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酒业新闻网

华夏酒报官方网站

官方
微信
官方
微博
首页 > 深度 > 营销 > 正文
导购员如何踢好“临门一脚”
来源:《华夏酒报》  2017-04-27 14:21 作者:苗倩

尽管微商大行其道,但是,实体店仍然是酒水销售的关键平台之一。在国家倡导大力发展实体经济的当下,传统酒类经营者不妨做好线上、线下的联动,店面的导购人员要做好客户的研究,顺利推进产品的销售工作,完成商品价值转化的“临门一脚”。

做消费者的“同类项”

我们在现实生活中,喜欢与自己相似的人。比如,在观点、个性、背景或是生活方式等方面,与我们相似的人。

在实景销售中,消费者还是比较乐于接受与自己相似的人的建议。例如,某大型汽车企业在对销售人员进行培训时,就会刻意提到,要细致入微地观察客户,捕捉到与目标客户相似的“机会点”,成为他们的“同类项”,导入对方感兴趣的话题和谈话内容,步步为营,拿下订单。不少客户是开车到销售卖场来的,销售人员就要留心观察客户汽车上的“关键装备”——当发现客户车上有婴儿安全座椅时,销售人员就要在交谈中切入新车的安全买点,有时,穿插点“育儿经”也是不错的谈话内容。当看到客户后备箱中有钓鱼杆或是野炊用具时,销售人员不妨与客户聊聊“钓鱼经”或是说说附近游玩的好去处,重点提及一下新车给客户带来的“乐享生活”新体验。

酒类销售也不例外。某大型卖场的导购员老李,凭借多年的销售经验,已经练就了一双“火眼金睛”。她不仅拥有扎实丰富的葡萄酒品鉴知识,而且能通过对客户的观察和攀谈,瞬间变身成为与目标客户志趣颇为相近的“朋友”。

面对年轻人开PARTY的选购情景,老李能跟对方,从百元左右的香槟酒扯到“王思聪生日用的黑桃A香槟”,向消费者灌输一点品味香槟酒的基本常识;当对方提及日常饮酒选酒时,老李常常根据对方的谈吐打扮推荐对方乐意接受的价位,顺便聊点能让客户觉得“跟我一样”的话题,这样,促成购买的几率就比较大。

传递品牌魅力,传递正能量

在酒类品牌选择越来越多的现实状况下,如果仅仅是强调价格、品牌等因素,那么,这个品牌基本就处于被淘汰的边缘了。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双创浪潮下,厂商要跳出互联网思维,开辟一块全新的田地,进入到精神商业的轨道中。

如今,越来越多的品牌承载着吸引年轻消费群体的品牌故事,进而赋予了品牌人格化的内涵。导购人员就是要在向客户推介产品过程中完成正能量的传递,让品牌的独特魅力得到客户的认可。

作为Y市某进口酒专卖店的导购员,小张在介绍产品时,往往会向客户介绍“产品”以外的内容。

例如,他不仅会向客户介绍其意向酒款的用户体验,而且将店面活动一起“捆绑”销售给客户,让客户觉得买酒的过程很愉悦,购物后还可以参加一系列活动,获得丰富多彩的购物体验。

同时,小张会让消费者加入专卖店的微信群聊之中,给大家定期发送一些品鉴知识和选购小提示。

另外,由于专卖店会定期举办品鉴活动并邀请Y市区的知名品酒专家参与,小张会在销售过程中向客户推荐活动体验,吸引大家加入到活动中,提升对前沿知识的观察能力和判断能力,不断收获丰富的知识并提升能力,获得一种集体成长的情感共鸣。

利用稀缺原理

G.K.切斯特顿说过,不管是什么东西,只要你晓得会失去它,自然就会爱上它了。运用“物以稀为贵”这一屡试不爽的理论,在销售过程中往往有无往而不利的效果。

古董之所以受到追捧,就是因为其稀缺性对物品的价值进行了再次提升。在楼盘销售中,经常有“捂盘”的手法应用,告知客户看中的房型已然所剩无几,往往比反复打电话催问客户的营销效果,要好得多。

作为某葡萄酒会所的资深销售人员,张静游刃有余地处理着业务。其中,VIP会员,往往会要求会所提供他们感兴趣而近期市场上又稀缺的酒款。

张静深谙,对失去某种东西的恐惧,似乎要比对获得同一物品的渴望,更能激发客户的购买决策。尽管市场信息获取渠道多样化和多元化,但张静还是会巧妙地判断出客户对兴趣酒款的价格承受度,同时借用“物以稀为贵”的论断,通过“数量有限”的技巧叠加“最后期限”的战术,告知客户下决心购买,不然之后购买价格可能会更高。

编辑:王丹
相关新闻
  • 暂无数据。。。
总排行
月排行

—— 融媒体矩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