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酒业新闻网

华夏酒报官方网站

官方
微信
官方
微博
首页 > 深度 > 关注 > 正文
发挥集群效应,政府支持不可或缺
来源:《华夏酒报》  2018-06-13 09:17 作者: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研究员、市场流通研究室副主任 漆云兰
伴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培育特色产业集群是提升一个区域乃至一个国家经济竞争力的重要途径。



一些发达国家依托农业集群发展起了特色农业,无论是澳大利亚的葡萄酒产业集群,还是荷兰的花卉产业集群,一经发展成熟便形成了强大竞争力,创造出可观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从这些成功经验看,要使特色产业集群更加有效地发挥集群效应,政府的积极参与不可或缺。

我国幅员辽阔,形成了以山东烟台蓬莱产区、宁夏贺兰山东麓产区、新疆南北疆产区等为代表的十大葡萄酒特色农业产业集群。从我国政府在葡萄酒产业集群演进历程中的作用来看,主要是地方政府在产业集群发展中发挥了较大的作用。

在集群形成初期,市场对产业集群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集群成长过程中,地方政府为葡萄酒产业的发展提供一些基础性的服务,积极支持适合产业发展的制度创新,而且政府主导下的产业发展往往是其他市场主体所不可替代的;在成长的后期,地方政府作为产业引导者和服务提供者的需要更为明确。

在葡萄酒产业集群发展中,一些政府作用发挥不充分的现象也凸显出来。突出表现在:

一是在国家层面,缺乏对葡萄酒产业的明确定位和顶层设计,政策体系不健全。迄今为止,国家和地方政府对葡萄酒行业发展的扶持力度较弱,土地、税收、补贴等扶持政策体系不健全,对葡萄酒行业缺乏明确的发展定位。特别是不同部门对葡萄酒产业的政策定位有差异,农户种植环节适用农业政策,而酿造环节则定位于加工业,适用工业的准入、税收、土地等政策。

二是行业标准体系建设不完善,缺乏统一的监管体系。

标准体系是葡萄酒行业规范发展、结构调整和提升竞争力的基础。我国葡萄酒行业在标准建设方面取得了不小的进展,形成了《葡萄酒》国标标准(GB15037-2006)》,明确了分类分等标准和相关理化指标。但在标准体系建设上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例如:一些关键标准仍然缺失,难以与国际通行标准对接;一些食品饮料检测标准不适应葡萄酒酿造和风味化的产品特点,例如,对沉淀物、二氧化硫含量等检测标准。

三是葡萄酒酿造行业一些准入限制不符合实际,制约了企业的发展。例如: 2012年5月国家工信部发布《葡萄酒行业准入条件》,在规模上要求新建企业年生产能力应不低于3000千升、新建酒庄酒生产企业(项目)年生产能力应不低于75千升,在原料保障上要求酒庄酒生产企业自有的酿酒葡萄原料保障能力应不低于其生产能力的70%等条件。这不仅抬高了葡萄酒企业和酒庄的投资经营成本,而且限制了行业的专业化分工协作关系。

在地方政府层面,存在产业支持政策的持续性不稳定和支持力度较弱,则是各葡萄酒主要产区存在的普遍问题。

为促进葡萄酒产业向特色产业集群化发展,在国家层面,依据葡萄酒产业链和供应链的特点,建议可考虑将葡萄酒行业定位为融一、二、三产业一体化发展的特色产业,并在国家层面制定葡萄酒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和指导性意见,制定和实施葡萄酒产业优势资源发展及转化战略,适时启动边疆少数民族地区葡萄酒主产区生态保护发展示范区、精准脱贫试验区和乡村振兴试点工作,健全和完善葡萄酒行业政策支持体系,取消一些不符合实际的行业准入限制,合理减轻国内葡萄酒企业的税费负担,营造国内外产品公平竞争的环境。

在地方政府层面,应尊重生产要素、与葡萄酒相关产业的运行规律,选择与葡萄酒特色产业集群的发展阶段相适应的支持政策,重视创业家群体的培育,产业集群是创业家群体的集聚体,树立区域品牌,使集群内每个企业都受益,消除经济外部性。

总之,政府应该促进产业集群形成、升级以及构建对大量相关业务有重要影响的公共物品或准公共物品,切实促进葡萄酒特色产业集群的发展。

编辑:王玉秋
相关新闻
  • 暂无数据。。。
总排行
月排行

—— 融媒体矩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