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酒业新闻网

华夏酒报官方网站

官方
微信
官方
微博
首页 > 文化 > 文化 > 正文
十八洞村:寻求自然与社会的大和谐
来源:《国家名酒周刊》  2017-11-06 16:26 作者:李冰玉
作为一部迎接十九大的献礼影片,电影《十八洞村》讲述了一个“精准扶贫”的故事。影片以十八洞村的真实故事为原型,讲述了退伍军人杨英俊在扶贫工作队的帮扶下,带领杨家兄弟打赢一场扶贫攻坚战的故事。《十八洞村》将镜头对准乡村、村民本身,全面地展示了一个乡土社会的本色,全片以三条平行的故事线索解读了有关土地、社会、自然、礼教通过扶贫的过程重归和谐的故事。

诗意地栖居在这片土地上

作为主旋律影片,《十八洞村》在选景、音乐上都有很大突破。与以往的主旋律电影不同,本片在隐喻蒙太奇、全景的拍摄上显得更加诗意。

伴随着葱翠的山林、层层叠叠的梯田,湖南湿漉漉的乡村展现在观众眼前,开篇几位老乡在村中奔跑的镜头中带着微微的抖动,这种数码摄像机带来的果冻效应仿佛为整个村落的改变带来了某种预示。与片头凤凰穿越湖南大地形成明显的反差,而凤凰则是隐喻蒙太奇的重要体现,谁也不知道凤凰从何而来,飞越三湘大地,而后开启了整个村庄变革的重要一节。

不得不说,影片在空镜头上尤为写意,连绵的远山,以散文式的视角描述了生活在大山深处村民的内心深处,没有过分沉溺在欢喜之中,也不回避悲伤和艰辛。

王学圻扮演的杨英俊怎么也想不明白,为什么自己辛苦种田,守着这块土地却成了被精准定位的贫困户了,这不仅仅是一个退伍老兵的自尊心。在很多人看来,杨英俊家庭圆满,儿子在外务工,尽管孙女生病,仍是比上不足比下有余。曾经的杨英俊放弃了外出务工,守着土地,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他就像沈从文笔下田园牧歌的守望者,而被“识别”后的杨英俊困惑了,影片中站在十字路口的他成为逐格段落中的主角。

与杨英俊不同,从前外出帮老板们找煤矿的杨英栏看到这一块矿渣地后跪在地上痛哭,认为是自己找了太多煤矿,从而惹怒了土地神,才导致自己失去了一切。随后他加入了填土造田的队伍中。杨英栏的愧疚、杨英俊的困惑,都来自或是贫瘠的、或是富饶的土地。

酒是仪式中最后的坚守

中国自古与西方不同,酒曾是祭祀中最重要的一环,也是本片最重要的线索。村里曾经干旱,只有施家有一口出水的井,全村人都去施家取水用,可是到了特别干旱的年份,施家的水也只够自家用了,所以拒绝了其他家来取水。于是,村里人与施家喝了绝交酒,喝了这碗绝交酒,施家再不能和村里任何家有交往,村里人也不用施家的,自己去打了一口井。于是才有了施又成和小薇薇被家长反对的爱情。

第二次绝交酒出现在村里人要修路,最捷径的路需要经过杨英栏家的田地。杨英栏因为想留住田地,在最后关头选择了不同意,村里人仍是采用绝交酒的方式。此处导演却以男性的视角展现了如此具有仪式感的一幕,所有演员如站在镜湖之中,天空的倒影在地面徘徊,中间摆放着一张长桌和一只鸡,村中的长老站在桌子周围,这一幕仿佛被再次定格,密集的鼓点带来庄重、神秘的效果。

酒是礼教社会最后的底线,也是村民被驱逐的最后一道屏障。饮酒与否仿佛雷池前的最后红线,这雷池就是被驱逐出故土。而在结尾处,关于土地、关于礼教都在一杯酒中再次融合,填土造田、施家回到村落中,一切仿佛尘埃落定,曾经掉在屋顶的行李都被收回家中,而杨金三媳妇的归来,以及那载着座椅的车辆回乡路,都在彰显着外出者对精神家园的回归,仿佛一切都回归正轨,又是一个新的开始。

《十八洞村》回了家

十八洞村是精准扶贫的典型,位于湖南省花垣县,早在2013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到此考察,首次提出“精准扶贫”。

时隔四年,以反映精准扶贫为题材的影片《十八洞村》,通过降帧拍摄、航拍等独特镜头语言,展现出湖南湘西乡村在扶贫政策实施过程中,村民们的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发生的巨大变化,折射出传统文化与现代思维的碰撞与融合,引发了人们对于如何脱贫和怎样才是真正脱贫的深度思考。

也正是这部影片引起了我国的观影热潮。10月17日,全国扶贫日当天,五粮液集团公司在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花垣县十八洞村举行全国公益巡映首映仪式,让这部川湘携手打造聚焦精准扶贫题材的电影《十八洞村》“回了家”。 实际上,这是名为“精准扶贫 全国巡映”的系列活动,五粮液集团公司作为《十八洞村》联合出品方,与潇湘电影集团、峨眉电影集团和发行方华夏电影发行有限公司一起推动,在全国巡回放映以精准扶贫为主题的十九大献礼大片。

《十八洞村》的热映引来了关于救助贫困的新型探索,这需要政府、企业共同努力,承担责任,尽心承担。

10月19日,宜宾市兴文县毛村上演了一场露天电影,帮扶该村扶贫工作的五粮液集团公司带来正在全国院线热映的《十八洞村》。

五粮液公司在这里成立了“扶贫车间”,这是五粮液集团公司帮扶兴文县的重要产业扶贫举措,车间的18位工人中大多数都是毛村的贫困户,预计年收入接近2万元。

据兴文县扶贫移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扶贫车间”是五粮液集团公司帮扶兴文县的产业扶贫措施之一,由村集体提供厂房等基础设施,五粮液集团公司提供技术、管理和订单支持。周边妇女参加培训后,每人每天可做约200个包装袋,可在家门口灵活就业,既照顾了家庭又挣了钱。目前,这一经验在全县推广,预计将带动500名妇女人均增收2万元。

随着电影的不断热映,十八洞村已经成为模板,被五粮液集团公司这样有担当的企业复刻在更多大山深处。

(作者系《华夏酒报》记者)

编辑:赵果
相关新闻
  • 暂无数据。。。
总排行
月排行

—— 融媒体矩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