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酒业新闻网

华夏酒报官方网站

官方
微信
官方
微博
首页 > 深读 > 葡萄酒 > 正文
会展经济与市场导向须同频共振
来源:《华夏酒报》  2019-11-07 15:31 作者:苗倩

董树国
著名葡萄酒行业观察家、评论家,葡界论坛创始人
 

日前,以“新市场形势下,葡萄酒会展经济如何发展”为主题的第20届葡界论坛在中国葡萄酒大咖群举行。著名葡萄酒行业观察家、评论家,葡界论坛创始人董树国担任论坛主席,著名酒业经济与文化研究学者、葡界论坛联合创始人刘世松主持了论坛。本届论坛邀请了中国酒业协会展览部副部长张恒、北京国际酒类交易所总经理朱力、意大利维罗纳会展(Veronafiere)大中华区总经理Simone Incontro、中糖新世纪国际会展(北京)有限公司项目部经理杨轶贺、广州科通展览有限公司董事长贾燕萍、四川尚品会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董事长彭萍、深圳市创意时代会展有限公司项目总经理徐夕雅、西味国际贸易(广州)有限公司CEO潘雪峰等8位中外嘉宾与中国葡萄酒大咖群285位行业大咖共同见证了本届论坛。

会展是市场的晴雨表和风向标

董树国在《会展经济与市场导向同频共振》的主旨演讲中指出,会展与市场紧密相连,会展就是市场的晴雨表和风向标,可见会展对于市场的重要性。甚至可以说,会展本身就是市场。现在到了市场重新洗牌的节点,会展该何去何从?

尽管中国市场拥有巨大的消费潜力,但有一个事实我们不得不面对:目前国内葡萄酒消费市场规模乐观地说在七八百亿,相比于白酒行业几千上万亿的市场规模差距甚远,国内葡萄酒市场需要的是增量,而不是存量竞争。据中国食品土畜进出口商会公布的最新数据,今年前五个月,进口酒商的总数已经从6411家减少到4175多家,减少了三成。海关数据显示,今年前五个月,中国进口瓶装葡萄酒总额为9.2亿美元,同比下降21.4%,相较于2018年,下滑速度有所加快。(2018年国内进口葡萄酒7.2亿升,同比下滑了8.95%;进口金额为35.4亿美元,仅增长1.1%。)

目前,葡萄酒类会展在这么小的盘子里抢食吃,如何助力市场增量,如何扩大市场规模,是我们共同关心的问题。

会展竞争尽管激烈残酷,也反映了行业与市场的繁荣。而由此衍生出的诸如展会论坛、大赛、培训、品鉴活动、广告、装潢、包装、服务、招商沟通会议以及交通、食宿、旅游等一系列项目与会展构成了会展经济,会展同时对落地城市的招商引资、食品工业和服务行业的发展、城市的管理和建设、地方财政收入等方面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会展经济中,展会是主要平台,如何把握市场规律,正确引导市场发展方向,值得我们深思。

总体来说,会展的影响力毋庸置疑。以全国糖酒会为例,从1955年举办首届交易会,到现在已经成功办了101届了,其专业观众最多时突破30万人次,成交额接近或超过200亿元,会展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对于市场经济的建设和发展、培育大市场、发展大贸易、搞活大流通、创立名牌产品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董树国认为,会展经济与市场导向必须同频共振,以会展平台为中心,正确引导企业和消费者,助力行业与市场向前发展。

嘉宾主题发言,干货满满

刘世松
著名酒业经济与文化研究学者、
葡界论坛联合创始人


主持人刘世松引导嘉宾围绕 “新市场形势下,葡萄酒会展经济如何发展”这一主题,从不同角度进行了深入阐述,嘉宾们发表了精彩的观点。

众所周知,中国加入WTO后,进口葡萄酒关税于2005年1月1日正式下调,就此掀开了中国进口葡萄酒行业大发展的篇章。2008年,中国香港施行进口葡萄酒零关税,从2008年~2012年,进口葡萄酒行业得以蓬勃发展,此后,从沿海到内地、从进口产区到国内产区,再到进口葡萄酒保税区建设,进口葡萄酒、国产葡萄酒均得以快速发展。正如广州科通展览有限公司董事长贾燕萍所言,“中国葡萄酒的会展经济,与中国葡萄酒市场成长的轨迹相一致。”

贾燕平还提出,未来的葡萄酒展会发展将更加专业化,国内外相关展览公司的协作、与产区政府的联合办展,以及与葡萄酒教育机构的联合办展等,都将成为打造专业葡萄酒展的着力点和发力点。近几年,企业的参展经验越来越丰富,对主办单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张恒认为,“中国的会展行业进入升级版的发展阶段。葡萄酒会展主办单位需要多维度地去分析葡萄酒产业在中国和地方市场遇到的困难和契机,需要站在展商的角度成为他们的市场专家,为其有针对性地、个性化地去制定一套行之有效的组合方案。”

面对形形色色的展会,大多发言嘉宾持有“展会要与时俱进”的观点。徐夕雅认为,“展会主办方要引导和教育客户追求品质和未来,参与高品质的酒展。”徐夕雅提出,“要从品牌VI设计、专业知识背景的销售团队、耐心细致及差异化的服务、强大的市场潜力和公司的专业运营四个方面精心耕耘,才能成就一个高端会展品牌。”以“今年3月举办的第100届全国糖酒会引入线上智慧展览模块”为例,杨轶贺就指出,未来的展览会将实现线上线下相结合,线上智慧展览模块则是用技术的力量提升观众展商、主办的观展、参展、办展体验,让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交易、交友,跨越时空的限制,让展览这一社交与营销场景变得更加有温度。

站在国际化的角度,朱力分析了国际葡萄酒专业展会发展至今的四个新变化和新特点。他提出,“当前,葡萄酒展会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如何扩大覆盖面+提升实效性?要有效解决这一问题,展会主办方应该从初心——即买卖双方最根本的需求去考虑。”朱力认为,“葡萄酒展会除了是一个商品交易会,更多的是要赋予其文化交流舞台、品牌推广工具以及资源汇集与整合窗口的平台类属性,不能搞成一锤子买卖!”

作为特邀嘉宾,Simone Incontro结合中国市场的特点,说明了“正式展会只是365天日常工作的最后一步”,办好会展,要付出大量细致和创新性的工作。Simone指出,“要利用好数字化这一强大工具,去更好地协助参展商匹配到高质量的观众,满足展商的不同需求。展会主办方要对参观者的身份提前进行分析、筛选,是保障参展商能接洽到高质量买家的重要手段,最大程度保证各类对应的B2B商业会谈能顺利进行。”

彭萍指出,会展界有“一个有创意的展厅、展位实际上就是一个优秀卓越的推销员”这一说法。对此,彭萍说,会中展厅、展位的设计装修制作、布展时的氛围营造及员工的精神面貌,是会中制胜的法宝。会后(会议结束2天至半年内),参展企业要不定期地组织营销队伍、营销人员开会、研讨、总结,筛选出来有价值的潜在客户,分片区、分品类,分头上门拜访沟通交流若干次,直至落单、打款合作为止。这些后续工作,是参展企业需要重视和加强的地方。对于一些客户开始进入“参与展会”疲劳期的现状,潘雪峰分析指出,“真正用心做事的企业会逐渐沉淀,然后成为行业标杆,我们需要重视会展模式走向的改变和调整,在展会中把自身真正的优势凸显出来。”

刘世松在总结中指出,会展主要由办展者和参展者两方面人士组成。从办展组织者角度看,品牌塑造、全方位服务、平台文化建设等方面是需要强化的。对于参展商来说,通过会展平台找到目标客户群体、树立产品品牌、彰显企业文化,最终达到产品销售企业发展壮大的目的。刘世松指出,葡萄酒产业发展需要行业内外融合创新,葡萄酒企业品牌发展需要推介和展示平台。会展企业要借鉴国外百年会展巨头的成功经验与模式,着眼于全球化,着眼于品牌化,着眼于专业化,着眼于创新化,推动产业发展、企业发展与会展经济融合,打造会展经济产业链,拉动会展举办城市及其所在地区相关产业的发展,最终实现合作、共赢、创新、发展的目的。

编辑:王玉秋
相关新闻
  • 暂无数据。。。
总排行
月排行

—— 融媒体矩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