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水商贸公司的生存环境
中国酒水经销商的生存环境正面临以下3个特点:
全球经济一体化
全球经济一体化带来实力强劲的国外竞争对手,帝亚吉欧、保乐力加等酒水商贸巨头加快中国市场布局,其强大的资本实力和领先的管理能力,假以时日足以给国内经销商带来压力。
白酒行业进入整合时代
随着三线白酒纷纷冲击百亿市值,白酒行业已步入“战国时代”,行业集中度提高。厂家也普遍从追求粗放求量的经营转向区域深耕、品牌致胜和可持续发展,厂商合作方式也随之变迁。
随着厂家掌控能力的提升,弱势的白酒经销商议价能力日益下降,在利益分配中逐渐成为被动接受者。
商业流通渠道变化
批发市场萎缩;超级卖场兴起;连锁名酒专卖店迅猛发展,如银基集团、名品世家等连锁专卖店数量迅猛增长,华致酒行携手PE财大气粗,朝批商贸发力网络建设等。
大浪淘沙,优胜劣汰。 “马太效应”对酒水商贸公司来说不再是高谈阔论的思想谈资,而是兵临城下顺昌逆亡的行动风雷。笔者通过对酒水商贸公司行业标杆分析、中小酒水商贸公司常见问题的剖析,探讨中国酒水经销商的发展模式及经营策略。
标杆企业分析
华致酒行
成长轨迹及资源能力
2005年9月,吴向东在老家醴陵市开设了华致酒行第一家店。截至2011年6月30日,华致酒行直营店达12家,合作店达295家(分布于29个省市),直供终端客户244家,直供终端商超、酒楼281家,团购销售覆盖70多家大型单位。其快速成功的背后,是华泽集团及吴向东奋斗多年的积淀,譬如优质产品资源的获取能力,产品覆盖全国的销售网络,与白酒厂家间强大的议价能力,有操盘自有品牌“金六福”的经典成功资历。
在国内产品方面,公司是五粮液年份酒、华致特供酒、五粮陈(1号、2号和3号系列酒)、古越龙山年份酒(30年、40年和50年三款产品)、湘窖、珍酒以及福酒中国红的国内总经销,并拥有茅台年份酒、茅台酒在内的茅台系列产品经销权。国外产品方面,华致酒行从国外知名酒商处规模采购柏图斯、拉菲、木桐、玛歌和奥比良等法国顶级名庄葡萄酒。
商业模式
华致酒行的目标是成为酒水行业的“国美、苏宁”,成为强势的渠道寡头,主宰价值链利益分配规则。
华致酒行的成长中,资本运营与实体运营相得益彰。第一步,华致酒行通过现有产品及资本等资源,下游吸纳各个区域有资源的合作者,上游整合各类白酒香型;第二步,获取投资机构的股权投资,加快扩张步伐;第三步,通过上市打通资本获取通道,建立全方位、领先的行业地位。
商业模式点评
华致酒行的品牌定位是“高档名酒渠道品牌运营商”。品牌诉求有“华致酒行——只有好酒”,“真品、精品、服务”、“让广大消费者购买和喝上真品美酒”。其诉求核心在于“真酒”。
那么在假酒泛滥的白酒销售终端,如何保证“真酒”?华致酒行在经营上以“产品保真”作为核心经营目标,通过采取源头控制、制度防范、信息技术监控以及消费者监督,建立全方位、多层次的保真经营监管体系,将产品保真贯穿于产品采购、仓储、配送、客户开发、酒行门店管理以及消费者监督各个环节,以做到产品保真的无缝链接。同时采用先进的信息技术,进一步加强产品保真控制。
浙江商源
成长轨迹及资源能力
浙江商源在多年的经营中,积淀了业内领先的终端掌控能力以及供应链服务能力,并成为国内营业额名列前茅的酒水商贸公司。1994年,朱跃明成立了浙江商业食品饮料批发公司,代理口子窖等徽酒品牌,销售额很快突破5000万元,但由于没有品牌专营资格而很快结束旺销;1998年,朱跃明吸取前车之鉴,签约了伊力特40°以下白酒的全国总代理,转型为“品牌运营商”;2003年,商源通过与经销商合资的方式加强终端管控;2006年,商源开始自建终端“久加久酒博汇”;2009年,商源投入1亿元资金建设供应链服务模式。
商业模式
从“久加久酒博汇”的品牌外延“酒博汇”来看,久加久定位为“全价位产品渠道品牌”,与华致酒行的“只有好酒”有所不同。商源的终端结构包括久加久直营店、直控终端、下游经销商,其中下游经销商通过合资入股的方式掌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