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已到,名酒进入了发展的美好时代。
在3月21日举行的“名酒的美好时代”——2018中国酒业高峰论坛暨华夏酒报·国家品牌食品周刊创刊仪式上,与会嘉宾对名酒企业的发展现状给予了肯定,并对名酒未来发展满怀期许。
在诸多协会领导、专家与企业界领袖看来,消费趋势的变化、消费阶层的更迭、新零售的进化,都给予名酒企业更多的发展机遇,在这个过程中,占据品类高点、提升消费认知、平衡传承与创新,将成为其扩大竞争优势的关键所在。
消费升级,名酒进入美好时代
消费升级被看作是名酒的重大机遇,成为业界力挺“名酒进入美好时代”的重要依据。
在3月21日举行的“2018中国酒业高峰论坛暨华夏酒报·国家品牌食品周刊创刊仪式”对话环节上,来自酒业协会的多位专家,探讨了“社会环境、消费因素”对名酒的影响。
在中国酒业协会常务副秘书长何勇看来,当下,中国正处在一个前所未有的物质丰富时期,在这个环境中,消费者更多表现出对于精神层面的追求与对品质消费的追求,品质化、高端化、个性化的消费趋势,这给包括名酒在内的名牌商品带来了重要机遇。
中国千商大会组委会主任、河南省酒业协会会长熊玉亮则认为,中产阶层等城市中等收入群体的持续扩大,将推动名酒美好时代的来临。因为随着这一群体对于品质消费要求的提升、对体验式消费的相关场景、相关配套要求的提升,必然会将消费目标落在名酒身上,而只有相应规模的名酒企业,才有资金、技术和意愿去满足这一需求。
消费阶层变更的内涵或不仅限于中产阶层这个概念,实际上,年轻一代消费群体已经昂然登场,成为不容忽视的重要力量。
比之老一代消费者,年轻消费者在观念上截然不同,北京华夏观峰品牌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杨永华就此形容:“年轻人是今朝有酒今朝醉,相对于50后、60后、70后,你挣2万块钱不一定喝茅台,但是他挣8000块钱也可以喝。”
这种消费心态,让年轻一代消费者的目标更指向于名牌商品与品质化商品,这给予了名酒发展更大的推动力。
山东省糖酒副食品商业协会会长薛剑锐认为,新零售带给经销商和企业很多改变,而新零售所需要的基本形态,譬如线上线下数据、订单、客户资源的共享等,有赖于企业建构一个更为庞大、复杂的体系。
显然,这样的体系需要资本实力的支撑,已经在竞争中占据先机,拥有更雄厚实力的名酒企业在这一点上优势更为突出。以品牌名称为前缀、代表着新零售趋势的“茅台云商”、“五粮e店”,无疑是名酒企业在新零售方面积极布局的典型代表。
湖北省酒类流通行业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湖北省酒类食品工业协会秘书长顾虎则强调,在白酒国际化的潮流之中,名酒因其自身的品牌影响力与文化内涵,将发挥引领作用,也将率先从中获益。
一线名酒将在新时期获得重要机遇,那么,地产名酒是否也能进入“美好时代”?
“我觉得名酒也好,地产酒也好,区域酒也罢,只有形成有序的产业梯队,才能给产业带来良好发展。”杨永华总结称,名酒的四大核心要素就是品牌化、规模化、工业化、自动化,这是名酒的核心竞争力。地方酒的核心竞争力要重新构建,你有品牌我有品质,你有规模我有价值,你工业化我就生态化,你自动化我就手工化,形成自身的差异化竞争优势,才可以在“美好时代”里找到自身的位置。
品质为先,要传承也要创新
从某种程度来说,名酒的品牌号召力让其在竞争中占据先机,但越来越复杂、需求越来越多元化的消费趋势,也给其提出了诸多新要求。
2018年,名酒是否能继续保持新一轮增长态势?
河北衡水老白干酒业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衡水老白干营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郑宝洪在谈及这个问题时,表达了“抢占品类”的观点。
在郑宝洪看来,当消费群体、消费氛围、消费需求都发生改变的时候,名酒企业在消费渠道的根本动作就是“抢占品类”,对“老白干”而言,这是白酒群体中一个品类项,而若在这个品类中已经占据数一数二的位置,则企业就拥有了一定的定价权,有了定价权,就能够享受2018年的行业红利,从而达到“强者恒强”,以此迎接“美好时代”。
面对“强者恒强”,马太效应渐显的消费新时代,宋河酒业股份有限公司总裁朱景升则强调了继续提升消费者认知度的问题。按照他的逻辑,品牌名誉度源于品质力,而以此为基础,继续通过品质力和名誉度,落脚于消费者认知度,成为名酒企业需要持续努力的方向。
消费者主权时代,如何在保有品质内涵和文化传统的基础上适应消费新需求?河南仰韶酒业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侯建光给出了“传承与创新需要平衡”的答案。
“首先要传承,在传承的基础上可以创新,但是创新不能过度。过度的创新,我认为就是过犹不及,或者说是哗众取宠”。侯建光举例称,最近这几年提倡白酒加水喝,加冰喝,但在他看来,这样的形式,有“创新过度”的嫌疑,有违白酒的基本饮用习惯。
侯建光也强调了“品质第一,兼顾品质与文化”的观点,而这同样与传承和创新有关联。
新疆与中亚诸国接壤,站在“一带一路”的关键节点和国际化的第一线,新疆第一窖古城酒业董事长周文贵,对区域型名酒企业如何保持传统特色并接轨国际市场,给出了自己的解读。
周文贵首先强调的依然是品质和传承。
在他看来,名酒应继续在原料、工艺的基本面保持足够水准。而在接轨国际的过程中,研究国外消费者的口味、在酒体与口感上进行必要的创新,扩大对国际主流消费人群的引导、宣传,传播中国白酒文化,都成为名酒企业国际化必须去做的功课,以此确保加快推进国际化,让名酒企业在这个过程中率先获益。
“变成好玩的酒厂,生产好玩的产品。”周文贵认为,对于规模与产能不及一线酒企的区域型名酒企业来说,差异化竞争的思维同样重要。
在国井集团副总裁张辉看来,作为与地域文化相连的特殊产业,“地理认证标志”对于名酒企业的发展有着重要作用。而区域名酒企业通过抱团联盟、取得地方政府与行业协会的支持,从而形成地域品牌集群,也将对区域名酒企业的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