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酒业新闻网

华夏酒报官方网站

官方
微信
官方
微博
首页 > 深度 > 关注 > 正文
朱力:让不可能成为可能
来源:《华夏酒报》  2018-05-16 15:24 作者:张瑜宸

Mr. Zhu Li,President of Beijing International Wine & Spirit Exchange , has been acted as Chinese taster of CMB since 2013.

In the eyes of Zhu Li, organizing CMB is similar to making wine, only by participating in each part of the preparation you can make it perfect and feel its charm. If compare CMB to a chain, every department and every is like an indispensable accessory. After working together for one year, each gear goes smoothly and soundly, so that making many of the impossible become possible.

2018年5月10日至13日,第25届比利时布鲁塞尔国际葡萄酒大奖赛在北京海淀举办,来自51个国家的近400名评委参加了此次大奖赛,并对9180多款葡萄酒进行了品鉴。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这次大奖赛,创下了有史以来最多的“第一”。第一次走出欧洲,落地北京海淀;第一次使用高科技,人脸识别签到,电子打分;第一次开放民间评委,直面消费者的反馈……

对于北京国际酒类交易所总裁朱力来说,他也创纪录地第一次从大奖赛的评委转身为工作人员。

挑战自我,让不可能成为可能
 

自2013年起,朱力就一直担任CMB大奖赛的中国评委。2017年3月15日,随着北京海淀区政府与大奖赛组委会签约,第25届CMB大奖赛正式落地中国。

北京国际酒类交易所作为比利时布鲁塞尔国际葡萄酒大奖赛大中国区唯一官方战略合作伙伴,也正式成为大奖赛的承办方。从评委到工作人员,这个转变,朱力说感觉很好。

举办大奖赛就如同酿制美酒一样,只有亲自参与每一个环节,才会尽善尽美,更全面地体会其魅力。如果把大奖赛比作链条,每一个部门、每一个环节都是不可或缺的齿轮,经过一年的磨合,彼此协调,相互配合,使大赛中出现的很多不可能都变成了可能。

1994年,第一届CMB大奖赛在比利时布鲁塞尔创办,当时只有900余款葡萄酒参赛,而如今的参评数量正好是当年的10倍。这近万款的参赛酒品中,有8700余款分别来自50个国家,参赛样品达到了75吨。朱力介绍说,中国的法律如过关手续、检疫检测、标识注册和监管流程上等都比欧洲要严苛,因此运输、通关等难题无可回避。这也是为什么CMB大奖赛一直在欧洲巡回,其中最重要的原因不仅仅是文化、市场因素,还有地理位置的原因。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组委会决定包机运输全部的样品酒,以保证安全性和时效性,这在CMB大奖赛的历史上还属首次。同时,海淀区政府进行了四大通关便利化的政策尝试,简化手续,固定流程,保证了样品酒的顺利通关,也开启了中西方葡萄酒文化、贸易合作等方面的新一轮融合。

此外,今年CMB大奖赛的评委数量相比25年前来说,也接近10倍。中国评委创纪录地达到了64位,并且更加年轻化,平均年龄比以往任何一届都要低。面对教育背景不同,语言文化不同,甚至可以说是完全相反的葡萄酒评价体系,朱力坦言,很担心中国评委们会因为不适应影响到大奖赛的品评。

作为专业的葡萄酒评委,中国自有的评价体系要求寻找葡萄酒里的缺点,而CBM大奖赛采用的欧洲评价体系则需要评委们找出葡萄酒里的优点。如此大的差异,中国评委们却出乎意料地并且相当出色地完成了任务。不仅很快适应了评价体系的不同,全程参与了大奖赛,在语言交流上及葡萄酒品评上展现出了极高的专业水准和素质。

这其中,还有三位来自民间的品酒师,他们有的是侍酒师,有的是自由职业,有的是培训经理,毫无疑问都是葡萄酒的消费者和爱好者,但其专业度完全不输任何专业评委——从参赛的3000多人中脱颖而出,在仅有的6分钟内,分辨了35款来自不同国家的葡萄酒的产地,冠军更是只花了4分钟就完成了品鉴。

这点让朱力印象非常深刻。他说,CMB大奖赛举办的三大宗旨就是为消费者挑选出最好的葡萄酒,为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架设桥梁和告诉生产者市场流行趋势。拿第一条来说,大奖赛第一次走出欧洲,走向中国,文化、饮食、口味、价值取向都不一样,怎么才能代表中国消费者的喜好呢?除了在评委构成上趋向于本国评委,强化消费者的喜好才是根本。于是,大奖赛首次大胆尝试让普通消费者品酒,增设民间评委,既有专业的科学性、严谨性,又增加了一定的社会性。这也是为什么大奖赛每年都要换举办地,是为了全方位地了解消费者的喜好和市场需求。

转型升级,国产葡萄酒要把握机会
 

本届CMB大奖赛中,中国葡萄酒的参赛数量相比去年翻了一番,达到了480余款。从现场评委反馈的情况来看,不少中国葡萄酒获得了评委们的青睐,给出了90分以上的好成绩。虽然比赛结果还未公布,但在第24届CMB大奖赛上,中国参赛酒品就获得了4枚大金牌、33枚金牌、41枚银牌,以78枚奖牌总数取得历史性突破,今年极有可能再创新高。那是不是意味着国产葡萄酒要开始复苏了呢?

不得不说,现实情况并不乐观。首先,从中国酒业协会公布的2017年葡萄酒产业数据来看,进口葡萄酒每年保持12%的增长率,而国产葡萄酒连年下滑9%。其次,大数据显示,中国消费者对国外葡萄酒有普遍的好感,有时候往往忽视价格、品质,一味地追求进口葡萄酒。

朱力分析,有四点原因造成了这种现象:

第一,在国内葡萄酒消费的核心市场上,如上海、北京、广州、武汉、郑州等,做葡萄酒推广普及讲座的、与消费者面对面沟通的都是进口葡萄酒,中国品牌集体失声或很少发声。

第二,多数葡萄酒企业还是采用传统的营销模式,打广告、降价、促销、占堆头等,放弃了和消费者沟通,没有讲好自己的品牌故事。

第三,缺乏中国独有的葡萄酒教育体系。目前,全世界流行的葡萄酒教育体系中,一个来自英国WSET,一个来自美国ISG,一个来自法国FSW。体系中关于中国葡萄酒的篇幅微乎极微或者没有。因此,建立与世界接轨的中国葡萄酒教育体系非常有必要,文化体系、感官分析和品评术语都不可或缺。只有这样,才能帮助消费者正确认识中国的葡萄酒。

第四,消费税等税收问题造成国产葡萄酒成本较高,使得中国葡萄酒的价格无论在国内还是国际市场上都缺乏竞争力。

但我们也看到,中国葡萄酒市场每年正以15%以上的复合增长率上升。预计在未来10年,中国葡萄酒消费将取得更大突破。不久后,中国一定会成为葡萄酒世界第一消费大国。

朱力表示,虽然目前中国葡萄酒产业仍处于振荡期,但随着两种倾向的发展,中国葡萄酒会再次辉煌:第一是自我提升;第二就是渠道掌握。

近几年,国产葡萄酒在国内外重大比赛中脱颖而出,葡萄酒的品质可以说突飞猛进,短时间内将葡萄酒的品质做到如此,这与国产葡萄酒的自我提升、转型升级不无关系。而在渠道掌握和文化传播上,国产葡萄酒的品牌辨识度比进口葡萄酒有着天然的优势。只要国产葡萄酒能够把握机会,在调整中成长,用品质说话,巩固自己的品牌,树立消费者的信心和忠诚度,未来将会迎来百花齐放的局面。

编辑:赵鑫
相关新闻
  • 暂无数据。。。
总排行
月排行

—— 融媒体矩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