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酒业新闻网

华夏酒报官方网站

官方
微信
官方
微博
首页 > 深读 > 白酒 > 正文
第一届全国评酒会影响了中国酒业70年
来源:《华夏酒报》/中国酒业新闻网  2022-06-02 18:05 作者: 金峰

张武举认为,正是从第一届评酒会开始,中国酒业正式迈入由“中国名酒”引领行业发展的时代,开创了“中国名酒”时代······

2022年,第一届全国评酒会迎来70周年。1952年,第一届全国评酒会在北京举行,包括白酒、黄酒、葡萄酒、果酒等103个酒样参评,最终评出八大名酒。

张武举,我国著名白酒专家,第四届、第五届全国评酒会评委,中国食药促进会白酒专家委员会委员,终身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

近日,就第一届全国评酒会的有关话题,《华夏酒报》记者专访了张武举。


百废待兴时期的评选

相关史料显示,1949年全国饮料酒总量为15.62万吨,其中白酒10.8万吨、啤酒0.7万吨、黄酒2.5万吨、葡萄酒0.02万吨、果露酒1.6万吨。刚成立的新中国百废待兴,如何提振酒业?如何让百姓吃得饱饭又喝得上酒?成为政府一直寻找解决的答案

著名白酒专家,第四届、第五届全国评酒会评委张武举

“查阅了好多资料才了解到,1952年,我国GDP为679.1亿元,人均GDP119元;这一年我国饮料酒总量是23万吨,虽然比1949年增长了不少,但用当时的4亿多人口来平均,数量还是显得非常渺小。”张武举翻阅着自己查找并记录的相关历史数据对《华夏酒报》记者说,为此,国家想了很多办法,希望能多出酒、出好酒。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国家决定举办评酒会。

第一届全国评酒会于1952年秋举行,是在当时财政部中央税务总局下辖的华北酒类专卖公司召开的全国酒类专卖会议上。彼时,中央税务总局负责管理全国的酒水,各地区成立酒类专卖公司,在中央专卖事业总公司还未成立前,华北大区的酒类专卖公司代行中央职责,公司驻地就在北京的大佛寺。

“那时期我国酿酒工业尚处于整顿恢复阶段,当时酒类的生产由国家专卖局进行管理。”张武举言道,第一届评酒会是1952年举办,1953年公布评选结果的。

据资料记载,1952年召开的全国酒类专卖会议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第二届专卖工作会议。会前收集了来自全国的白酒、黄酒、果酒、葡萄酒酒样103种,由每个地区参加会议的酒专卖干部携带而来,在专卖会议后期进行评酒。在103种样品中,白酒19种,葡萄酒16种,白兰地9种,配制酒28种,药酒24种,杂酒7种。当时没有啤酒样品参与。

第一届评酒会上,评酒化验的分析地点放在了税务总局北京实验厂的研究室(北京红星股份有限公司前身)。

“筹建于1949年5月的北京实验厂,是当时北京唯一新建的白酒厂,其目的就是建成一个集生产、技术、操作机械化等方面都比较先进的白酒生产样板厂,逐步改进国内白酒生产的笨重体力劳动,进而解放劳动力,以科学管理代替旧式传统操作。建设实验厂的同时积极筹建研究室,以期开产之日能对白酒生产的全过程进行跟踪分析、寻找数据,用数据分析替代老师傅的手控、脚踢等经验操作。”张武举介绍道,有大量资料熟练的酒类分析检测,是把检测工作设在这里的主要原因。

第一届全国评酒会共评出全国名酒白酒类四种:茅台酒、汾酒、泸州大曲酒、西凤酒;全国名酒黄酒类一种:鉴湖绍兴酒;全国名酒葡萄酒、果露酒类三种:张裕金奖白兰地、红玫瑰葡萄酒、味美思,值得一提的是,这三款酒均为山东烟台张裕酿酒厂的产品。

影响力一直延续至今

我国白酒工业基础的奠定始于1949年至1959年10年间,如今的茅台、五粮液、汾酒、泸州老窖等名酒厂,基本都成立于这段时间,自此,全国的酿酒作坊不断合并成国营酿酒厂。

“20世纪50年代,中国实施计划经济体制,那时酒厂运作模式十分简单,酒厂只负责酿酒,原料采购和酒类销售都由专门部门负责。其酿酒方法和现在也不一样,一直到20世纪70年代,一些酒厂的酿酒工作都属于重体力劳动,出窖、上甑、贪凉、出甑、入窖,都是人力手工完成。譬如说原料的破碎,当时是用驴拉磨来实现的。”张武举介绍,这是那个时期白酒酿造的主要方法,也是20世纪50年代大力发展白酒的原因之一,入门简单,无技术要求,吹糠见米,有助于原始资金的积累。

第一届全国评酒会为参赛产品设定了四条入选条件:一是品德优良,符合高级酒类标准及卫生指标;二是国内获得好评,并为全国大部分人所欢迎;三是历史悠久,在全国有销售市场;四是制造方法特殊,具有地方特色,不能仿制。“已故白酒泰斗、首届评酒会专家评委高月明老人家告诉我,就是这四条,把绝大多数白酒品牌都挡在了门外。”张武举回忆说。

新中国成立初期,除少数已经完成公私合营的酒厂外,大多都是前店后厂的作坊式经营,产能非常有限,即使当时产量最大的汾酒,峰值年产能也仅有200吨左右,因此没有几款酒可以做到在全国有售。

张武举认为,由于第一届评酒会的历史局限性,不但参赛的酒厂数量不多,而且没有统一产品检测评比的项目和规范,也没有规范检测方法。“基本是根据市场销售+化验指标进行评选,缺乏口感尝评。”张武举解读,也就是说,并不是靠基本的色、香、味获胜,更多的是在当年粮食短缺的历史条件下,谁产能多卖得多,谁就能获奖。

第一届全国评酒会是在准备工作和条件较差的情况下举办的,虽然有历史的局限性以及象征意义大于实际意义,但是,评选出的八大名酒对推动生产、提高产品质量起到了重要作用,并为以后的评酒奠定了良好基础,树立了基本框架,开创了我国酒类评比历史的新篇章,为我国酒类评比写下了极为珍贵的一页。

“首次公布的八大名酒称号,在当时引起了社会各界的震惊与喜悦。老百姓知道了什么是名酒,名酒在市场的声誉大大提高,销量猛增,企业积极扩产,酒界呈现出一派繁荣景象。”张武举表示,第一届全国评酒会的历史意义还不仅仅于此,其还为中国白酒奠定了香型根基,开创了中国名优酒时代,并且其影响力一直延续到70年后今天的酒业市场。

在张武举看来,第一届全国评酒会上白酒的四家获奖企业,除了品牌和产品在全国一炮而红以外,对早期香型的划分也起到重大影响,为中国白酒三大香型奠定了牢固的根基,浓、酱、清的泸州、茅台和汾酒直到现在依旧是中国三大香型的杰出代表。

张武举认为,正是从第一届评酒会开始,中国酒业正式迈入由“中国名酒”引领行业发展的时代,开创了“中国名酒”时代。

“承载着传统文化、传统酿酒技艺以及承载着美酒品质不断升级并极大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需求的中国名酒,70年来对行业有着极大的创领与贡献。”张武举认为,名酒,是科技飞跃的创领者、是生态酿造的践行者、是品质升级的开拓者、是品牌形象的塑造者、是文化传承的守望者、是白酒国际化发展的推动者。

在张武举眼里,第一次全国评酒会还直接影响了名酒厂未来70年的市场。

张武举表示,虽然距离首届评酒会已经过去70年,但其在市场上的影响依旧强烈而鲜明。酱香型领域,茅台酒一枝独秀、一骑绝尘;浓香酒虽然百花齐放,但泸州老窖依然牢牢占据一线梯队;清香型酒中,汾酒稳坐头把交椅;而西凤酒虽然稍逊前三家的市场,但其历史地位在业界备受公认。

“即便承担参赛用酒统计、收集、化验的北京试验厂,如今都发展成为白酒行业的酿酒大家,产品虽没能跻身国家名酒行列,但红星二锅头的称号在我国白酒界绝对是响当当的存在。”张武举坦言。

作为东北籍白酒专家,张武举认为,第一届评酒会为东北酒树立了榜样,推动了东北酒的生产热潮,提高了东北酒的产品品质。

“1949年,全国白酒产量10.8万吨,东北白酒总产量占其30%还多。20世纪50年代,东北是我国的经济和工业重心。这一时期的酒厂是东北主要的轻工业之一,‘东北烧酒’在国内的名气很大,拥有近200个县市的东北,每个县至少有一家酒厂。”张武举接着介绍,受第一届全国评酒会的影响,1963年的第二届全国评酒会上,东北地区共有黑龙江省的龙滨酒、哈尔滨老白干、一面坡香梅酒,吉林省的长白山葡萄酒、通化葡萄酒,辽宁省的凌川白酒、沈阳山楂酒、中国熊岳苹果酒八个品牌获得国家优质酒称号,约占第二届评酒会27种国家优质酒的30%。

编辑:徐慧
相关新闻
  • 暂无数据。。。
总排行
月排行

—— 融媒体矩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