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酒业新闻网

华夏酒报官方网站

官方
微信
官方
微博
首页 > 深度 > 关注 > 正文
1995,拉开全国布局帷幕
来源:《华夏酒报》  2019-02-27 10:54 作者:张瑜宸

1995年初,为进一步贴近市场、贴近读者,深度报道酒业改革新趋势,《华夏酒报》成立北京采编部和广东记者站。考虑到北京不仅是我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还是各大部委、酿酒协会的所在地,为加强交流沟通,第一时间获取最新的酒业相关资讯,《华夏酒报》特别设立北京采编部,选派精干记者驻守北京。而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广东是高端白酒、洋酒、啤酒等全品类酒种的重点消费区域,也是酿酒机械和包装配套企业的集中产地,更是全国各大名酒企业竞相争夺的市场高地,因此在设立北京采编部的同时,《华夏酒报》也在广州专门成立广东记者站,从而拉开了《华夏酒报》全国布局的帷幕。

同年,中国酒类商业协会(后更名为中国酒类流通协会)正式成立。以繁荣中国酒类市场,促进酒类商品流通,弘扬中国酒文化为己任的中国酒类商业协会开始发挥职能作用,推动酒类商品流通、配送等领域的进一步创新,并促进酒类市场的深化改革。

酒业全面深化改革

1995年,是我国实施经济体制“七年改革”第一阶段的第二年。这一年的改革重点,是推进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目标的国有企业改革,紧抓政企分开,搞好企业内部管理,建立社会保障体系。在国家整体经济目标的指导下,我国酿酒行业的工作重点也发生了变化。

2月21日,《轻工总会划定酿酒及发酵业发展重点》指出,1995年我国酿酒及发酵工业要继续走调整产业结构、优化资源配置的路子。酿酒工业要坚持“优质、低度、多品种、低耗粮、高效益”的原则。

5月23日,《华夏酒报》进一步报道称,“当前,我国酿酒行业的发展方向是控制总量、调整结构、提高质量、增加效益。”酿酒行业今后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提高产品质量和档次,不盲目扩大产量,使行业的发展从速度型向效益型转变。在行业发展总体规划的指导下,各家酿酒企业纷纷深化企业改革,调整产品结构,以期提高产品质量和企业效益。

8月4日,《华夏酒报》讲述了“赊店酒厂跳出酒字做文章,多业并举增效益”的典型事例:1994年新税制实施后,基本掐断了酿酒行业靠税收返还的“主动脉”。在这种情况下,河南赊店酒厂走上了“一业为主,多业并举,发展综合效益”的路子,围绕饮料酒配套经营一条龙发展,围绕酒精综合利用延伸发展,产生了良好的经济效益。与此同时,国有企业改革也成为整个酿酒行业经济改革的重要内容。

11月3日,《华夏酒报》报道了“国老大”青岛轻工机械厂改革经营体制的做法:“这个厂是以生产啤酒设备、造纸机械、锅炉、压力容器等为主的中型国有企业。前些年,由于内部管理体制落后,经营管理混乱,产品老化等原因,工厂步履艰难。”但新领导上任后,决定用改革这把“金钥匙”启动内部“零部件”,尽快打开企业生锈的“老锁”。

这把“金钥匙”包括三个方面:一是搞好企业嫁接,实行“一厂两制”;二是细化核算单位,分厂形成“买卖关系”,推行效益工资,让职工主动到市场挣钱;三是通过强化内部改革力度,转换经营机制。

此外,《华夏酒报》还相继报道了《福建啤酒工业深化改革,深挖内部潜力,转换机制加强对企业的改造》、《双沟酒厂困境求生,着力调整产品结构,重视提升产品知名度》、《武汉东啤集团注重人才队伍建设》等一大批国有企业改革发展的典型案例,全面展示酒业从速度型转向效益型的发展成就。

除了企业全面深化改革,行业也开始释放制度上的红利。

据4月21日《华夏酒报》发表的《国家调整酿酒业部分税目税负,三项税款准许相应抵扣或免征》一文中报道,国家对酿酒行业的税收进行了部分调整,做出了对酿酒企业的运费、旧酒瓶回收、饮料产品3项税目税款准许抵扣或免征的规定。按规定,运费可以抵扣税款的10%,回收使用的旧酒瓶经一定的组织形式和地方税务部门批准可以抵扣税款的10%,饲料产品的增值税从1994年5月至1995年年底免征。

仅此3项税款的调整,就使我国啤酒行业受益额超过1亿元。

一系列深化改革的措施,极大地促进了酒业的快速稳步发展。

酒企实施名牌战略

市场竞争机制的确立与完善,使得名牌问题成了我国经济生活的新热点。围绕着名牌,各地、各部门从微观到宏观,都在大做名牌文章。政府大张旗鼓地实施名牌战略,企业千方百计地创名牌。但究竟如何创名牌以及创什么名牌,却成为工业企业界的一大新课题。1月20日,《华夏酒报》刊发的《“名牌热”与创名牌》一文为企业支了招:“企业创名牌,首先要深刻理解和吃透名牌战略的内涵,实施名牌战略有相当丰富的内容。要创立名牌,必须和创一流企业、工作、技术、人才紧密结合起来。其次,要牢牢抓住两个环节,一是质量优,保持传统特色;二是款式新,外观美,立在时代潮流的最前列。再次,必须要加大企业产品的宣传力度,要抓住战机,运用舆论媒体覆盖市场。第四,不应寄于一枝独秀,还必须树立群体名牌意识,推行名牌战略,企业创名牌或者已创名牌的惬意,不能满足于一个产品或一个品种的名牌,要开发多种名牌,形成名牌群体,发挥名牌的最佳效应。”

在1995年的《华夏酒报》中,随处可见酒企实施名牌战略的相关报道。

2月24日,《开名牌战略局,保经济效益底,张裕集团打出五张王牌》提到,新年伊始,山东烟台张裕集团有限公司为实现经济效益再上新台阶的奋斗目标,推出了实施名牌战略的新规划,并打出科技、营销、“CI”战略、打假、国际化这五张王牌。一系列布局之后,取得了不俗的成绩。在6月20日报道的《“珠江”难敌“张裕潮”》中写道:广州、珠海、清远、番禺、花都等地的酒类市场,无论大小宾馆、酒店、餐馆,还是商店、商场、门店小铺,都随处可见烟台张裕葡萄酿酒公司的“白兰地”,预计今年上半年的销售将达到4600吨。

3月3日,《华夏酒报》刊发的《古井酒厂紧盯百姓餐桌,老“名牌”打出新“名牌”》一文中指出,在市场严厉教训下,古井人悟出:中国消费品最广阔、最可靠、潜力最大的市场,在12亿人的个人消费中,走“质优、量大、价廉”之路,“名牌”“民牌”二合一。最终,古井从当初全国排名10多名攀上第二的宝座,创出了白酒行业的“古井传说”。

“我厂争取在2000年以前,把中国劲酒打造成中国滋补保健酒第一品牌。”这是当时湖北劲酒厂厂长吴少勋在大冶市委常委扩大会议上一番言志性发言。为此,劲酒厂决定全面实施名牌战略。首先,投资近10万元建起了职工培训中心,计划利用3年时间完成对全员的一次全面系统的培训,提高企业的整体素质。二是加快新产品的研制开发。三是采取多种营销方略抢夺市场。另外,1995年该厂计划投入广告费用1000余万元,通过广告宣传加大该厂产品及企业形象的宣传力度,增加无形资产的积累,树立品牌形象。五是全面导入CIS系统工程。这一历史节点被忠实地记录在10月3日《华夏酒报》刊发的《湖北劲酒厂全面实施名牌战略》一文中。

在酒业全面深化改革和酒企实施名牌战略的1995年,也是“八五”计划的最后一年。回顾“八五”,我国的酿酒工业跃上了一个新台阶:产品产量增长迅速,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二大啤酒、第三大发酵法酒精生产国;酿酒工业对国家的贡献显著增加,1993年酒类产品税实现61亿元,1994年消费税增值税总计实现了83.7亿元,1995年突破100亿元;大刀阔斧地调整了产品结构,烈性白酒的主导地位被削弱,“低酒度、低耗粮、高营养、高附加值”产品得到大发展;加大了技术改造的力度,新技术、新设备得到广泛应用;在深入开展节能降耗工作的同时,还着重对液态法白酒和低度白酒进行了工艺改进,使酿酒行业用粮逐年降低;综合利用、多种经营成果显著,酿酒行业与畜牧业、农业、第三产业和其他工业的联系与渗透日益紧密;酒类产品出口增加,每年约有20万千升啤酒、2万千升黄酒及一定数量的白酒和酒精走出国门;初步建成了比较独立、完善的酿酒工业体系,与酿酒工业相关的机械、科研、教育、设计等部门相应发展;加快了改革的步伐,股份制企业、集团公司、破产兼并、租赁承包在酿酒行业不断涌现;加大了开放的力度,合资、合作、独资企业超过100家……

“八五”是我国酿酒工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历史时期。随着1995年末的临近,我国酿酒行业进入了挥别“八五”、展望“九五”的新时期,酿酒行业也迎来了新的发展时机。羽翼渐丰的《华夏酒报》正用自己更加专业的报道,携手酿酒行业发展,共创美好新时代。

编辑:闫秀梅
相关新闻
  • 暂无数据。。。
总排行
月排行

—— 融媒体矩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