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酒业新闻网

华夏酒报官方网站

官方
微信
官方
微博
首页 > 文化 > 收藏 > 正文
赏牡丹神韵,品汉代遗风
来源:《华夏酒报》  2020-09-16 15:48 作者:墨然

河北有个柏乡县,柏乡县有个牡丹园。

柏乡县的牡丹园,就和“柏乡”这个地名一样,说起来很多人不知晓,但论起来,不仅历史不是一般的悠久,底蕴也不是一般的深厚。
 

当李明强在北京拿到那瓶酒的时候,他激动万分。这瓶20世纪80年代末期的陶坛装“牡丹特曲”酒,正是他三年多以来,遍访京津冀收藏家,苦心寻觅的一款老酒。

情系牡丹酒

李明强是中国知名的老酒收藏家。

李明强对这款名不见经传的牡丹酒情有独钟,是有原因的。

第一个原因是“家乡情结”。他是柏乡人,对这瓶酒有着深刻的记忆。看到这瓶酒,能让他重温曾经的少年时光。

第二个原因是“个人所爱”。作为一位名酒收藏家,他对酒文化有着深入的研究和强烈的个人偏爱。这瓶酒恰恰就是他最喜爱的,包装“经典”、细节“精致”、整体“文化味十足”。

“十足的文化味”不仅仅只是这瓶酒外在的一种感觉,还是它所承载的历史,够深厚,够传奇。

最爱牡丹花

说起牡丹酒的历史,自然要说牡丹花的文化。

说起牡丹花,我们会脱口而出“洛阳牡丹甲天下”,也会想起山东菏泽的“明朝牡丹”,但很少有人知道河北柏乡县也是有名的“牡丹之都”。

柏乡县的牡丹不仅有特色,而且很不简单。

已有记载显示,柏乡牡丹距今已有2000多年历史,早于洛阳唐代牡丹500多年,早于菏泽明代牡丹1400多年。这是她的第一个不简单:记载时间最早。

西汉末年,王莽新朝,刘秀为躲避追杀,藏于柏乡县北郝村弥陀寺牡丹花丛中而得救。因感恩于牡丹“救命之恩”和“护驾之功”,光武帝题下中国最早的“咏牡丹”一首:

萧王避难过荒庄,

井庙俱无甚荒凉。

唯有牡丹花数株,

忠心不改向君王。

从此,中国有了最早的“国花”——汉代牡丹。

历史悠久是一方面,最重要的还是它奇特的造型:在同一株汉代牡丹上,你可以看到不同花色、不同花型、不同层次的花。这是她的第二个不简单:世界绝无仅有。

更让人称奇的是,生长于柏乡的汉代牡丹只能在当地的“牡丹园”池内栽培,离开此地则不能成活。

在当地有一个这样的传说:1937年日寇侵华期间,驻县日军头目妄图独霸名花,曾两次派人深挖,连根带土运回日本栽种,虽然浇花施肥,百般侍弄,汉牡丹仍以死相抗,枯萎而亡。

汉牡丹遭此劫掠,枝叶干枯,数年不发。直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汉牡丹根枝复生,鲜花又开。

因此,人们称汉牡丹不简单,有民族气节,是爱国神花。

据称,后来又不断有人进行移栽尝试,但依然未能成活。

不仅有气节,更有灵气。

在柏乡的“汉牡丹园”内,一块清光绪十六年的石碑上,明确记载着柏乡汉牡丹“素有灵气”的文字。

花开知国事,花盛则年丰,花衰则年欠——这一祖辈相传的说法,使得“观花问事”之风至今仍盛行于柏乡百姓之中。

喜获牡丹特曲

1987年,一个名叫“牡丹特曲”的酒在京城悄然走红。

这个酒不仅成为很多名流贤达的“座上客”,更是成许多重要宴请场合的“桌上宾”。

这瓶酒就是来自柏乡县酒厂,代表汉牡丹文化的一个载体——“牡丹特曲”。

李明强手里的那瓶酒,便是柏乡酒厂鼎盛时期畅销京城的产品。

始建于1954年的柏乡县酒厂,曾经在1958年因粮食紧缺而停产,之后又于1976年恢复生产并扩大经营,并于1986年~1997年时达到鼎盛时期。期间产品曾供不应求,畅销北京、天津、河北等地。

而让人唏嘘的是,如今除了李明强家里收藏的几瓶酒之外,市场上几乎难觅踪影。

四月柏乡,花香正浓。

此时,你如果身在柏乡,想必一定被汉牡丹之奇、之韵所吸引、所感染。

在弥漫全城的花香中,若想沽酒一杯,那么不妨去找一找“牡丹特曲”。或许有缘的你,能遇见一瓶属于你的“牡丹特曲”。然后,闻着牡丹花香,品着牡丹老酒,不必去分辨什么过去与现在,梦想与现实,在2000年的时光里,你只管自由遨游……

编辑:赵果
相关新闻
  • 暂无数据。。。
总排行
月排行

—— 融媒体矩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