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酒业新闻网

华夏酒报官方网站

官方
微信
官方
微博
首页 > 市场 > 白酒 > 正文
伊力特:徐爱军和他的爱车
来源:《华夏酒报》  2016-01-14 09:42 作者:刘利 李俊

  一早,和往常一样,新疆伊力特实业股份有限公司酿酒一厂备料工房门前,该厂驾驶员徐爱军正利用装料空闲时间擦拭着华川车,尽管装满了粉碎的粮糠,但是车里车外,甚至车箱的皱折、油箱、水箱,都被擦拭得一尘不染。

  事后,我们从该厂维修车间主任陈年华处得知,酒一厂送粮糠、包装材料的车辆多年来就保持着这样一种习惯,每天下午收车前,必须对车辆的每处部件进行清洗、擦拭,司机们彼此间已经有了这样一种默契,相互比较,都不想让自己的车开出去看上去是最脏的。

  徐爱军就是他们当中的一名司机。47岁的徐爱军,中等身材,瘦削精干,在工作中少言寡语。得知我们要采访他,他很是诧异,连声说:“怎么采访我呢,我有什么可采访的?”

  说起徐爱军20多年的职业生涯,可谓简单明了。最初就职的企业七十二团毛纺厂解散后,1993年徐爱军进了酒一厂当了一名酿酒工人。一年后,厂里缺司机,有驾照并且在毛纺厂做过司机的他,成了厂里一名送粮糠曲的司机,这一干就是20多年。中间没有调整过工作,仅仅是换过两辆车,现在他开的华川车是他在酒一厂开的第三辆车,已经开了8个年头了。

  对于徐爱军来说,每天的工作内容就是装好粮糠曲,开着他的华川车来回穿梭于3000多平米的厂区,早晨跑三四趟、下午四五趟,有时厂里的车忙不过来,也调他去拉材料,拉窖泥和黄浆水,工作对他来讲是轻松的。

  拉粮粉尘大,每天至少要擦车一次。下雨天,泥水溅到车身上,就要提上一两桶水擦。驾驶台、仪表盘、玻璃、门、引擎盖都要仔仔细细地擦一遍,车斗也要用扫把扫干净,门边不能有粮食,不能有灰尘、泥土混入粮食当中,这是清洁生产的要求。虽然每天擦车有点麻烦,但是他说:“开着干净的车,心情也好,感觉也舒服。”

  开车的时候,要专注,虽说在厂里开车一开就是20多年,路况都很熟悉,但是徐爱军却不敢掉以轻心,手握方向盘,脚踩油门发动车辆那一瞬间,心里面就只有“安全”两个字,拐弯要减档,刹车要平稳,进工房要左右看,避让行人和行车,避免擦、刮、蹭。

  “车一出事就是大事,对自己对别人的伤害都比较大。”绷紧的安全弦,让徐爱军从未出过安全事故,甚至他的车连划痕都很少。

  “自己的车,自己了解,灯、刹车,平常要注意,线断了,要及时接好,该紧的螺丝也要紧一下。皮带断了,及时更换。否则温度过高,发动机就要出现故障。两三个月对车辆加油。发动机开春时换机油,冬季换冬季机油。有了小毛病要赶紧修,才没有大毛病。”这些事看似小事,但徐爱军却做得很尽心。保养工作做到位了,徐爱军的车停车率低,工作也很顺利。

  “车就是饭碗,天天干活要用的东西,要爱护它,就像农民要爱护它的工具一样,使起来才能顺手。”

  由于对车爱护有加,徐爱军开的车维修频率很低,主任陈年华告诉记者,徐爱军的车是2007年进的,8年中大修就换过两个轮胎,总的维修费用就七八千元。

  厂长李强告诉记者:“别人的车7年早换掉了,他的车仍然在用。”

  然而,对自己这么多年修车频率低,爱车寿命长徐爱军却是这样总结的:“拉的东西不重,路也好,不费车……”

编辑:王丹
相关新闻
  • 暂无数据。。。
总排行
月排行

—— 融媒体矩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