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酒业新闻网

华夏酒报官方网站

官方
微信
官方
微博
首页 > 文化 > 文化 > 正文
不能忘却的纪念
来源:《华夏酒报》  2020-05-20 11:25 作者:岳晓声

有一种精神,穿越历史,历久而弥新;

有一种魅力,历经时代,醇香而浓郁;

有一位老人,殚精虑竭,38载毅然璀璨而辉煌。

他叫周恒刚,一位影响中国酒业的老人,留给我们的,是无限的缅怀,是永远难以忘却的纪念。

38年前,他受组织委派,远离亲人,来到河南省南太行地方国营辉县酒厂。38年后的2020年5月15日,全国各地酒业同仁再聚辉县,参加“纪念中国酒业泰斗周恒刚先生在寿酒集团酱酒试点38周年暨石雕塑像揭幕仪式”,用别样的方式,重温那段历史,铭记那个不平凡的试验。

躬身南太行,克难攻坚而三载不辍

为填补中原地区麸曲酱香型白酒的空白,在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原所长方心芳和时任中国白酒专业委员会名誉会长周恒刚的提议和河南省一轻工业厅的大力支持下,这一光荣的使命落在了地方国营辉县酒厂。

时任酒厂办公室主任的周明新(现为河南寿酒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告诉《华夏酒报》记者,试点的主要任务就是以麸曲、产酯酵母替代高温大曲生产酱香型白酒工艺,该工艺既要降低粮耗,又要提高质量。由于当时条件比较差,再加上酱香酒工艺复杂、试制难度大,接到河南省一轻厅的任务后,酒厂从上到下还有点为难情绪,决心一时难下,到底要不要试制,敢不敢下手,大家举棋不定。面对这种情况,厂党支部积极引导,提高认识,统一思想,从国家利益、人民需要的高度来对待这次试验。

1980年冬天,辉县酒厂在全厂开展了“大宣讲、大发动”活动,首先成立了以原合喜为主的麸曲酱香型白酒试点小组,迅速动手开始了准备工作。厂修队冒着严寒,苦战一冬,建成了一座700平方米的车间,采用太行山区特有的红沙石,砌出了便于酱香酒发酵的48条窖池,又粉刷返新4间试验用房,改造新建微生物培养室、化验室和固体产酯酵母培养室及麸曲房;供销人员分赴北京、上海、天津、湖北等地,及时购回了各种试点所需用品和仪器,在较短的时间内,全厂上下,齐心协力,为试制工作做好了一切准备。

1981年初,试制工作开始之前,周恒刚利用茅台试点时多项技术成果,制定了一套适合中原地区(辉县酒厂)实际的麸曲酱香型白酒试验方案。周明新告诉记者,他的主要工作就是配合周恒刚试验小组,负责接待和协调工作,几乎天天陪着试验组搞实验,亲自见证了百泉春酱酒试验的全过程。
 

周恒刚(右)在车间

在周恒刚的指导下,试点小组与廊坊食品研究所的吴鸣、赵建华、金凤兰三位老师共同在辉县酒厂进行了麸曲酱香型白酒的试点工作。为了严格管理、精细操作,确保试制顺利,争取一试成功。试点小组从化验、产酯酵母、麸曲,一直到白酒生产、储存和勾兑,每个岗位都制定了严格的责任制和详细的操作规程;从原料入厍到产品出厂,每个工序都规定了具体的质量标准和检验制度,通过认真实践、反复试验,试验小组发现,产酯酵母的培养是产生酱香的基础,堆积发酵是保证产品质量的关鍵,缓慢蒸馏是取得酱香成分的保证,分别接酒、单独存放、逐缸品尝、精心勾兑都是提高质量的重要环节。

要解开酱香白酒之谜,试制优质、低耗的“百泉春”酱酒,一道道难题接踵而来。第一排原酒出来以后,发现产品夹带老白干味,他们及时调整了劳动组合,抽调专人负责,克服了下浆不稳、质量波动等问题。试点小组以河內白曲霉替代UV-11菌种作为糖化曲,解决了UV-11菌种酶系软纯、糖化率高,致使酶中残糖升高,酸度增大,严重影响产品质量和出酒率的问题。为解决基酒酱香不够突出的问题,试验小组根据辉县地区酿酒环境进行摸索,适当延长了堆积时间,提高入窖温度,使基酒的味和香有了一定的提高。为解决窖底香调味酒,试验小组寻遍周边四个公社、十多个大队的数十个坑塘,釆集了含有丰富腐植质的塘泥接入从茅台试点中选育出的己酸菌进行人工培养窖泥,作为酱香酒窖底泥,并调整了部分工艺,延长了原酒贮存期。这些都将“百泉春”酒品质不断推向新的高度。

周明新告诉《华夏酒报》记者,在整个试制过程中,特别让人感动的是,周恒刚不顾年迈花甲,身患重病,始终坚持以顽强的毅力和一丝不苟的工匠精神,对试验的每一道工序亲自指导,对每排原酒都亲口品尝并认真批写评语,慷慨无遗、耐心细致地传授了许多宝贵的酿造技艺和经验。参加试验工作的廊坊食品所赵建华、吴鸣等每次来到厂里,一下车就急急忙忙地奔赴车间动手工作。酷暑盛夏,他们头顶烈日去采泥;滴水成冰,他们通霄达旦忙试制,精心操作,严格把关,使试制工作得以顺利进行,用血汗换来了酒香。周明新回忆说,记得有一次,周恒刚在查看试验数据时,发现了试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立即批评了参加试验的技术人员,要求他们严格按照操作程序,重新试验。那一段时间,试验小组几乎天天蹲在车间,蹲在窖池,就连吃饭,也要让周明新他们把饭送到车间,有时没有菜,他们干脆弄些咸菜,随便对付一下完事。
 

周恒刚(右)与技术人员讨论

经过300多天的反复试验,1982年3月,由周恒刚亲自命名的麸曲酱香型白酒——“百泉春酒”试制成功。在当年轻工部举办的全国麸曲酒技术协作会上,“百泉春酒”荣获全国第二名;1983年,该产品获得“河南省科技成果”三等奖;1984年,该产品再次获“河南省优秀新产品奖”。《华夏酒报》记者查阅了《河南省志》,有关资料显示,1983年,“百泉春酒”实现产量350吨,成为全国畅销的产品之一,全国各地的客商纷纷来到辉县购买,出现了一瓶难求的盛况。

福泽惠后人,让前行脚步更有力量

为了缅怀周恒刚先生,传承周老兢兢业业、一丝不苟的工匠精神,5月15日,河南寿酒集团隆重举办了“纪念中国酒业泰斗周恒刚先生在寿酒集团酱酒试点38周年暨石雕塑像揭幕仪式”。周明新在致辞中说,深切缅怀周老,在周老精神的鼓舞下,河南寿酒集团顺应时代发展,锐意创新,勤思善为,在传统老五甑工艺基础上,经过大量探索和实践,形成了具有独立知识产权的“北方六大甑法”,酿造出“醇正和谐、滑喉爽口”的“百泉春寿酒”。

周明新强调,冽冽酒香润心扉,儒香寿酒放光彩。经过30多年的发展,河南寿酒集团形成了四大系列产品,以其稳定的质量、古朴典雅的包装和厚重的儒家文化底蕴,先后荣获“新乡老字号”、“豫酒(新乡)名片”、“河南省优质产品”、“河南省著名商标”、“河南省十大名酒”等荣誉,尤其是在2015年比利时布鲁塞尔国际烈酒大赛上,“百泉春翰林酒”荣获最高奖项——大金奖,2016年、2018年又分别荣获布鲁塞尔国际烈性酒大赛一金、二银,成为“豫酒品质标杆企业”、“中国酒业十年最美酒厂”。

中国酒业协会理事长王延才给予周老高度评价。王延才说,周老为酒而生,终成泰斗;贡献卓越,无人堪比。周恒刚的功绩如李四光之于地质,袁隆平之于水稻,他在白酒发展历程中的历史地位,可谓开一派天地之宗师。

王延才说,在中国白酒的发展历程中,一代代匠人用自己的智慧和双手,推动行业不断开拓前行,并激励后来者传承创新,他们是中国酒业最珍贵的财富,周老正是其中杰出的代表之一。回顾周老数十年脚踏实地为中国白酒行业发展不懈奋斗的经历时,更深刻地感受到他身上折射出的中国老一代知识分子爱国、爱党、敬业、爱业的风采,以及他对理想和信念的追求。

王延才强调,致敬,是对精神的敬仰!传承,是对未来的期望!我们缅怀周老一丝不苟、严谨细致的科研工作精神和谦虚平和的人生态度;致敬周老、致敬中国酒业匠心,以人品酿酒品,脚踏实地,开拓创新,让前行的脚步更有力量,我们一代代白酒人将传承周老的精神,在传承中创新,在坚守中开拓,不断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发扬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为国人酿造出更高品质的白酒,为推动中国白酒产业在新时代的持续健康和高质量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编辑:赵果
相关新闻
  • 暂无数据。。。
总排行
月排行

—— 融媒体矩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