,宿迁市政府先后出台《宿迁市千亿级产业攻坚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宿迁市白酒产业高质量发展规划(2024-2030年)》。2025年宿迁市政府工作报告定下目标,要提升“中国酒都”影响力,实施“酒都核心区+区域性特色酒庄”联动战略,支持洋河股份做大做强,推动中小酒企“上台阶”,酒产业产值年内突破500亿元。
为实现这一目标,宿迁各地、各部门都致力于为白酒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后盾。
为了维护名优产区的整体形象,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宿迁市采取了多项措施来规范白酒企业的经营行为。一方面,政府加大对市场的监管力度,开展专项整治行动打击假冒伪劣产品;另一方面,加强标准建设和质量管理,推进全产业链标准化体系建立。
在要素保障方面,宿迁市多管齐下解决企业发展面临的瓶颈问题。生态环境部门加快推进酿造废水“绿岛”项目建设,为产业绿色化转型创造条件。自然资源和规划部门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将酒庄建设与江苏省酿造产业园有机结合,鼓励使用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切实保障了酒庄建设用地需求。
同时,在金融信贷服务方面,宿迁进行了创新尝试,为符合条件的企业提供更加灵活的资金支持。值得一提的是,政府承诺在未来三年内加大对财税政策的支持力度,比如,首次纳入规模以上统计的白酒生产企业可以获得一次性奖补200万元;销售收入达到一定规模的企业也将获得相应的奖励。同时,设立酒庄品牌创建专项奖励,对获得全国特级、优级、一级白酒酒庄称号的企业给予最高300万元的奖励,对市级星级酒庄也给予相应奖励。
宿迁还把招商引资作为促进酿造(酒)产业延链补链强链的关键一招,锚定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建立完善联动招商和产业链招商体系,打造产业链牵头部门、职能单位、驻外招商局、相关县区联动招商格局,实现相互之间信息共享、协调推进。
目前,作为宿迁“中国酒都”核心区的市洋河新区已形成覆盖酿造、包装、文旅的全产业链生态,并建成1300亩创意包装产业园,集聚江苏蓝色玻璃集团有限公司、宿迁铠曼防伪包装技术有限公司等30余家配套企业。
随着一个个大项目、好项目落地、壮大,宿迁酿造(酒)产业迅速集聚。以洋河股份为龙头的白酒企业,正引领产区概念不断构建与深化,不仅通过智能酿造、绿色转型及文旅融合等创新举措树立行业标杆,还带动了一批各具特色的“小巨人”酒企,如乾隆江南、分金亭、汉匠坊、御珍、太平洋等共同成长。
这些企业既保持个性特色,又在产区概念下形成有机整体,共同打造并输出了具有强烈辨识度的宿迁产区白酒品牌形象。
在白酒行业深度调整的今天,宿迁以酒庄建设为抓手,探索出一条“产业+文化+旅游”的融合之路。这一实践不仅为传统酿造业的高质量转型提供了标杆性解决方案,更系统性重塑了“中国酒都”的核心价值体系——从规模导向转向品质革命,从生产中心升级为文化高地,从单一制造转型为体验经济,从而引领中国酒业进入以价值创新为核心的新发展阶段。
记者手记
《华夏酒报》记者一行在宿迁采访时,恰逢“2025中国宿迁白酒之都文化旅游节”召开之际,非遗展演、花漾音乐节、运河电商大会、骆马湖沙雕艺术展······这座城市的每个角落,都在用不同的声部合唱着同一曲“酒都赋”。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酒都”宿迁已然超越了一个产区的物理边界,成为一座流动的、呼吸的、生长的酒文化博物馆。它用窖池的微生物书写生物密码,用酒庄的景观编织文化基因,用千亿产值的雄心应答历史叩问。
站在古黄河畔眺望,酒都的史诗从未落幕——它只是换了一种韵律吟唱。那些沉睡在陶坛中的原酒,终将在时光中苏醒,化作通往世界的名片;而那些正在崛起的酒庄群落,终将成为丈量中国白酒文明的新坐标。
宿迁,正以一杯酒的厚度,承载土地的深沉;以一座城的胸怀,酝酿未来的甘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