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酒业新闻网

华夏酒报官方网站

官方
微信
官方
微博
首页 > 深度 > 关注 > 正文
山西:“隐秘”的国产葡萄酒产区
来源:《华夏酒报》  2020-09-30 10:46 作者:张瑜宸

三千年地下文化看陕西,五千年地上文明看山西。

立足于三晋大地的山西,不仅有尧舜禹三位德才兼备的部落联盟首领建都于此,还有“千里黄河一壶收”的壮丽景观。在这里,华夏文明的辉煌被书写,黄河流淌出的血脉生生不息;更有漫漫黄土“从天而降”,滋养着根根葡萄藤向下而生。

得益于怡园酒庄的扎根和戎子酒庄的推广,山西葡萄酒产业发展逐渐壮大并形成规模,但东有历史悠久的烟台产区,西邻声名鹊起的宁夏产区,山西产区在消费者的熟知度上依然还很“陌生”。在晴空一鹤白云上的8月,《华夏酒报》记者跟随深圳百高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踏上了这片黄土地。在各酒庄的参观中,记者看到了行距规范种植、精细化管理的葡萄园,并引入法国、意大利等精良的酿造设备及先进的灌装生产线。这些无一不在证明,黄土下的葡萄酒不但内秀于心且风格独特,大有成为一个新兴产区的趋势。

悠久的酿造历史

今年4月27日,太原市市长李晓波在太原市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作《2020年政府工作报告》时指出,要提高公共文化服务的能力,推荐清徐炼白葡萄酒酿制技艺申报国家级非遗保护项目。

由此可见,山西酿造葡萄酒已有很长的历史。事实上,清徐不仅是中国最早种植葡萄的地方之一,也是中国最早酿造葡萄酒的地方之一。而这一切要从2000年前说起。

汉朝时,山西清徐马峪边山一带,有一姓王的皮货商人从大西北贩皮货时,带回了葡萄枝条。在当地栽植成功之后,栽培渐广,聪明勤慧的清徐人根据酿醋的原理酿出了葡萄酒。

此后,葡萄的栽植和酿造在山西渐成规模。到了唐代,清徐葡萄已享誉海内,鲜葡萄及葡萄酒、汁、干等加工品也远销四方。据《太平御览》记载,在山西期间,还是秦王的李世民就特别钟爱清徐的葡萄酒,不仅把它作为招待最高客人的饮品,还亲自用清徐的龙眼葡萄酿造葡萄酒。他当皇帝之后,依然念念不忘清徐葡萄酒,并将清徐酿造葡萄酒的作坊统一御封了“李氏作坊”的名号。

进入元代,山西葡萄酒生产发展水平达到历史顶峰。在《马可·波罗游记》中,意大利旅行家、商人马可·波罗描述太原府时写道:“出太原府,过桥三十里(公里)有大片葡萄园,还有很多酒……”这里的葡萄园指的就是清徐的葡萄园,而酒就是清徐“李氏作坊”酿造的葡萄酒。

随着粮食白酒的发酵技术,特别是蒸馏技术的日臻完善,蒸馏白酒自明朝开始成为中国酿酒产品的主流。反之,葡萄酒生产由于受季节性、产品不易保存、酒度偏低等方面的局限而日渐式微。不过,有资料显示,历经千年历史演变的山西清徐葡萄酒一直在延续酿造。

近代的科学技术知识和远航生活大大开阔了人们的视野。1921年10月,山西人张治平在清徐建立了新记益华酿酒公司,成为当时全国仅有的几家用机械设备大规模生产葡萄酒的酒厂之一。据悉,建厂之初,张治平曾购进法国设备并建有地窖,容器均为当地李氏作坊自制的瓷坛,产品有炼白酒、高红酒、白兰地、葡萄纯汁、葡萄烧酒等。

新中国成立后,该厂更名为山西清徐露酒厂并被收归国营。自20世纪50年代初至80年代末期,该酒厂一直是我国七大葡萄酒厂之一,所生产的葡萄酒系列产品曾多次获得省部级大奖。

直到1982年,清徐县又建立起一家大型葡萄酒厂——清徐葡萄酒厂(现更名为山西省清徐葡萄酒有限公司),年生产能力达到3000多千升。此后,随着清徐葡萄酒产业的发展,田府等不到十家葡萄酒公司先后在清徐“拨地而起”。

伴随着中国葡萄酒在20世纪90年代进入一个前所未有的发展阶段,山西也迎来了新一代精品酒庄代表——怡园酒庄落户。

此后,伴随着戎子酒庄、尧京酒庄等一批葡萄酒项目的建成和落地,山西葡萄酒开始向产业集群化方向发展。

得天独厚的风土条件

显然,悠久的酿造历史背后是独具特色的地理环境。

据悉,山西产区内的葡萄园多种植在黄土高原的山坡地带或太原盆地上,受地形影响,海拔分布不同,多集中在600~1000米以上。年平均气温及降水量也随海拔和地形而有所差别。

“山西这里几乎可以做到旱栽。除了当年冬天很干旱,或者往年树弱的情况下就得在春季出土后浇灌一次水,其余的成长周期都不需要浇水,因为土质存水性较好。”怡园酒庄生产技术总监、首席酿酒师李衍彦(Yean Lee)告诉《华夏酒报》记者,旱栽的好处在于适当的缺水,尤其在葡萄坐果期和转色后,对葡萄皮的质感提升有帮助。

受温带季风气候影响,山西春季日温差大、风沙多,夏季短而炎热多雨,秋季短暂、气候温和,而冬季长且寒冷干燥。因此相对无霜期短,葡萄藤需要埋土过冬。总体来说,四季分明,雨热同步,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

有专家指出,在这样的气候条件下,葡萄的生长期可达180天,不仅利于营养物质积累,抗氧化能力也很强。因此,山西的葡萄酒喝起来都有不错的果香和清爽的酸度。

此外,独一无二的黄土成为山西葡萄酒产区有别于其他产区的风土标签。据悉,黄土的来源有两个,一个是起源于第四纪冰期,干冷气候条件下的风尘堆积物,即原生黄土;另一个是由原生黄土经洪积、冲积改造而成的次生黄土。

“黄土是一个地质学词汇,这种土非常细腻,远古时期被风从西伯利亚或者更远的中亚或者欧洲搬运来的。在山西葡萄的栽培地区,比如太谷等,黄土的沉积可能深达200米到300米。”中国农业大学教授马会勤表示,葡萄在这样一个生长条件下所表现出来的风土特征,与在河道、鹅卵石多或者沙壤多的土地上表现是不一样的。

采访过程中,恰逢雨季,在戎子酒庄高海拔的一片葡萄园里,记者见到了被雨水冲刷下来的一小部分葡萄树。其中一颗生长两年的葡萄树根比树本身还要长两倍多,而另外一颗尚还年轻的葡萄树根系经测量已达4.5米长。

“厚达200米的黄土,土壤垂直的纹理结构为葡萄根的生长提供了特殊条件,有些葡萄树根已经超过10米,彻底颠覆了人们对嫁接葡萄树根深集中在60cm~80cm的认知。”中国葡萄酒酒庄管理委员会副秘书长,原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葡萄酒学院常务副院长、研究员沈忠勋对《华夏酒报》记者说,黄土层极有利于葡萄根系生长,不仅为葡萄带来丰富的营养物质和微量矿物质元素,还赋予了葡萄果实浓郁的风味。

编辑:闫秀梅
相关新闻
  • 暂无数据。。。
总排行
月排行

—— 融媒体矩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