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酒业新闻网

华夏酒报官方网站

官方
微信
官方
微博
首页 > 深度 > 关注 > 正文
期待中国白酒与国际烈酒共舞
来源:《华夏酒报》  2018-08-29 14:33 作者:
北京时间8月21日14时第19届比利时布鲁塞尔国际烈酒大赛,在保加利亚第二大城市普罗夫迪夫市拉开帷幕。据大赛组委会烈酒项目负责人提艾力·汉斯介绍,本届大赛评委来自26个国家和地区共78人,其中,中国评委9人。大赛期间,中国评委与其他各国评委不断沟通交流,在不同场合不遗余力地推介中国白酒,宣传白酒文化,为中国白酒的国际化贡献力量。

作为第19届比利时布鲁塞尔国际烈酒大赛唯一的官方媒体,《华夏酒报》本期将9名中国评委在此次大赛中的所见所闻所想以文字的形式呈现给业内外人士,以飨读者。

掌握烈酒运行规则,让中国白酒香飘世界

程劲松

国家食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副主任

包括本次大赛在内,我已经三次参加比利时布鲁塞尔国际烈性酒大赛,大赛从评委的国籍覆盖到参评烈酒的种类无疑均是国际范围的。大赛规则制定后的严格运行、公平公正是毋庸置疑的,各个举办国家和城市对大赛的重视和支持力度也是非常大的。

对想借烈酒大赛走出国门的中国白酒而言,掌握这种大赛的运行规则和白酒走出国门的运行规律,无疑有利于中国白酒走向世界。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公民走到世界各地的人数不断攀新高,走出国门旅游的同胞和旅居海外的外籍华人在国外喝点中国白酒和希望吃中餐一样迫切,这就给中国白酒走出国门提供了巨大的市场空间,这还不包括中国白酒长时间的发酵周期和多菌种发酵带来的人体健康物质引起外国朋友的理性消费。

此种烈酒大赛,每次评委分成十多组,每组六个评委,来自五到六个国家,参评酒种一千多种, 参评时间三天,故每组评委接触到的参评酒样不会超过两百种。每组评委对世界各地参评酒种的熟悉程度不同,规则允许的范围之内,对所有酒绝对客观公正评价,任何评价规则都不能保证。就像此次评酒前用于校准的大金奖和金奖的两款伏特加酒和一款获金奖的金酒,所有评委打分很难再现荣光。

每类酒不同分类对结果影响较大。比如,此次我参加的第四组,分类中有一组苹果白兰地(Calvados)、一组秘鲁皮斯科(Pisco)、一组巴西卡莎莎(Cachaca)、一组阿玛涅克(Armagnac)、一组格拉帕酒(Grappa)、一组荷兰金酒(Genever)等,这些烈酒分组就像运动会抽签一样,占尽了先机,尽管少数评委对每类参评酒种的特点不是非常熟悉,但只需同类别进行感官比较就可以了。而中国白酒虽然也分为一组,但分组对少数酒不占先机,比如,第一天最后一轮11个以汾酒为组名的参评白酒中,就分入了芝麻香型白酒,国外评委对它打分普遍偏低,我猜测外国评委把它当清香白酒的异味了,通过与他们沟通解释后,在第二天的命名为其它高粱酒的评比中,一款好的芝麻香白酒终于被推荐为金奖。就像中国评委对国外的阿玛涅克特点酒不太熟悉一样,为保险起见,中国评委也不敢贸然打高分。但是,优雅、细腻、顺喝、尝闻不到制造原料的粗糙香味的烈性酒,国内外评委会一致给予高分,比如有一款淡淡烟熏味道的陈年威士忌酒,所有评委均给了91以上的高分。

中国白酒要想香飘世界,还有许多类似运行规则需要研究突破,只有这样,才能让世界更多的消费者认识和享受中国白酒的魅力。

中国白酒高质量发展的思考

吴天祥

国际评委

贵州食品工程职业学院院长、教授

通过参加第19届比利时布鲁塞尔国际烈酒大赛,围绕烈性酒发展这个主题,我与赛会组委会酒类同行、世界70名品酒师进行了交流和互动,很受启发。结合中国白酒新时期发展的需要,与白酒同行一起讨论中国白酒如何高质量发展。

一是坚守酿造工艺,创新酒体味道仍然是世界烈性酒发展的主流态势。在本届大赛世界烈性酒大师班的交流学习活动中,来自全球的评委共享体验分享,赛事组委会总结和梳理了2017年度世界各类烈性酒获得大金奖和金奖的分布和企业,总结了包括中国白酒在内的世界各类烈性酒的生产工艺、风格特征以及品评要点。其中重要的一点是在坚守酿酒原料的选择、加工、发酵、蒸馏、陈酿、调配工艺基础上,特别强调通过在橡木桶里陈酿工序的严格管理来提升烈性酒的品质,并以不同年份陈酿酒体作为企业产品品类设计和生产的依据,在产品标签上打上陈酿时间,给消费者明确品类信息。基于上述分析,我认为中国白酒工艺独特、历史悠久、香气优雅、酒体醇厚、回味舒适。结合中国白酒的国际化发展,我建议中国白酒新时期发展要坚守纯粮酿造、固态发酵、陶坛陈酿的内涵式酿造技艺,构建陶坛陈酿基酒的质量和风格标准,来制定白酒品类的产品标准,这是中国白酒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

二是从品评专业的视角,本界大赛评委在每一天的品评前都要一起分享历届大赛上获得大金奖和金奖的各类烈性酒酒样,达到评委们统一烈性酒的香气和口味品评标准的要求,突出分辨酒品中需要注意的扣分项、香味缺陷特征和扣分点,内容丰富有深度,很有收获。我坚信世界高品质烈性酒的共性特征依然是强调香气的舒适度、酒体的醇厚度、口感的细腻度、香和味的协调度等四个指标,要达到这样的酒体品质要求,酿酒企业只有坚守发酵工艺、构建陈酿酒体质量体系才能实现。这是中国白酒国际化应重视的一个环节:强化陶坛陈酿、分类设计酒体、服务大众消费。

三是关于中国白酒国际化的话题,从酒业交流层面,我认为中国白酒的国际化战略是走出去、请进来。近年来,我国与世界酒类的交流活动和层次在逐年提高,这是一个好势头。但我们一定要清醒地认识到,白酒的国际化不仅仅是将白酒调配成鸡尾酒来喝的方式和行为,更重要的是在交流、体验、共识的过程中,做好中国白酒原料高粱、小麦、曲药、工艺、产地文化的科普宣传,学习白兰地、威土忌、Rum、伏特加、巴西Cachaca酒、墨西哥龙舌兰、智利Pisco酒、保加利亚Rakiya等企业的酿酒管理、市场布局、品类管理、消费推广的经验,通过本届大赛,中国评委学习体会到如何推广推介新酒品,如何从历史、政策、产地、工艺及创新方面讲好烈性酒的故事,启发消费者认识新酒,这些都是中国白酒国际化进程中必须思考和实践的路径。

机会就在眼前,必须勇于实践

韩文友

布鲁塞尔国际烈酒大赛评委

《华夏酒报》总编辑、中国酒业新闻网总编辑

从2015年中国贵阳,到墨西哥、智利、保加利亚,又回到中国吕梁。布鲁塞尔国际烈酒大赛从第一次走出欧洲来到中国,又再次回到中国。中国酒业经历了与CMB握手到相识,从相识到相知……这四年,是我踏进中国酒业的四年;这四年,是我从陌生到熟悉中国酒业的时段;这四年,是我作为媒体人有了连续做国际评委的经历,从中逐步对CMB有了粗浅的认识。大赛期间,通过与组委会主席卜度安·哈弗及众多评委的交流,认识到中国酒业的国际化,己势在必行。

互通信息,为酒企国际化提供更多帮助。

由于职业关系,我工作中接触到众多生产商,他们对中国白酒国际化,大都只是粗浅的认识、表面的认知。

每次大赛,评委来自20多个国家,报送样品酒国家50多个,样品酒1000多种,且数量呈上升趋势。参评中我感受到,比大赛本身重要的是,她搭建起了中国与国际酒业交流的平台,能聆听和观察到世界酒业的变化,从中找到差距,为中国酒业走向国际找答案,再通过《华夏酒报》、中国酒业新闻网等媒体传播,为酒企提供可行的国际化建议。粗略统计,三年间我们为酒企提供的国际化建议达百余条。

注重研发,走国际化必须有适合国际口味的产品。

不少酒企走进了国际化的误区,根本没有将产品在异国他乡落地生根,根本没有真正让产品走上国外的餐桌,为企业创造经济效益。要做到产品国际化,首要的是要研发出适合国际口味的产品。

通过三年的品评经历,我认为产品要适合国际口味,除了适合国际化标准外,在酒体的色、香、味及整体口感、酒体设计上,要充分彰显该酒既适用于鸡尾酒的调合,又适合大众净饮的个性化需求。比如,朗姆酒、皮斯科等,这些在国际市场上热销的烈酒,就是最好的例证。当然,我们既要学习她,也不能忘记最重要的中国元素。

众拳出击,要多渠道多方式助推国际化。

单打独斗,难以走向国际;仅靠产品,难以走得更远。中国酒业要真正走出国门,国际化思维、国际视野、国际标准缺一不可。在国际化进程中,如仅仅凭借产品工艺,恐怕也难以让国际认可。应该是全方位地适合国际化,除了从理念、包装设计、营销手段、推广方式上与国际接轨,还应做好中国几千年酒文化的传播,讲好中国酒故事,这既是我们的优势,也是中国酒走出国门不可缺的助推剂。

势在必行,加快中国酒业融入国际的步伐。

中国白酒国际化,已势在必行。机会就在眼前,必须勇于实践。近几年大量的进口酒,摆上了国人的餐桌,也越来越受到年轻人的喜爱。而作为世界上生产和消费酒的最大国,中国酒的出口量少得可怜。

中国酒业的国际化势在必行。首先要把中国酒文化传出去,让世界认知。在北京国际酒类交易所大力支持下,《华夏酒报》、中国酒业新闻网与布鲁塞尔大赛组委会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成立了国际部,组建国际合作团队,通过英文、法文,向世界传播和渗透中国酒文化。除此之外,还要了解目标出口国的生活方式、生活习惯等,让产品一落地,就能迅速打开市场。

为助推中国酒业国际化, 2018年10月14日~21日,北京国际酒类交易所与《华夏酒报》、中国酒业新闻网将率历届布鲁塞尔国际烈酒大赛的获奖企业,走进比利时布鲁塞尔,将获奖产品推上世界名酒展的舞台。展览期间,将由国际调酒大师等专业人士,利用中国参展白酒调制独特的鸡尾酒;举办中国酒推介会和大师讲座;参观学习世界名酒企业的管理和营销经验等。2018布鲁塞尔国际烈酒大赛(中国区)颁奖仪式,确定在马克思写《共产党宣言》的天鹅餐厅举行。《华夏酒报》以及官方网站中国酒业新闻网、《华夏酒报》微信公众号在世界媒体采访区设有专席,现场通过新华社现场云直播,实时传播中国酒业带给世界的惊喜。参展单位将同期接受来自世界媒体的专访。此外,《华夏酒报》将开辟专栏进行报道、推出专刊,为推广中国酒提供更专业的全方位、全视角、全覆盖式的报道。

中国酒业国际化指日可待,让我们一起努力!

在继承中创新,在国际中弘扬

 

赵志昌

黑龙江省酒业协会会长、中国首席品酒师

黑龙江省富裕老窖酒业有限公司副董事长

2018年8月,有幸随9人中国评委代表团,赴保加利亚普罗夫迪夫市参加今年的比利时布鲁塞尔国际烈酒大赛。紧张的学习交流开扩了视野,增进了友谊,促进了相互了解,我有以下几点体会:

第一,搭建国际技术交流平台,共享技术创新发展模式。如不同原料品种对产品风味的影响,蒸馏不同馏分控制差异化对品质特征的影响,不同材质容器对贮存老熟的差别等方面做了深入的研究。为与会评委提供了精准的优点、缺陷样品,体会到了国外酒匠的执着和精益求精的匠人精神。

第二,参加本次大赛的产品共计1315款,来自几十个国家和地区,评委78位,分成13个小组,设组长一人,负责报送计分表。每轮设标准样,以便统一掌控打分标准。打分表分色泽10分、香气30分、酒体40分、印象20分,总分100分。设评语栏简述优缺点即可;组委会电脑系统提供平均分值;每轮上酒前播放音乐进行曲,酒杯与桌面定置摆放,每位评委桌上摆放着自己国家的国旗和组委会会旗;每组设专人送、取样品,样品分类、分组、编号随机科学有序,充分展示出工作标准化水平。

第三,在国际烈酒不同原料、酿造、蒸馏、陈贮等工艺中,找到的共同点就是高品质原料、先进工艺装备、智能化水平不断提升、坚持优质材料贮酒容器长期老熟,才能为消费者提供具有本品自然属性香气幽雅、口味柔绵、余味爽净、印象深刻的好产品。

第四,参观考察学习中体验到草坪鉴赏、广场酒会、星光酒会、体验式文化传播。特别是酒庄模式的创新与发展以及生态、环保、节能、减排可持续发展的后劲,印象更加深刻。期待中国白酒找准自己的转型方向,在东西文化融合中共享成果。在继承中求创新,在国际中求光大。

抱团出击,拓宽中国酒业国际市场

王凤仙

山西杏花村汾酒厂股份有限公司

质量检测中心主任、国家首席品酒师

国家白酒果露酒评酒委员

比利时布鲁塞尔国际烈酒大赛每年在不同国家、地区举办赛事。我作为评委,第一次赴海外参加此类活动,与参赛的酒类同行及多位国际评酒师进行相互交流,并对如何拓宽国际烈酒市场进行了探讨,很受启发、体会较深。

一、赛事严谨、科学、规范。大赛规格高,比利时布鲁塞尔国际烈酒大赛是国际酒类重要赛事,备受世人关注,被称为国际酒类“奥斯卡”和世界烈酒“奥运会”;大赛参赛国家范围广,本次参赛的有中国白酒、白兰地、威士忌、伏特加、朗姆酒、杜松子酒、龙舌兰酒和卡莎萨酒等10余种,来自中国、法国、意大利、巴西等54个国家和地区共计1300多款烈酒;大赛制度规范。大赛前国际评委接受了世界各大蒸馏酒从原料、工艺、蒸溜、贮存、产品中缺陷体验、产品与美食搭配、鸡尾酒调制等知识的培训,并去当地酒厂观摩,加深理解。

为期3天的比赛中,所有待品评酒样信息严格保密,完全采取盲评形式,评酒小组人员由不同国家评委随机抽取组成,确保结果的准确性与公平性。赛后欧盟将在市场上进行不预知抽查,抽查获奖酒与市场售酒是否一致,以防人为疏失和作弊。因此,此次大赛奖牌意味着品质的保证,是生产者对消费者的承诺,具有极大的商业价值。

二、中国白酒的最高“礼遇”。在第一天的欢迎晚宴上,主办方将中国白酒的杰出代表汾酒呈现于评委眼前。汾酒一出现就受到了评委们的青睐。青花汾酒酒体清正雅爽,酒瓶漂亮、高雅、简约,独具美感,又融合了青花瓷器和写意书法等中国元素,堪称一件内炼外美的艺术品,不少评委表示要收藏青花汾酒瓶。在品鉴区,品鉴过汾酒的评委们都竖起了大拇指,一声声Ok、Perfect表达着对汾酒的赞誉。当了解到杏花村汾酒有着6000年绵延不绝、从未中断的酿造史和1300多年的蒸馏史之后,评委更被其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底蕴所震撼。

比赛中,大赛将中国白酒大体分为三大类别进行分组品评,即“以汾酒为代表的清香,以泸州老窖为代表的浓香,以茅台为代表的酱香”,该类赛事也将中国白酒三大香型以“汾、泸、茅”为代表,推向了世界舞台。

三、抱团出击,点赞媒体。本次大赛78位国际评委中有9位中国评委,虽然在一起仅有几天时间,但很快抱成了一团。从早饭时间开始,大家就从各个角度探讨如何让中国白酒走出国门。由于中国白酒工艺独特、种类较多、品质优良、历史悠久,如何搭乘CMB这个国际烈酒平台,走向世界,成了大家热议的话题。大赛中,中国评委们摒弃了传统的香型差异,摒弃了自已的小圈子,合力将最接近国际香型的青花汾酒推出,借汾酒之风将中国白酒推向国际市场。从中我深深体会到,中国白酒只有作为一个整体,抱团出击,才能打开国际市场大门。

媒体的力量影响巨大。从这次大赛来看,异国偶遇的新华社索菲亚分社记者战小漪,满腔热情地在异国他乡,关注着中国白酒的发展,对汾酒情有独钟,他采写的《中国白酒飘香第19届布鲁塞尔国际烈酒大赛》一稿,新华社播发后,引起世人的极大关注。值得一提的是,率领中国评委代表团走向保加利亚的《华夏酒报》、中国酒业新闻网总编辑韩文友,作为评委代表团团长,在CMB现场一边当记者一边当评委,他的激情、热情让我们感动。当我们休息时,他在撰写稿件;当我们品评时,他忙里偷闲拍摄大量图片;当中国白酒呈现在评委面前,他又积极与组委会和各国评委沟通,力争让中国白酒获得更多更高的奖项,以向世人展示中国白酒的魅力。令人记忆犹新的是,当地时间8月23日上午,吕梁市政府王立伟市长和汾酒集团李秋喜董事长一行来到CMB现场后,韩文友总编辑立即跟踪采访,抓拍到了一个个精彩瞬间……短短三天时间,韩文友就采写了10多篇稿件,将大赛情况第一时间传给了国内读者,准确地将开幕式上的“中国汾酒”时间、中国杏花村获得第20届比利时布鲁塞尔国际烈酒大赛承办权以及随后举办的推广会等,用详实的图文报道传递给全世界。媒体先行,《华夏酒报》以独家的优势,为中国白酒走向国际营造了强大的舆论氛围。参会评委对韩文友如此快速高效的职业精神,倍受感动,就连记者出身的CMB主席卜度安·哈弗,都觉得他很了不起。在这里,我要为《华夏酒报》点一个大大的赞!

四、拓宽市场标准先行。不管清香、浓香还是酱香,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中国白酒,作为世界六大蒸馏酒之一,中国白酒的文化、工艺以及酒体的风格等非常独特,但如何构建中国白酒标准体系、如何与国际接轨、怎样正确表达传播美味白酒,这都是应该思考的问题。如近期评审的国家清香型白酒标准,从“定义、类别(取消高低度)、感官描述(消费者易懂词汇)、理化指标(调为主体成分值)”等均极力打造构建与国际接轨的产品标准。借法国品酒师阿姆斯兰一句话结尾:中国白酒与白兰地、威士忌等西方国家熟悉的烈酒口味完全不同,分别代表东西方不同的文化,中国白酒进入欧洲烈酒市场只要品质高、了解了法规、构建好与国际接轨的标准体系,会迅速走向全球市场的。

赛事刚刚落幕,新一届大赛又将启程。山西杏花村,作为明年的主场,必将为中国白酒走向世界,奉献出汾酒人的热情与风采。用李秋喜董事长的话说,这将是一场汇全球智汇、扬中国白酒的CMB巨大盛会!让我们拭目以待!

中国白酒与国际烈酒共舞

杜艳红

国际烈性酒评委、国家级白酒评酒委员

北京红星股份有限公司产品研发部部长

8月21日至23日,我有幸作为中国评委代表团的一员参加在保加利亚普罗夫迪夫举办的第19届比利时布鲁塞尔大赛。

来自世界各国的78位国际烈性酒评委分成13个组对54个国家的1315款酒品进行品评,包括白酒(清香型、浓香型、酱香型、台湾高粱酒等)、朗姆酒(rums and cachaca)、金酒(gins)、白兰地(cognacs and grappa)、威士忌(Whiskies)、利口酒(liqueurs)等。外国评委与我们交流金酒、朗姆酒等烈酒的工艺要点、评价标准;我们将中国白酒的工艺要点、评价标准传播给外国评委,借助这一平台,外国评委对中国白酒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使中国白酒得到更多认可。通过与评委们的交流学习,感受到品评烈性酒与品评白酒的标准是共通的,即香气芬芳、幽雅自然,酒体结构立体、柔软平滑、圆润平衡,风格典型为品鉴一款酒的标准。

通过参赛我深刻体会到创新性、包容性、多元化对于酒类产品持续发展尤为重要。在一轮味美思酒(Vermouth)的品评过程中,充分展现了酒体设计师的大胆创新、收放自如,既有以突出苦艾特有芳香,厚重内敛的酒体,又有弱化苦艾香气、突出果香花香,轻盈奔放的酒体;在品评威士忌时,体会到技术人员对橡木桶陈酿的高度重视,为表达橡木桶陈酿的幽雅香气,很好地结合了不同国家橡木桶的优点。

这些促使我深思如何让红星二锅头酒以及中国白酒有更多的可能性、更好的包容性、更广的接受度,以得到世界广泛认可,在与国际烈性酒共舞时,绽放光彩。

坚守“中国制造”,放眼国际市场

李文婧

湖南省白酒评委

湖南湘窖酒业首席调酒师

8月,随中国评委团来到普罗夫迪夫, 今年是我第二次参加布鲁塞尔国际烈性酒大赛,见到了老朋友,认识了新朋友,感觉与去年又有所不同。今年新增加了一个项目:大师课堂,邀请了来自世界各地的名家进行授课和分享,令大家眼前一亮,同时受益匪浅。

与去年相比,外国评委对中国白酒的认知度更为成熟,接受度也更高了。对中国白酒的印象不再简单地盘桓在五粮液、茅台之类。而是有了更为清晰的认知共识和喜好分类。这一点从汾酒“青花瓷”的热度就可以看出。

不少评委表示,经过几届大赛的熏陶,他们对中国白酒了解了不少。对于清香型白酒,它有着其他香型难以匹敌的优势,无论是“一清到底”的口感还是接近伏特加的自然清香,都让外国评委们觉得更为亲近。但浓香型白酒以其特有自然甜和丰富的层次感,饱满的口腔厚实度,悠长的口腔余味也获得他们的一致好评。

来自英国的酒类品鉴师,自由撰稿人珍妮弗女士表示,由于工作的关系,她经常接触到来自于世界各地的各种各样的酒,包括白酒。所以,她认为所有具有独特“内涵和灵魂”的事物,都是美好的,都应该受到尊重的。尤其是白酒,它作为中国文明的一个象征,中国文化的一个载体,其内在是值得我们坚持的。

诚然,国际文化差异的不同,地域性饮食习惯的差异,消费者的喜好趋势……这些都是我们面临的问题,但是真的有那么重要吗?

回想啤酒刚进入中国时的情景,国人同样无法适应啤酒的口感,甚至将其称之为“泔水”,而今天,中国成为全球最大的啤酒消费市场之一。再比如洋酒中的白兰地,干邑等,国人到底了解的有多少呢?而骄傲的法兰西人是否又曾为消费者更改过口感、风格呢?答案是显而易见的。

固执的法兰西人他们从未改变,如同他们拒绝说英语,是因为他们认为法语是世界上最优美的语言一样,这种强烈的文化自尊也渗透到他们对于葡萄酒的理解中,铸就了他们独特的“坚持与自我。”

著名的酒类品鉴家施晔女士有一段话,让人印象深刻:“不管葡萄酒还是烈酒,它们的营销有一个共性,就是要把物质属性(商品)和精神属性(文化)完美结合。纵览国际上成功的酒类,其文化形象都很鲜明:香槟代表欢庆;威士忌代表绅士;龙舌兰代表叛逆。”

那么,我们的白酒又能让消费者联想到什么呢?这可能就是未来我们所需要努力的方向。期待将来有一天,中国白酒能够让世界陶醉!

 

唯有前进,方为国际化之路

杨磊

中国沈酒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今年有幸又一次跟随中国代表团参加了在保加利亚普罗夫迪夫市举行的第19届布鲁塞尔国际烈酒大赛。在三天的品评中,通过不断学习,又一次了解到很多国际烈酒知识和品鉴及酿造方法。

外国人对酒的品评更多的是源于想象,他们能在传统的白兰地和威士忌中,想象鲜花的香味儿和果实的香味,而中国人对白酒的品评更注重于酒体本身,如窖香浓郁,粮香舒适,只有在真正用了这种原料和工艺,我们才有可能闻到它的味道。总结了他们的风格和口感,我发现,白酒需要朝国际化的方向努力前行。

著名鸡尾酒殿堂级大师乌里克·尼基(Ulric·Nijs)一直致力于研究中国白酒与鸡尾酒碰撞的结果,无论是鸡尾酒大赛中用中国白酒配制优秀鸡尾酒,还是在布鲁塞尔国际烈酒大赛上选择淡雅中国白酒调制的一款新酒,都充分说明了他一直喜爱并执着地研究中国白酒的坚定信念。在他的推特中这样写到:继续我们对白酒的研究,这杯鸡尾酒将在普罗夫迪夫的烈酒精选2018中展出。这也充分展现了他想利用中国白酒,做出适合推广精品的决心。

一个中国白酒的老朋友,尚且如此,我们更应该坚守传统白酒,并不断用新技术和新思想将它发扬光大。在外国人眼中,他们喜欢的中国白酒是最有独特风格特点的。如何用传统的手工艺和现在的机械化生产来制造真正的中国白酒,是我们国家酿酒技术工作者的主要研究方向。

要想实现国际化的终极目标,唯有我们自身不断努力,积累管理和生产经验。只要我们有永不放弃的坚持信念,终极目标一定能实现。

 

让全世界共饮一杯中国白酒

钟宇辰

源坤教育联合创始人

2018布鲁塞尔国际烈酒大奖赛在8月23日完成了全部的品评阶段,至此告一段落。1300余款世界烈酒在此一决高下,能够见证并参与,实属荣幸。更奇妙的体验则是与来自26个国家的78位评委产生的化学反应。作为烈酒行业的资深人士,他们的背景各不相同:生产厂家、咨询顾问、酒评专家、酒类作家等等,共同组成了一个富有多样性的群体。在仅仅3天的时间,我们就迸发了无数的思维火花。同时,令人振奋的是,越来越多的国际评委开始主动学习和了解中国白酒。

作为中国领先的白酒教育咨询和国际推广机构——源坤教育科技的联合创始人,我特别为这次烈酒大赛评委准备了一本白酒小册,帮助评委们快速理解中国白酒的历史、酿造和行业情况。很多评委不仅认真阅读,也在品评和平时的交流中,主动地找到我沟通他们对中国白酒的好奇。我相信,通过这样一个意见领袖群体,我们能够把白酒更快地传遍世界。作为骄傲的中国白酒人,我们有一个共同的梦想,就是让全世界共饮一杯中国白酒。中国白酒国际化,品类教育需先行,这是我与众多国际评委以及参加本次大赛的中国评委们得出的共识。2019布鲁塞尔国际烈酒大奖赛将在中国吕梁举行,天时地利已到,作为中国白酒国际化的先行者,源坤教育也将一如既往地贡献自己的力量!为中国白酒干杯!

 

编辑:王玉秋
相关新闻
  • 暂无数据。。。
总排行
月排行

—— 融媒体矩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