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酒业新闻网

华夏酒报官方网站

官方
微信
官方
微博
首页 > 深度 > 关注 > 正文
倪玉英:酿酒师应该“心有静气”
来源:《华夏酒报》  2017-03-01 15:16 作者:苗倩




“没有周末和节假日的概念,一门心思,琢磨着怎么酿好酒。”家人这样评价她。“在葡萄种植基地、酿酒车间、储酒窖里,总能看到倪工的身影。她很少坐在办公室里‘遥控指挥’,从葡萄萄树的修剪到酿出成品酒,倪工都要实地指导。”员工这样描述她。她,就是倪玉英,国家级葡萄酒评酒委员、国家葡萄酒及白酒露酒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葡萄酒专家评委。

从1980年,考入昌黎果酒厂,到如今,经营秦皇岛恺雨葡萄酒业有限公司,倪玉英,始终没离开酒圈半步。

亲历第一瓶干红的诞生

上世纪八十年代,当时的消费者热衷于略带甜味的半汁酒,我国还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干红葡萄酒。1980年,倪玉英通过考试,进入了昌黎果酒厂(1980年底被轻工业部批准更名为“昌黎葡萄酒厂”、现为昌黎地王酿酒有限公司),担任试验室试验员。1981年1月,原轻工业部食品发酵工业研究所高级工程师郭其昌到昌黎主持《葡萄酒生产新技术工业性试验》,开启了第一瓶干红的研制之路。当时,昌黎葡萄酒厂不断加强酿酒葡萄基地建设,专门从法国引进了26个葡萄品种,加上当地的10多个葡萄品种,共计37个葡萄品种,倪玉英等跟着师傅一起,进行新酿酒葡萄优良品种的选育试验及干红葡萄酒的稳定性试验,在郭其昌的主持下,经过反复试验,选定了赤霞珠等葡萄原料,酿造第一瓶干红葡萄酒。

这期间,倪玉英跟着师傅做试验,认真学习郭其昌对昌黎葡萄酒厂参加试验的有关人员的讲解,吸收了丰富的干红葡萄酒酿造知识与技术,积累了扎实的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倪玉英从一名试验员成长为实验室主任。

进修、学习、提升

1985年,倪玉英任昌黎葡萄酒厂科研所所长,继续从事葡萄酒、果酒技术及新产品开发的研究工作。

我不是科班出身,就是要比别人多付出、多学习,才能对得起酿酒师这个称谓。

此后,倪玉英陆陆续续去全国各地进修,专门到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习,充实自己,提升技术。

“真正的干红热,是从1996年开始的。这之前,果酒一直比较风行,时至今日,消费者对果酒仍‘情有独钟’。”倪玉英表示。

为迎合市场需求,倪玉英先后研制“元鱼酒”、“中华酸枣密酒”、“中华沙棘酒”、“霞多丽干白葡萄酒”、“麝香半甜白葡萄酒”等,受到了消费者的青睐,市场反映良好。

倪玉英始终认为,要想学到先进的理念和技术,还是要“亲历现场”。倪玉英经常参加国际葡萄酒与葡萄酒学术会议及高级研讨班,参加国际葡萄酒品尝方法培训学习,赴法国、比利时、意大利等国葡萄酒产区考察学习先进葡萄酒经验,运用到实际工作中。

“酿酒师去国外学习,是件好事。”倪玉英表示,“国外一些经验丰富的酿酒师,往往通过操作方面的一个细小环节,提升酿酒品质,这是需要我们学习和借鉴的。”

国产酒要耐得住寂寞

对工作要求几近苛刻的倪玉英,有一颗细腻的心。她常常说,要像哺育孩子一样酿造葡萄酒。

关税壁垒的逐渐消失和经济全球化的大潮席卷而来,越来越多的进口酒涌入中国市场,这是市场趋势。国产葡萄酒品牌要在无情的商海恶战中脱颖而出,非一朝一夕之功。

“优胜劣汰,是市场经济法则,除了应对,别无他法。”倪玉英表示,“当然,国外那些历史悠久的酒庄,大多历尽挫折,凭借庄主坚韧不拔的信念和积极作为,成就了其享誉世界的产品。真正热衷于葡萄酒产业的从业者,绝不是将其作为赚钱的‘工具’,酿酒师应该‘心有静气’,始终如一地践行自己的梦想。在学习国外酿酒领先技术的同时,脚踏实地地结合产区的酿酒葡萄品种特色、消费者喜好,酿造迎合市场需求的高品质酒。”

编辑:王玉秋
相关新闻
  • 暂无数据。。。
总排行
月排行

—— 融媒体矩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