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酒业新闻网

华夏酒报官方网站

官方
微信
官方
微博
首页 > 市场 > 白酒 > 正文
伊力特真情熔炼民族团结幸福花
来源:《华夏酒报》  2017-08-08 18:19 作者:张玉 樊勇 

5月25日,伊力特玻璃制品公司院内绿树成荫,娇艳的月季花绽开着美丽的笑脸。烤花车间内,一只只雪白的乳白料酒瓶乘坐着流水线从喷漆室出来,摇身一变,已经穿上了朱红的外衣。

负责喷漆工作的亚力买买提专注地查看着每一只瓶子喷漆后的情况。这是一个瘦高的年轻人,黧黑的脸庞,有一双爱笑的眼睛。

亚力买买提今年34岁,他和妻子哈利比同在这个车间工作,现如今他们在公司已经5年了,由于他学技术快,工作又用心,车间就让他来干这个关键岗位。

“我们家有六口人,我们俩、两个娃娃和爸爸妈妈,刚来的时候没有钱,现在好了,我一个月5000多,老婆3000多,我们买了小车,下班一起回家,房子也盖了,家里还有牛、羊!”亚力买买提说话时满脸笑意,眼睛里闪烁着快乐的光芒,记者都被他满满的幸福感所感染。

伊力特玻璃制品有限公司是新疆伊力特实业股份有限公司控股的子公司,现有员工296名,由汉、回、哈萨克、维吾尔族员工组成,是个多民族的大家庭。

走进玻璃公司,笔者发现汉族员工和民族员工相处的非常融洽,工闲时间他们聚在一起很热闹,相互比划着手势用夹带着维语的汉语聊天,时不时爆发出快乐的笑声。

看到员工们相处的其乐融融,生产效益节节攀升,玻璃公司党支部书记王建武很欣慰:由于该公司用工性质,员工流动性大,临时用工人员大都来自附近的少数民族聚居村胡迪亚于孜村。公司严格按照政策要求,用工人员必须出具健康体检单,由派出所、村委会或居委会出具用工证明才能进厂。当员工进厂后,工资、福利、奖金一视同仁;厂规厂纪、安全教育、工艺培训一视同仁;选拔任用一视同仁。员工们心里踏实了,对企业也有了归属感。

“这些工作讲起来也就几分钟,但做起来却是千头万绪,尤其是要帮助不通汉语、汉字的民族员工完成从农民工到产业工人的转变,需要一个较长的循序渐进的过程。”王建武说。为此,公司专门请来维语老师为他们上培训课,在生产现场则实行“师带徒”的方式教会他们安全事项和实际操作,教他们学习汉语,教他们工友之间如何相处,教他们按照厂里规定的时间上下班和请假等等。

维吾尔族女工若先古丽在制瓶车间已经工作十年,刚来时她是一个刚离过婚的母亲,自己带着一个儿子,生活困顿,汉语也不会说,到了陌生的环境里,更是一片茫然。班长陈燕耐心地当起师傅,手把手的教她检验瓶子质量,瓶口裂了,瓶脖歪了,听不懂就来形体语言,指着自己的口,自己的脖子做动作,生活上也给她指导。渐渐地,若先古丽工作顺手了,生活也平稳下来。

现在的若先古丽已是一个熟练工,汉语进步也很大,要是来了不懂汉语的新工人,她就是班长的翻译。说起现在的生活,若先古丽很开心,“我现在又结婚了,儿子也19岁了,生活好了!感谢厂里,感谢班长,教会我干工作!”

40岁的维吾尔族员工祖农,因为懂汉字,学习能力强,又能以身作则,厂里就选拔他作为包检班的副班长,对于安全生产、工艺执行,他都能认认真真做好。

车间主任于新海说:“祖农很优秀,我们很放心,他的踏实肯干给其他民族员工起到了很好的带头作用。”

对于优秀的民族员工,公司非常重视,有关政策的宣贯会议都会请优秀的民族员工来参会,让他们把政策带到员工中间去。慰问的时候,公司也会有选择的到优秀员工和困难员工家里去,增强他们的荣誉感。

如今,民族员工们都开心地说,村里人非常羡慕他们的工人身份,收入又稳定福利又好,过年过节领导还来看望,都表示要在公司继续好好干下去。

真诚的关爱和帮助就像玻璃公司火热的窑炉熔炼出璀璨的民族团结之花,闪耀在每一位民汉员工的心间。

编辑:王丹
相关新闻
  • 暂无数据。。。
总排行
月排行

—— 融媒体矩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