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酒业新闻网

华夏酒报官方网站

官方
微信
官方
微博
首页 > 深度 > 关注 > 正文
一线酒企启动专属人才战略?
来源:《华夏酒报》  2021-02-10 14:10 作者:杨孟涵
日前传来消息,京东将计划投资3亿元到15亿元,在洋河新区投资建设专业院校。另一则与洋河相关的新闻显示,宿迁将大力推动酿酒产业链与人才链、创新链有机融合、协同发展,为产业发展壮大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支撑。


此前茅台投资设立的“茅台学院”就已经引发业界对于专业酿酒人才队伍建设的关注,京东与宿迁地方政府的举措,是代表着一线酒企都将加快专属人才培育体系建设吗?

酒业人才体系,三方合建?

不只是酒企本身,第三方合作者与地方政府的介入,让酒业的人才培育体系更具实力。

京东在洋河新区投资建设专业院校的计划将分三期进行,双方力图逐步打造中等专业学校、高等职业院校及应用型本科院校,围绕入学即就业、课桌即工位、招聘即招商的办学模式,为企业输送专业化、技术化人才。

1月28日,江苏京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党委书记、人资行政总监汪世龙,江苏双元教育集团董事长张兴雷带队到洋河新区洽谈合作办学事项。在交谈中,双方就办学基础设施配套建设、手续办理、院校运营等方面进行了探讨,目前,在洋河新区合作办学事项已初步达成合作意向。

1月29日下午,宿迁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高飞,副市长曹秀明带领宿迁市工信局、市委人才办等相关单位负责人专题调研宿迁酿造(酒)产业链发展情况。

高飞指出,酿造(酒)产业既是宿迁的传统制造产业,也是民生产业,必须将这个支柱产业做大做优做强,为长三角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作出更大贡献。要大力推动产业链与人才链、创新链有机融合、协同发展,为产业发展壮大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支撑。

实际上,洋河新区的主要企业即为洋河酒厂,而宿迁市酿酒业的主体,同样为洋河酒厂。

也就是说,京东与洋河新区合作办学、为企业输送专业化人才的服务方,即是洋河酒厂,而宿迁地方政府相关领导有关人才链建设的发言,同样指向于为洋河培育人才。

这意味着,作为一线酒企,洋河在酿酒专业人才培育方面,得到了合作方、地方政府的支持,形成了酒企与这两方的合力。

实际上,这样的人才培养模式在酒业越来越多——今年2月,由遵义市、茅台集团和江南大学联合创建的江南大学遵义研究院在茅台学院正式挂牌成立。

江南大学遵义研究院由遵义市人民政府举办,在遵义市人民政府、茅台集团、江南大学三方共同组成的管理委员会直接领导下开展相关工作,其目标定位是立足遵义建设发展所需,努力建成集“产业技术研发、技术转移转化、技术服务和企业孵化”四位一体的研究院,为遵义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白酒业专才体系成型

在企业、白酒产区所在地方政府越来越重视酿酒人才培育的背后,是白酒酿酒人才培育越来越专业化的趋势。

2017年5月,经教育部批准正式成为全日制普通本科高校的“茅台学院”即为茅台集团投资成立。这个拥有教职工500多人、全日制本科生5000多人的高校,其主力院系即指向酿酒,尤其是白酒酿造。茅台学院下设的7大院系中,其中“酿酒工程系”“食品工程与科学系”“酿酒工程与自动化系”等3大院系与酿酒直接相关,其他4大院系与酿酒业间接相关(环境资源系、旅游管理系、工商管理系、继续教育学院)。

根据网上某位茅台学院学生的说法,这个学院即为茅台而生——除了其投资全部来自茅台之外,其实习基地均与茅台挂钩,很多学生毕业的志愿也是以茅台股份、茅台集团为目标。

除了类似于茅台学院这样冠名专属、学业方向近乎专属的学校之外,国内诸多的综合类大学也都开设了与酿酒相关的专业,让白酒业人才的培育呈现出较为繁荣的态势。

据悉,包括江南大学、湖北工业大学、贵州大学、陕西科技大学、北京工商大学、武汉轻工大学等几十所大专院校,均设有专门的酿酒工程专业。

“这些学校的酿酒工程专业,起初很多是瞄准葡萄酒酿造以及啤酒酿造,或由食品工程等相关专业改造而来。”有业界人士表示,随着白酒行业的发展,才出现了诸多以白酒为方向的院系。

这与白酒业脱胎于传统农业的发展历史有关——在小手工作坊时代,酿酒师的培育主要依靠老一代酿酒师的口传心授以及亲身示范,白酒酿造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并未付诸理论,也未能被现代科学纳入研究范围。

1949年后,中国酿酒业开始了现代工业化改造,此后,一大批拥有现代科技知识的专业人士投身白酒业,极大地促进了白酒业的现代化。

值得注意的是,这一批专业人才其后都成长为酒业的“大师”级人物,其教育背景多为食品工程、发酵、生化等相关专业。如著名白酒专家沈怡方,1953年毕业于华东化工学院有机合成专业,其后才投身白酒业;白酒业新生代专家钟杰,1986年毕业于四川大学生物系。

行业分化,酒业专才培训体系该往何处走?

在白酒业人才建设越来越专业化的当下,却面临着行业分化、中小型企业大量消失的现实状况。在资源日益向头部企业集中的当下,大量白酒业专属人才是否有足够的发展空间?

今年1月初,中国酒业协会理事长宋书玉在某次会议上表示,2020年全国规模以上白酒企业数量为1040家,且还在持续减少,其中亏损企业有170家。

宋书玉表示,规模以上企业数量减少,证明白酒行业集中度进一步加大,效益进一步向优势产区和企业集中。

实际上,从统计数量来看,全国规模以上白酒企业确实在逐步减少,2017年,纳入国家统计局范畴的规模以上白酒企业为1593家,市场集中度较为分散。

到了2019年中,白酒业规模以上企业进一步减少到1176家,与2018同期相比减少了274家。

规上企业的持续减少,无疑减少了行业对专业人才的吸纳空间。这意味着,今后一线企业为了保障自身的人才队伍不断档,产区所在地方政府为了保障财源不枯竭,更多将采取专属人才培育模式——即我出资培养,人才为我所用。

实际上,京东在洋河新区的办学计划,茅台方面对茅台学院的持续投入以及“江南大学遵义研究院”的设立,都代表了这种发展倾向。

其他高速成长中的企业同样有类似举动,国台启动“鲲鹏计划”、金沙有“引狼计划”,都是为了保障自身的人才队伍不断档。

除了高级专业人才之外,酒企近年来也更加重视对一线工人的技能培养,例如各地成立了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站),培训和审定了一大批高级工人、技师和高级技师。

业界认为,规模以上企业数量持续压缩,行业资源向一线倾斜,而其能够容纳的人才数量有限,无法尽数网罗人才,这样带来的影响是,对人才队伍的建设将越来越“按需定制”,即有资本的企业着手培育自身所需人才。

编辑:
相关新闻
  • 暂无数据。。。
总排行
月排行

—— 融媒体矩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