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酒业新闻网

华夏酒报官方网站

官方
微信
官方
微博
首页 > 深度 > 关注 > 正文
肖进春:出味VS入味,掀起中国白酒新文化运动
来源:《华夏酒报》  2018-08-29 10:51 作者:韩文友 张瑜宸

一般来说,好酒的人,身上大都有种酣畅淋漓的爽快,像“对酒当歌,人生几何”的曹操、“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的稼轩等等。但是,从贵州醇酒业有限公司执行总裁肖进春的身上,却一点找不出这样的影子。《华夏酒报》记者与肖进春接触短暂的几天时间里,他留下的印象却是人如其名——进退可度,如沐春风。

墨西哥时间8月8日~11日,2018比利时布鲁塞尔国际酒类大奖赛墨西哥分赛举行,肖进春作为中国评委团之一,与记者一同沿着葡萄种植的路线,感受大赛举办地克雷塔罗的葡萄酒文化。几天下来,“入味”和“出味”是肖进春感悟最深的两个词。而这两个词源自某次他和重庆江记酒庄董事长陶石泉的一次交流。

陶石泉认为,中国酒叫“出味”,因为白酒酿造过程中的每一道工序都遵从原制,以保证酒味的原香原醇,是品本味;而国外酒叫“入味”,讲究以烈酒为基酒,在喝的过程中加入冰块、果汁等辅料,精心调制而成。而喝葡萄酒的时候则格外追求橡木桶味。

肖进春说这“一出一入”,不仅体现出国内外酒的本质区别,也启迪了白酒国际化碰撞需要思考和学习的地方,这与他掀起中国白酒新文化运动的想法不谋而合。

酒行业原酿出来的人生

翻开肖进春的简历,恰如“出味”本真品质的中国酒。1992年肖进春大学毕业后,进入贵州醇酒业工作。从基础的文员、业务员做起,一年多的时间,由于业务出色,晋升为片区经理、全国市场总监,从管理销售数亿的市场到负责新产品的研发,他把自己的青葱岁月都定格在了贵州醇。

2012年,在肖进春的牵线下,维维股份以7个亿的总价收购了贵州醇酒厂,完成贵州醇的改制。此后,他服务过茅台集团,主要对集团旗下保健酒业进行战略规划,见证了茅台保健酒业从百万级到数亿的增长。2017年7月,他又重回贵州醇酒业,出任执行总裁。回首在酒行业沉浮的26年里,肖进春不仅获得了2016贵州省首届酒业大师评选的“十大黔酒大师”、首届“中国酱香酒酿造大师”等荣誉,还担任贵州省酿酒工业协会副秘书长和贵州省酒文化协会副会长,参与协会做产业顾问和文化梳理。

当然,人才的培养与成长离不开企业的扶持与指导。贵州醇酒厂于1950年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任政务院总理周恩来同志批准成立。1983年,35度“贵州醇”上市,开创了白酒低度化的先河,掀起了中国白酒低度化的风潮。20世纪90年代,首创酿造的“高粱遇到葡萄”的奇香型白酒,更是开创中西融汇之先河,2001年经中国酒业协会专家委员会评定为独创的“优雅香型”白酒。进入新世纪后,酒厂吸纳贵州酱香特色,花十年之功开发酿造独具风格的“优雅酱香”庄龄酒系列。先后获得了2015年比利时布鲁塞尔烈性酒大赛金奖和2016年贵州“新十大名酒金质奖”。随着 “好山好水出好酒,天然美酒贵州醇”享誉大江南北,扬名海内外,其倡导的生态酿酒、传统工艺纯粮酿造、时尚新潮的饮酒文化引领了一个时代,成为贵州出好酒的代表,在全国酒业形成了“北有茅台酒,南有贵州醇”的黔酒格局,被消费者美誉为“中华第一醇”。

除了酿造创新,贵州醇酒业还在环境方面下了一番功夫,不仅拥有“夏无酷暑,冬无严寒,空气PM2.5常年低于国际标准48以下”的特优级自然环境,还致力于打造最美的生态酿酒基地,成为中国白酒最美的生态酒庄,2017年,贵州醇酒厂荣获“中国最美酒厂”称号,被誉为世界养生硅谷。坚持在工艺、环境、文化等各方面的恪守正是贵州醇酒业“匠心”精神的最好体现。

中国白酒要找到国际化落地的金钥匙

在参加2018比利时布鲁塞尔国际酒类大奖赛墨西哥分赛时,当行走在墨西哥的葡萄园中,听着国外酒业人分享做酒的传承与恪守,肖进春很是感慨,他认为,东西方酒文化呈现的方式既有不同,又有共性,“就像比赛,尽管我们并不完全了解墨西哥的烈酒种类,但是不同酒的色、香、味、体所形成的风格给人以不同的感觉和享受,使人‘知味而饮’。虽然我是第一次做国际赛事的评委,第一次到访墨西哥,五天的行程,因为时差、饮食的差异,再加上语言的隔阂,这趟行程没有想象中的瑰丽,但是却很值得回味。”

肖进春告诉记者,此行收获很多,感受颇深:

第一,中国酒业真的是赶上了好时候,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国家富强了!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中国消费升级呈现出了多元化、个性化的特点,酒业在转型升级中也迎来了复苏期。越来越多的国际酒企把目光都聚集到中国,越来越多的国际酒业比赛,推广邀请中国人做评委,这正是国外酒业希望“中国化”的证明;

第二,走出去和引起来要相辅相成。白酒国际化的口号已提出多年,“走出去”是中国白酒亟需解决的问题,国外消费者对于中国白酒的认知直接影响着白酒在国际上的接受度。一是加强文化推广,培训国外的白酒代言人,让他们喜欢中国的文化,传播中国白酒的故事;二是在国外建立体验中心,培养国外消费者适应中国白酒的口感;三是中国白酒国际化不能着急,要分步走。通过“酒与食”的搭配艺术,让更具国际化口味的白酒产品逐步走出去,比如贵州醇的许多产品,从低度到高度、从酒体单纯到丰富,就是能让国外消费者对中国白酒从入门到资深的品味培养过程。

从这个意义来看,中国酒业的国际化之路应该很有信心。

重塑白酒“品牌、品味、品鉴”

中国白酒光走出去推广和吸收并不够,还需要建立系统的品鉴和品评体系。进一步来讲,就是要重塑白酒“品牌、品味、品鉴”这三个文化。这就是肖进春提出中国白酒新文化运动的核心思想。

“出味”和“入味”,不仅体现出国内外酒品质内涵的本质区别,也体现了中国白酒与国外酒消费场景的不同,国外酒的“入味”添加其他味道,包括橡木桶储藏等改变酒体风格的方式,正好契合国外酒大多非佐餐直饮的方式,需要用更舒适的口感和香味,包括低酒度和调制鸡尾酒来解决直饮太强烈的口感。

而中国白酒大多佐餐,花样繁多丰富的中餐菜肴,一口菜一口酒的搭配方式,决定了中国白酒需要“出味”的本真品质来维持酒体本身的固定风味,不需要花样繁多的口感味道来影响与菜肴的搭配。

同时,在搭配中餐丰富菜肴时,像茅台这样口感独特的小杯高度烈性酒,更能给人以浓烈和特殊的味觉神经感受。

“‘出味’和‘入味’没有好坏之分,中西方的饮食方式有很大不同,对比注重‘味’的中国饮食,西方是一种理性饮食观念,需要企业以不同的方式探索和践行中国白酒的国际化之路。中国白酒国际化最重要的是饮酒习惯、场景的融合,这是文化和生活方式的碰撞。”肖进春说。

编辑:闫秀梅
相关新闻
  • 暂无数据。。。
总排行
月排行

—— 融媒体矩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