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酒业新闻网

华夏酒报官方网站

官方
微信
官方
微博
首页 > 华夏名茶 > 天下茶闻 > 正文
乔致庸和“万里茶路”
来源:《华夏名茶》  2018-08-02 09:58 作者:夏靖尧

10多年前,电视剧《乔家大院》热播,剧中主人公乔致庸历史上实有其人,他生于1818年,卒于1907年。《乔家大院》用了五分之一的篇幅,生动地讲述了乔致庸带领乔家商队疏通“万里茶路”的冒险历程。在武夷山,乔致庸和“万里茶路”的故事,至今仍为茶人津津乐道。

晋商武夷山贩茶

万里茶路与丝绸之路被誉为中国历史上两条最负盛名的国际贸易黄金通道。

汉通西域的丝绸之路犹如一条生命的脐带,将亚洲、欧洲和非洲的文明连成一体,是东西方古文明交汇的血脉。万里茶路对世界文明的影响范围更广,今天世界各国对茶的称呼仍然沿用源于中国的“外来语”发音,如英文俚语说茶的发音“cha”,英文Tea来源于中国福建厦门话说茶的发音“te”。1753年瑞典科学家林奈出版了《植物种志》,把茶的学名定为“CamelliaSinensis”,“Sinensis”是拉丁文,意思为“中国”。

武夷山茶文化研究者黄贤庚在《武夷茶说》中,讲述了一段晋商武夷贩茶的史实。

山西茶商乔致庸等贩卖武夷茶,历史上确有其事。山西晋商入武夷山大量贩茶的时间,在清乾隆初年,当时清政府限制俄商赴京贸易,中俄贸易就集中在双方边界的恰克图进行。

而据史料记载,万里茶路,全长达5150公里,其中中国境内从福建武夷山区至中俄边境的买卖城恰克图约4500公里,随着茶叶生意向境外扩张,茶路不断延长。万里茶路的经营者,都是来自非产茶区的山西商人。在武夷山茶区采购的茶叶,就地加工成茶砖,水运到“茶叶港”汉口,再经汉水运至襄樊和河南唐河、杜旗。上岸由骡马驮运北上,经洛阳,过黄河,越晋城、长治、太原、大同、张家口、归化(今呼和浩特),再改用驼队穿越1000多公里的荒原沙漠,最后抵达边境口岸恰克图交易。俄商再贩运至伊尔库次克、乌拉尔、秋明,直至遥远的彼得堡和莫斯科。剧中的乔家商队从武夷山贩卖出来的上百船的茶叶,都是制作成一斤一两的茶砖。这样不仅便于运输,更利于保证茶叶品质。

清朝的国际贸易有两大口岸,一是广州,此乃水路口岸;一个是恰克图,此乃陆路口岸。恰克图,是万里茶路上的黄金驿站。雍正六年(1728年),中俄《恰克图条约》签订。在清政府的直接支持下,万里茶路自此由山西商人常家一手开拓。万里茶路载来滚滚财富,使常家成为当时山西商人中最显赫的门庭。万里茶路具有五大鲜明的特点:第一,这是一条中俄贸易的主要通路。第二,茶叶占贸易九成以上。第三,中俄互不抽税,商人做的是免税生意。第四,交易双方直接见面,不用中介,也不用翻译。第五,易货贸易,利润丰厚。

百年商路地图

根据《乔家大院》的描写,乔致庸从乞丐手上偶然得到一张百年商路地图。此情节史实无载,但“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因太平军活动而尘封多年的万里茶路蕴含的巨大商机,促使乔致庸冒险重新疏通确是事实。

百余年后的万里茶路,与早前相比,山西商人携带茶叶贸易的货款方式,由先前直接押运银锭,改为银票。银票和票号的出现,极大地方便了万里茶路上的茶商。

正是这次成功疏通万里茶路的冒险经历,激发了乔致庸决意进入票号业的雄心,致力于“汇通天下,货通天下”。

乔家于光绪十年(1884年)开设大德恒、大德通两个票号,主要经营汇兑、存款、发行票据和代办捐款等业务,兰州、西安、南京、上海、杭州、沈阳、哈尔滨、张家口、呼和浩特和包头都有分号,北通恰克图,南通广州。

经过20多年的经营,乔家的大德通每股红利最高达17324两!没有万里茶路,也就没有“乔家大院”。

万里茶路,是名副其实的黄金通道。

据《崇安县志》载,“康熙19年间,其时武夷茶市集崇安下梅,盛时每日行筏300艘,转运不绝。”由此可见,当年以茶叶交易为中心的经贸活动在下梅十分活跃。

1666年(康熙5年),武夷茶由荷兰东印度公司收购,欧人皆以武夷岩茶为中国茶之总称。此时武夷山岩茶在下梅集运转销,乾隆年间,下梅遂形成崇安最大的茶市。

雍正五年(1727年),下梅茶商开始大发。

咸丰年间,太平军侵扰武夷山,晋商与下梅邹氏经营茶叶生意受阻。五口通商后,晋商在武夷山收购岩茶业务由下梅邹氏、潮州、广州三帮联合采办,转运于福州、汕头、澳门及南洋各岛。下梅,这偏于武夷山东隅的茶庄集市小镇,连接起一条通往中俄边界贸易城恰克图的茶贸易之路。

晋商情有独钟武夷茶

《乔家大院》中,乔致庸为贩武夷茶,千辛万苦打通南至武夷山、北到恰克图“万里茶路”的故事,至今为人津津乐道。但剧中没有具体提到他与武夷山哪些茶商做岩茶贸易。而据《常氏庄园儒商文化书系·榆次车辋常氏家族》记载,在武夷山做岩茶贸易的晋商,有一位是山西省榆次市车辋镇常氏,与晋商结成贸易伙伴的是下梅邹氏。

为保证茶叶质量,常家采取茶叶收购、加工、贩运为一体的经营体系。常氏在武夷山购买茶山,组织茶叶生产,同时在崇安县下梅村设茶庄,收购当地茶叶,在下梅村的芦下巷景隆宅、新街巷、罗厝坊设茶焙坊、茶库,雇请当地茶工,还将散茶精制加工成红茶、乌龙茶、砖茶。每年茶期,在下梅收购精制后的茶叶通过梅溪水路汇运至崇安县城,验押之后,雇用当地工匠达千余人北上恰克图。从武夷山的下梅茶市起步,到中俄贸易城恰克图,漫漫商路上,竟然还有一支数百峰骆驼做运力的队伍专门运茶,足见茶叶经营规模之大。

据黄贤庚的《武夷茶说》介绍, 清代之前,武夷茶已经运往蒙古进行茶马互市,乾隆年间后期,江西、湖南、湖北、河南已经大量产茶,但晋商还是不远几千里,越过河南、湖北、江西,到福建武夷山采办茶叶,说明武夷茶的品质优异,广为晋商的客户所认同。

当时的武夷茶,主要是乌龙茶和红茶。武夷乌龙茶是从炒青绿茶制作工艺演变而形成的,既具有绿茶清香,又有经过部分发酵的醇厚,为时人所赞赏。武夷小种红茶,由于出于桐木高山云雾之中,且采取松烟熏制,所以香高味烈,还具桂圆汤味,深得欧美人士青睐,自然也得到俄国人的好评。

晋商收购武夷茶大获其利,就定山包销,以稳定货源,进一步在下梅等地购山种茶,自采自制自销,多时达3万亩,武夷茶因此声名海内外。

编辑:王丹
相关新闻
  • 暂无数据。。。
总排行
月排行

—— 融媒体矩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