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酒业新闻网

华夏酒报官方网站

官方
微信
官方
微博
首页 > 文化 > 文化 > 正文
酒,音乐与宵夜
来源:《华夏酒报》  2018-01-31 10:16 作者:刘玉婷

天气再冷,一旦夜幕降临,后海就没有淡季。

在这个火锅一般的城市里,年轻人前赴后继,在后海和三里屯的酒吧里寻找容身之所。喧闹不断,歌声、人流、霓虹灯光,一个没少。它们是城市之夜的心跳。

大多时候,梦如投石。酒精与宵夜,似乎是追梦音乐人的自我慰藉日常。

王梵瑞是从西安来北漂的驻场歌手,在酒吧里安放着自己的音乐梦。酒吧里的酒精,似乎给了音乐野蛮生长的土壤。午夜的酒精,在北漂逐梦者心里,成了某种说不清虚实的动力。在暧昧的灯光与微醺的酒气中,梦想更为肆无忌惮。

万晓利和小河是在酒吧认识的。酒一扎一扎地下到肚子里,生活张牙舞爪,他们手舞足蹈,弹着吉他唱着梦想,掀起点儿尘土,沉淀在骨子里的酒气,就一点点被唱进血液里。

伟大的从来不是酒,而是那深入血液与骨髓的酒气挥之不去。

而海边城市青岛,是一座泛着啤酒泡沫的城市。对于酒精的钟爱,老青岛人更为纯粹。

一年四季的街头巷陌,都少不了拎着散装扎啤的男女老少款款而行,这沁人心脾的鎏金液体承载着市井生活最简单的快乐。今年64岁的五哥就经营着这样一家啤酒屋。

青岛的酒量速度是,2小时正好喝完12瓶才有感觉,不然就是边喝边醒酒。面对大海的青岛人更懂得简单的可贵,复杂的鲁菜居然无用武之地。五哥的酒馆里,没有菜单只卖酒,店里只能摆开5、6张酒桌,其貌不扬却开了22年仍门庭若市。

青岛人跟啤酒是分不开的,是再平常不过的日子。他们的生活琐碎、人生百味,都在酒里。

在青岛,1903年就有啤酒厂了。小时候就给姥爷打啤酒喝的老五深知啤酒之于青岛意味着什么。用锅,用盆,用水壶,用塑料袋,对青岛人来说,装酒的家伙事再怪都不奇怪。排队打酒才是一天的高潮,三百六十五天,风雨无阻。

“哪个不喝啤酒?不喝啤酒这辈子白活了。”是青岛老市民爽朗的豪言壮语。陪伴老五半辈子的,是这个小酒馆,以及一群老酒友。

现在的老五正苦恼,马上因城市拆迁要关掉小酒馆,这群老酒友可怎么办。“等着老五不开酒馆了,我那些朋友不会因为我不开酒馆就不喝啤酒了,因为青岛人已经和啤酒人融为一体了,离不开了。”对青岛人来说,啤酒就是生活。“坐在一块喝啤酒聊聊天,这才是真正的生活,老百姓的生活。”

今宵酒醒何处?酒逢知己千杯少,但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人生无常,活在当下,大概便是啤酒对于青岛人的浪漫精魂之所在。

陪伴当代人孤独时光的,还有来自舌尖的慰藉,与酒精的暧昧完美搭档,这是充满想象力的转化。

喝点?这不是寒暄,而是邀请与倾诉。

一群年轻的人们,对着一串油滋滋的羊肉串动情,喝着热气腾腾的羊汤谈心,对着在烤盘上跳舞的黑鱼妄想,抱着片儿川碗把汤嘬个精光。威猛之物,统统入嘴,宵夜场上,大概是酒精与食物最为多情的时刻。这些温柔的、疲惫的,属于平民的英雄主义和江湖传说,此刻卸下面具,赤裸相对。

它们理解微醺的人儿。

编辑:施红
相关新闻
  • 暂无数据。。。
总排行
月排行

—— 融媒体矩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