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酒业新闻网

华夏酒报官方网站

官方
微信
官方
微博
首页 > 文化 > 收藏 > 正文
酒章酒艺 “非遗”双靓
来源:《华夏酒报》  2019-06-28 09:47 作者:王海



 

内蒙古朋友送我三款庆祝内蒙古自治区成立50周年侃侃牌酒头酒,它们是由天津华田企业总公司出品,河北吴桥华田酒厂生产,都是清香型,酒精度都为69%(v/v),每瓶容量分别为:666ml、999ml、1499ml,1997年生产,酒瓶造型是一名外国酒鬼笑眯眯趴在酒桶上,好似对已占有的酒有种满足感,无论从酒名、容量、瓶型都让人眼前一亮,为之有所思。在那个勾兑成风的上世纪90年代,瓶装酒竞走原浆路线,在当时算是很另类,酒瓶看似外国瓶而盛装的是中国酒,让人不可思议,也不由得产生让我挖掘其中秘密的想法。

梳理以上概念,让我感到最熟悉的是河北吴桥,提起吴桥大家第一反应就是杂技之乡,其盛名由来已久。

吴桥古属冀州,因东晋燕地慕容垂受封于吴,并筑桥于此而得名。吴桥杂技起源于黄帝时代的一种既是表演,又是竞技的游戏——“角抵戏”,参与者往往戴着头上有角的假面具,两两相互抵御,场面很是精彩。宋朝之前,杂技(当时叫“百戏”、“乐舞百戏”)一直是供历代统治阶级娱乐的宫廷艺术。自宋代始,杂技逐渐失去庙堂之上的“受宠”地位,杂技艺人走出宫廷,在吴桥民间盛行起来。

吴桥杂技在杂技近百年的发展历程中,是支撑中国杂技存在、影响世界杂技发展的主要力量,在中国杂技和世界杂技史上占有突出地位,吴桥杂技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历史上的吴桥,不只是杂技声名显赫,其实美酒也早已深深融入人们的生活。明万历年间,人称“二不尚书”的吴桥籍吏部尚书、东阁大学士的范景文曾有诗《北吴歌》云:“家家酿酒泛黄花,初熟携将问狭邪。”,说这里“村村酒花香”。

据吴桥县志记载:在县城南有一“南园”,是当时文人墨客心中的桃花源。那里苍松翠柏,风景秀丽。史料记载,明代历法家李天经的祖父李懿当年在家乡吴桥兴建了“南园”,作为李天经的同学,1623年10月,“二不尚书”范景文就曾同李仲昌、李含朴、王君翰去吴桥县城南门外南园不远处祭风台,恰好有杂技表演,于是范景文写下了著名的《游南园记》:“闻有祭风台,盍往观之,御骑以往至。则数健儿在焉。见所乘马跷腾。不胜气作,命取驰骤道上,于时,人马相深,据鞍生凤,蹄蹴电飞,着眼俱失,急于雾中。细辨之,见马上起舞,或翻或卧;或折或踞;或坐或骑;或抢或脱;或跃或立;或顿而侧;时手撒辔;时脚蹑蹶;时身离蹬,以为势将坠矣,而盘旋益熟,观者无不咋舌,而神色恬然自若也。”《游南园记》真实记载了当时表演“百戏”的盛况,生动反映了吴桥民间杂技高超的技艺和娴熟的表演,以及当时杂技繁荣兴盛的景况,也旁证吴桥杂技历史渊源流长。如今,吴桥县华生酒业有限公司(原天津华田企业总公司吴桥华田酒厂)在位于吴桥曹洼乡的酒章文化生态园中重建“南园”,再现昔日南园之美。

据华生酒业“酒头”酒酿造工艺非遗传承人卢志华介绍,吴桥县华生酒业前身是一家有着悠久历史的酿酒作坊,其酿酒技艺最早始于明末 “二不尚书”范景文的范府酒坊,卢家先祖最早就在范府酒坊酿酒,后来范家衰落,卢家自开酒坊,延续到清末。在解放前那段动荡时期,卢家酒坊停开,卢志华的爷爷卢登山北上东北,给别人家酿酒。直到改革开放后,卢志华的父亲和叔叔又拾起祖传的手艺。自1994年建酒厂以来,华生酒业所产的“酒头”酒在京津冀鲁地区久负盛名,素有“京津冀鲁一大怪,酒头酒好喝不贱卖”的说法,其酿造技艺也被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

笔者受邀走访了吴桥酒章文创园,顺便了解了纪念内蒙古自治区成立50周年三款酒头酒背后的故事,近20年的谜团迎刃而解。了解到那款容量大小不一的纪念酒瓶,是吴桥县华生酒业有限公司精心设计结合地域文化一款文化酒,它把吴桥杂技文化与地域文化相结合,酒瓶造型是一名外国造型杂技魔术师表演空中变美酒的画面,尽管按住瓶盖,美酒还是不翼而飞。向人展示吴桥杂技已走出国门,而其中的美酒“酒头酒”也已经走出国门。

“侃侃酒头酒”在当地俗称酒头酒,将商标取名“侃侃”,是取其“人人品酒,口口相传”之意,意在让口碑成为酒头酒的标志。

喝酒喝健康,品酒品醇香。品一口原浆“酒头酒”,入口甜、落口绵、下咽顺。有道是:原浆原汁原味道,纯粮纯酿纯生态。滴滴纯粮酒香,氤氲匠心之美。吴桥酒头酒老酒记忆是一杯恒久弥香、滋味悠长的乡愁。

手提酒章文化酒,行走在中国杂技的故里,呼吸着酒头酒的醇香,领略吴桥人的淳朴厚道。

(作者系中外酒器文化协会副主席、江苏省酒器文化联谊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中外酒文化协会江苏省联谊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九州华棠酒器文化博物馆执行馆长)

编辑:王丹
相关新闻
  • 暂无数据。。。
总排行
月排行

—— 融媒体矩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