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酒业新闻网

华夏酒报官方网站

官方
微信
官方
微博
首页 > 深度 > 关注 > 正文
30年,啤酒业由“大”向“强”转变
来源:《华夏酒报》  2019-11-13 13:50 作者:张瑜宸
623.89万千升,这是1989年中国的啤酒年总产量;3119.4万千升,这是2019年1~9月中国规模以上啤酒企业的累计产量。30年间,中国已跃升为世界第一啤酒大国,啤酒产业由小到大,产量经历过快速上涨到下滑收窄,企业跑马圈地后又纷纷“瘦身”,不断发力品牌化、高端化。随着国门的开放和新零售的崛起,如今,进口啤酒和精酿啤酒备受追捧。这背后是经济快速增长、股份制改造、外来资本涌入、消费不断升级、技术持续进步等带来的变革。

啤酒第一股

2019年9月30日,“携手你我,酿造更美好世界”的百威亚太终于在港交所上市了。这场延宕了五个月的IPO之路,走得一波三折,险些梦碎。

为了上市,百威亚太不仅出售了澳洲业务板块,甚至还将募资折半,最终如愿挂牌。

从市场占比来看,亚洲市场为百威英博贡献了35%的业绩。而在亚洲市场上,中国显然是百威英博最重要的市场之一,不仅市场份额占比较大,高端啤酒占有率更是独占鳌头。因此,百威亚太坚持两次赴港上市,也是想通过拓展中国市场,实现渠道和资本的双赢。

如果说百威亚太的上市有那么点“情非得已”,那么,20多年前,啤酒“第一股”的诞生就显得“恰逢其时”。

1992年,党的十四大明确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在相关政策的指引下,非国有经济和外资经济迅速崛起,国有经济的外部市场环境发生了重大改变。为了搞活国有经济,释放市场活力,提高企业竞争力,对国有经济实行战略重组也迫在眉睫。同一年,青岛啤酒成为国家体改委全国首批9家“规范化股份制试点企业”之一,进行了规范的股份制改造。

1993年7月15日上午10时,当一个崭新的证券代码“168”出现在香港联交所大厅内彩色显示屏上时,大厅内爆发出热烈的掌声。第一家来自中国内地的上市企业——青岛啤酒股份有限公司的H股股票在这里挂牌上市,从此拉开了中国企业海外上市的帷幕。

改制上市使青岛啤酒焕发新生。一方面,通过上市,青岛啤酒募集资金到位,大大减轻了企业的债务负担;另一方面,青岛啤酒初步建立了企业法人治理结构,明晰了产权关系,确定了公司基本管理框架,从而为青岛啤酒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奠定了基础。更为重要的是,青啤在香港上市极大地提高了企业的知名度,使青啤的形象深入人心,为企业进一步开拓国内外市场扩大了影响,开国内企业进入国际资本市场之先河。

跑马圈地

在轰轰烈烈的国有企业改制中,啤酒产量开始快速增长,于1999年超过2000万千升。一时间,啤酒企业纷纷通过并购或建设新厂等“圈地”运动来增加产能。

2000年,青岛啤酒南征北战,先后收购8家啤酒厂。到2001年,青岛啤酒的麾下已聚集了50多家啤酒企业。同年,燕京啤酒拿下了山东无名啤酒和三孔啤酒,不甘落伍的华润啤酒也在这一时期聚集起近30家企业。2001年,华润啤酒在兼并小企业的同时,拿下了全国排名第五的蓝剑啤酒。

行业兼并浪潮兴起,酒厂规模逐渐扩大,企业经济效应逐步显现,啤酒产业显示出强劲的发展势头。伴随着啤酒行业的成长,为满足快速发展的啤酒行业对信息传播的需求,《华夏酒报》于2000年9月推出了《华夏酒报·啤酒之友专刊》。

2002年,我国啤酒产量完成2358.53万千升,一举超越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啤酒大国。随着WTO的到来,中国市场开放程度越来越高,中国啤酒市场也成为海外资本的宠儿。百威英博、嘉士伯、喜力等国际啤酒品牌纷纷进驻,并抢占中国市场。此后的十几年间,啤酒业的并购重组、合资不断上演。嘉士伯收购重庆啤酒17家酒厂、华润雪花收购金威7家啤酒生产厂及分销和销售网络……

可以说,外资的大量涌入,诱发啤酒行业新一轮的整合竞争,整个啤酒市场格局也在发生变化。

2011年6月18日,由中华全国商业信息中心、《华夏酒报》、苏赛特商业数据有限公司联合主办的“2011中国(首届)啤酒高峰论坛”在深圳召开。围绕“变革·共赢”的主题,本次论坛深入探讨了新时期的啤酒产业发展形势、当前不足以及发展方向等问题。

随着国家经济建设和城镇化进程的推进,以及行业巨头市场整合渐入尾声,中国啤酒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一线品牌的传统实力范围正在相互渗透,空洞概念的同质化竞争已无法承载啤酒发展的价值需求,唯有通过渠道创新、品牌创新和产品创新,行业才能走向共赢。

2013年,中国啤酒产量达5061.6万千升,销量达到5028.7万千升,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单一市场。然而,好景不长,此后啤酒产量开始见顶回落。至2018年,我国啤酒产量跌至3812.2万千升,较2017年4401.5万千升下滑13.39%。也正是从2014开始,啤酒行业告别了产能粗放增长扩张时代,从跑马圈地转而发力消费端。

赢得消费者

发展到如今,中国的啤酒市场已是“五分天下”的格局,华润雪花、青岛啤酒、燕京啤酒、百威啤酒、嘉士伯占据了70%的市场份额。华润雪花通过资本运作与管理整合,牢牢占据行业头把交椅;青岛啤酒凭借品牌优势与历史沉淀紧随其后;百威啤酒因其在高端啤酒市场表现不凡,位列第三。

今年无论是半年报还是三季报,啤酒企业的高端产品都有不俗的表现,也贡献了不少业绩。中高端啤酒销售额逐渐蚕食低端啤酒份额已成不争的事实。透过高端化产生的品牌价值和盈利能力对企业来说是利好。毕竟消费升级带来的观念更迭,啤酒消费需求已逐渐由“追求价格”转向为“追求品质”。

啤酒营销专家方刚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质量发生变化表现在于低端酒市场正逐步缩小,同时中高端产品上升。进口啤酒以及国产啤酒也推出多款新品,逐渐呈现高度碎片化。

据中商产业研究院数据库数据显示,自2011年,进口啤酒开始出现井喷,连续7年上涨,2018年达到了821141万千升。进口啤酒的消费热不仅提供了差异化的产品,提升消费需求,又因为渠道“稀缺性”,使新零售成为进口啤酒“抢占”中国市场的主阵地。个性化、时尚化的包装和各式各样的“酒味”诞生了不少“网红产品”、“流量单品”。这之中,不得不提的就是从2013年开始风靡的精酿啤酒。

虽然精酿啤酒一度掀起潮流,出现在祖国各地的酒吧中,但因为其标榜高端、个性,性价比不高,市场渗透率又低,加上劲儿过于大、味重的口感,逐渐脱离大众消费市场,沦为小众产品。但这并不妨碍头部企业聚焦此类产品,毕竟消费为王的时代,企业必须迎合消费者的需求才能占领更多的市场份额。

回看30年的啤酒行业发展,中国培育的啤酒强企已成为行业发展的支柱,它们在行业所占的比重大、体量大、生产规模大、从业人员多、抗市场风浪能力强,并且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地向品牌聚焦,向品质聚力,不仅涌现出一批“大而全”的啤酒寡头,也出现一批“小而美”的精酿,推动了全行业由大向强转变。

编辑:王玉秋
相关新闻
  • 暂无数据。。。
总排行
月排行

—— 融媒体矩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