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酒业新闻网

华夏酒报官方网站

官方
微信
官方
微博
首页 > 市场 > 白酒 > 正文
“茅台”为什么能在古贝春扎根
来源:《华夏酒报》  2018-01-10 14:11 作者:李国锋

国酒茅台,优雅细腻,空杯留香,是白酒中的贵族,贵族中的皇冠,已成为中国白酒的代名词,中华酒文化的一张名片。茅台现象,源于它不可复制的地域环境和多年积累的酿酒经验。茅台集团名誉董事长季克良曾说:“离开了茅台酒厂就生产不了茅台。”然而,在鲁西北边陲的小城武城县,这里气候干燥,四季分明,温差明显,少雨多风,却生产出了媲美茅台的美酒——古贝元。季克良先生在品尝了古贝元后给予了高度评价,并欣然题词:“南酒北酿,酱香传承。”

一个北方小县城竟然能生产出媲美茅台的美酒,并且得到了季克良的首肯,古贝春究竟“神”在哪里?

其实,一点儿不神,在笔者仔细分析起来,也就那么三招。

第一招:大胆决策

做成一件事儿,决策是前提。没有决策,就没有方向,一切都是无本之木。

好,主角登场了。他就是原武城酒厂党支部书记兼厂长的张子文,江湖人称“张大胆”。他决定要生产酱香型白酒的时候,正是武城酒厂如日中天的时候,“三角”古贝春炙手可热,拉酒的车队排到了大门外,拿着张子文的批条出了厂门就能翻倍卖钱。

“武城酒厂要生产‘茅台’了!”消息不胫而走,人们欢呼雀跃的同时,也不乏担忧、反对,甚至发牢骚的声音。

“酒厂正红火着呢,搞什么酱香型酒,不是多此一举吗?万一搞不成咋办?别‘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茅台你说造就造出来了?那是南方的特产!真是痴人说梦!”

说咸道酸的人不少,可张子文充耳不闻。在全厂干部大会上,他发话了。

“很多人替酒厂担忧,我很理解。先别说这个事能不能干成,咱就说这个事该不该干。大家想想,现在酒厂红火了,不就是咱敢于创新吗?要是都按秦始皇他奶奶的老黄历办事,一辈子也出不来‘古贝春’!所以固步自封吃老本,早晚要吃亏。有人说我这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叫我说,不搬石头还盖不起楼来呢!”

一席话说得在座的干部都低下了头。的确,古贝春公司早在计划经济时代就意识到了产品质量的重要性,率先研制出了纯粮白酒“武城特曲”和“古贝春”,而人们刚把注意力瞄准产品质量的时候,该公司又率先打出了文化牌,从而使贴有舒体《古贝春赞》背标的“三角古贝春”成为经典。决策定下了,行动开始了。这一年是1983年。

第二招:多方支持

多方支持用现在的话说就是善于“整合资源”。

要想造北方“茅台”,离不开茅台酒厂的帮助。但茅台酒厂是酒业老大,凭什么和我们这个小字辈合作呢?张子文当然比别人更清楚。想和茅台合作,一定要有个“大媒”!这个人应该是谁呢?他想到了时任贵州省副省长的傅爱农,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傅爱农曾任德州地委书记,而武城县离休老干部石永兰曾当过傅爱农的秘书,这件事还得请石永兰出马。

第二天,石永兰带领酒厂供应科的刘宝申,昼夜兼程前往贵州省贵阳市。当时,贵州省工业会议正在贵阳召开。当傅爱农得悉二人的意图后,立即把时任茅台酒厂厂长季克良从会上找来。傅爱农对季克良说:“这二位是我的德州老乡。他们所在的国营武城酒厂生产地方名酒古贝春,是浓香型的,想再开发个酱香型酒,你看看派个技术人员去帮帮他们的忙?”季克良听后笑着说:“应该说,技术不能外流。但省长发话了,对你家乡这个忙,我怎么也得帮。”接着他介绍了刚刚退休的老生产技术科长杜安民,并写了封信由石永兰拿着直接到仁怀县茅台镇杜安民的家中找他。

杜安民退休后在家休息了不到一星期,这天中午就被两位远方之客叩开了房门。石永兰递上季厂长的信说:“杜科长,茅台酒好喝,但很难买到。为了让俺乡亲们喝上武城‘茅台’,我们今天专程来请您了……”杜安民展信看到季厂长的明朗态度及眼前迢迢数千里奔波而来且求贤若渴的石永兰,被深深地感动了。短短几句交谈,没有提任何条件,就跟随石永兰二人出门上车了,一路跋山涉水来到武城酒厂。

1984年7月,一个酱香型新品种——古贝元酒终于在武城酒厂诞生了。从此,武城酒厂的系列酒中又增添了一朵傲然开放的奇葩。此酒具有“酱香突出、细腻优雅、酒体丰满、空杯留香隔日不绝”的风格特点。产品投放市场后,倍受用户青睐,有“中国北方茅台”之称誉,曾荣获省优产品、国家食博会金奖和布鲁塞尔国际银质大奖。中央首长陈云夫人、著名营养学家于若木品酒题词曰:“不是茅台,醇似茅台,空杯留香,香袭人。”

而杜安民老先生,哼着他的南方小调携妻带子在武城酒厂一住就是十年,与张子文及武城酒厂的干部职工结下了深厚的情谊。

第三招:不忘初心

有了好的工艺和产品,是不是就万事大吉呢?当然不是。一个优秀的产品,如果不能有近乎痴迷地持续多年的守望,和对工艺的不断改良,早晚会被变幻莫测的市场所淘汰。

如果说大胆决策是前提,多方支持是机遇,那么不忘初心才是古贝元能傲视北方的关键,有了张子文的决策和促成,更得有周晓峰的执著与坚守!

正如古贝春公司总酿酒师董福新所说的,随着人们消费习惯的转变,古贝元酒在上世纪90年代后期作为北方酱香型白酒的代表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如今在人们的视野内,似乎看到更多的是浓香型古贝春为鲁酒争得了众多荣誉,而酱香型古贝元颇有几分“退隐山林”之意。其实则不然,在这20余年间,新一位掌门人周晓峰从未放弃酱香产品的潜心打造。受北方地区消费习惯和酱香型白酒本身产量低、成本高的影响,该公司将主要精力放在了浓香型古贝春的生产经营上,酱香型白酒作为一个保留香型,但这种保留并不是简单的生产产品、简单的储备原酒。如果将浓香、酱香比作他们的一对翅膀,那酱香无疑是他们一支“隐形的翅膀”,只待羽翼丰满,必然扶摇直上!

这期间,古贝春公司在酱香酒的酿造工艺革新优化方面做足了文章。

——制曲工艺中有一个俗称“扒房”的环节,就是将已经发酵一段时间的高温曲块重新排列,以达到充分通风和发酵的目的。传统工艺中,有“一次扒房”和“二次扒房”之说,各有优缺点。该公司经过长期摸索,将两者结合,根据气温和曲块实际发酵温度随时调整,达到了最佳的发酵效果。

——为了营造和茅台酒厂相似的气候环境,古贝春公司在酱香型酒班采取了保暖保湿措施。如加装暖气、定期喷水等,并随时监测,令室内温度常年保持在15℃,从而使堆积发酵的时间由13天缩短至3天,解决了长期堆积发酵,酒坯子霉变长毛的痼疾,为入窖发酵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传统的酱香型白酒窖池容量是10000斤粮食,古贝春公司经过多年的实践经验总结发现,15000斤的容量是最佳发酵空间,此时发酵最为充分,香味物质最为丰富,于是在2009年,该公司将酱香型酒班窖池容量改为15000斤,从而提高了出酒率和香味物质的比例。

——与扩大发酵空间相反,在蒸馏阶段,古贝春公司却在2010年缩小了蒸锅容量,由传统的投料2000斤改为1500斤,由于投料减少,在相同的气压下,蒸汽在蒸锅内的循环次数增加了上万次,香味物质和有益成分汽化更加充分,有效促进了提香、提纯效果。目前,该公司酱香型酒班出酒率稳定在41%左右,比杜安民先生时期增长了13.6%,口感和理化指标均直追茅台。

三招使完,古贝春公司其实并没有那么“神”,但市场接纳了古贝元,消费者信赖了古贝元,这是很不容易的事。君不见,山东乃至北方市场,有多少酱香型品种胎死腹中或半路夭折?古贝元也曾被市场冷落过,但是她没有怨天尤人,而是在沉寂中不断完善、提高自身品质,她相信,市场是一个威严、公正的法官,当丑小鸭变成白天鹅,展翅高飞的时候,谁又能阻挡得住?

编辑:闫秀梅
相关新闻
  • 暂无数据。。。
总排行
月排行

—— 融媒体矩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