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酒业新闻网

华夏酒报官方网站

官方
微信
官方
微博
首页 > 深读 > 葡萄酒 > 正文
乘势而为,开创通化产区葡萄酒新时代
来源:《华夏酒报》  2018-05-09 09:07 作者:鹿强 李剑 金峰

在第八届亚洲葡萄酒质量大赛中,通化8家葡萄酒企业产品荣获6金7银;

在德国乌姆市举行的帕耳国际有机葡萄酒评奖大赛中,通化葡萄酒荣获金奖最高分;

在2017品醇客世界葡萄酒大赛中,通化葡萄酒斩获1项铂金奖、2项铜奖;

……

近几年,通化产区在通化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科学规划下,对标世界一流产区、一流企业,扬长避短,发挥地域特色,引领“中国风土”和“中国味道”,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仅在过去的2017年一年,通化产区葡萄酒产品就在国际、国内各类顶级大赛中接连斩金夺银,令人瞩目。用通化市葡萄酒产业发展促进中心副主任曼俊波的话说:“通化产区的甜型葡萄酒水准已经可以和世界上任何一个优秀产区的甜型酒相媲美了。”

U型反转的背后发生了什么

通化,长白山脚下享誉中外的葡萄酒城。上个世纪50年代~80年代,通化葡萄酒曾在国内市场上占据半壁江山。作为中国最早的葡萄酒生产地之一,通化葡萄酒见证了新中国历史上许许多多巅峰时刻和重大历史事件。

但是细心的读者会发现,从50~80年代的辉煌,到今天这样引人注目的成绩,历史长河中有一段时期存在着记忆的缺失与断层。

确实如此,熟悉那段历史的人都知道,通化葡萄酒产业的发展之路并非总是那么晴空万里、一帆风顺的,每个通化葡萄酒人心目中都铭记着一段特别不想面对而又不得不面对的惨痛经历。2002年12月1日,中央电视台《新闻30分》曝光的“三精一水”假酒事件使通化葡萄酒产生了严重的信用危机。制假售假的个别小酒厂不仅坑害了消费者,更把灾难转嫁给了整个通化葡萄酒产业,引发了导致整个通化葡萄酒产业重创的多米诺骨牌效应。

从50年代~80年代的辉煌与成就,到本世纪初的低谷与沉寂,再到今天的产业振兴与耀眼的成绩单,通化产区的发展经历了一个U型复苏轨迹。U型反转的背后发生了什么?为什么会是U型而不是V型?是什么支撑着通化产区能在整个行业不景气的大环境下强势复苏?目前良好的发展势头未来是可持续的吗?带着一系列问题,4月9日,《华夏酒报》通化产区行采访组一行踏上了前往吉林通化的旅程。

负责接待的曼俊波副主任告诉《华夏酒报》记者,要找到上述问题的答案,必须首先对通化产区的历史有深入的了解。“通化产区的历史很大程度上就是通葡股份的历史。”为此,采访组一行专程前往通化葡萄酒股份有限公司进行了深入采访。通过图片、资料、实物和通葡股份副总经理兼技术总监国凤华的细致介绍,《华夏酒报》记者了解到,通化葡萄酒是1949年9月30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唯一宴会用葡萄酒和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800人开国大典唯一宴会用葡萄酒,还是1959年国庆十周年时的国宴用葡萄酒,更是尼克松总统、撒切尔夫人、田中角荣首相等外国元首访华指定用葡萄酒,有着“红色国酒”和“国庆酒”的美誉……参观完通葡股份之后,记者的第一反应是震撼与感慨。无论是壮观的世界第一大地下酒窖里772个整齐排列、体积巨大的橡木桶,还是世界甜酒文化博览中心里80多年炫目夺人、流光溢彩的历史记录,通化葡萄酒蕴藏着太多让通化人自豪与骄傲的东西。可以毫不夸张地说,通化的葡萄酒产业与共和国的发展和成就息息相关,它的“红色”基因与历史是中国任何一个产区都无法比拟的。

在感慨和震撼之余,曼俊波、国凤华和记者谈起了发生在2002年岁末的假酒事件:“那一段时期是通化葡萄酒产业历史上最灰暗的日子。包括通葡股份在内的通化产区几大企业在事件中都被波及,市场份额一落千丈。”当时各种责难、质疑铺天盖地,通化葡萄酒一夜之间跌落神坛,遭受了历史上前所未有的重创。面对如此艰难复杂的局面,通化葡萄酒产业该向何处去?未来的振兴之路又该怎么走?业内的不少人陷入了困惑和迷茫,更多的通化人选择了冷静的反思。

反思过后,他们深刻地认识到,“三精一水”的根本原因在于当时通化产区市场监管力度不足以及产品质量监管的严重缺失,国凤华解释说:“在当时那个情况下,这个事件的发生或许只是时间早晚的问题。央视曝光虽然给通化葡萄酒产业带来不可低估的负面影响,但同时也给了通化一次产业自赎、重构与再造的机会。”考验通化葡萄酒产业的整体水平和能力的时候到了,是消极应对,就此放弃?还是卧薪尝胆,重振产业?通化人此时已别无选择。

曾经的那个通化葡萄酒又回来啦

“回顾历史,2002年的假酒事件应该说是通化葡萄酒产业大治的开端。”曼俊波充满感慨地说。通化产区借助这一事件,放下包袱,振奋精神,从葡萄酒产业和市场的基础环节入手,做出一系列脚踏实地的行动,通化葡萄酒这一闻名中外的品牌,在变革、新生和成长的道路上重新扬帆启航。曾亲身经历了这段历史的国家级葡萄酒评酒委员、通化万通葡萄酒股份有限公司总工程师葛洪洸不无感慨地告诉《华夏酒报》记者:“那几年通化产区相对沉寂,虽然表面上看似平静,实际上正在孕育着重生的机遇与希望,每个企业、每个人都憋着一股劲,都在暗暗发力。这股干劲、这份力量归根结底都源自于每个通化葡萄酒人内心深藏着的那份发愤图强、再创辉煌的决心,以及对自己家乡深沉而又炙热的爱。”

在这段调整变革的时间里,通化市委、市政府确定了通化产区发展的方向,即“打造通化大产区概念,彰显集安、柳河小产区特色”;各大骨干企业经过几年来的磨练与自我提升,厚积薄发,逐渐走向成熟,都在围绕自身特点,抓产品、提质量、扩渠道、搞宣传;通葡股份作为中国第二家葡萄酒上市公司、整个通化产区最具影响力的龙头企业,在这场变革之中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尤其是2012年吉祥嘉德正式入主通葡股份、成为第一大股东以后,“以全球视野,树民族品牌”作为企业愿景,“以打造世界甜酒版图中的新标杆”为目标,在董事长何为民的带领下,锐意改革,积极创新经营模式,探索品牌与营销的新方向,开发以晚收系列为代表的新产品,为通葡股份带来了全新的发展面貌,翻开了通葡股份和通化产区创新变革的崭新篇章。

2017年和2018年,在连续两届成都春季全国糖酒会上,通化葡萄酒以全新形象抱团亮相,受到了广泛关注,这让社会各界切实感觉到曾经的那个通化葡萄酒又回来了。吉林省酿酒协会秘书长韩晓纲在接受《华夏酒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在经过了10多年凤凰涅槃式的调整发展之后,通化产区的确已经再起航,借助辉煌时期的‘红色历史名片’,借助产区独特的地理风貌、品种特色,借助通化市委、市政府以及每个通化葡萄酒人呕心沥血的支持与奉献,通化产区的未来前景光明,令人憧憬!”

著名葡萄酒行业观察家、评论家、葡界论坛创始人董树国说起通化产区的发展经验,他认为有以下几点值得借鉴:“一、通化市委、市政府和相关部门的协调、组织、管理与科学决策对产区的发展至关重要,政府引领企业抱团出海,形成合力,抵御外来冲击是成功的关键;二、通化产区找到了市场突破口,就是产品个性的彰显。当前国内外市场上最缺少的就是具有独特风土、个性化的东西。通化当地企业能够依据地域特点,创新发展思路,推出具有中国特色、个性化的优质产品,在市场中赢得了一席之地;三、产业中一批有理想、有情怀、默默耕耘、不懈追求的企业家和先进个人多年来的无私奉献与鼎力支持。”

用中国人自己的葡萄酿中国人自己的好酒,这是通化产区每个葡萄酒人所希冀的未来。通化产区在经历了过去的辉煌与黯淡之后,又再次踏上了振兴与转型升级的征程,现如今通化产区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行业上下精神饱满、士气高昂,正用全新的思维和模式夯实基础,做好准备,为通化产区再创辉煌而努力前行。

编辑:施红
相关新闻
  • 暂无数据。。。
总排行
月排行

—— 融媒体矩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