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酒类生产厂家来说,县级经销商不稳定、市场操作能力差、忠诚度不高等等问题都是老生常谈了。同时,县级经销商身上所出现的问题,在地级乃至省级总代身上也照样会出现。不单单只有县级经销商才有这些问题,或者说,当前的县级经销商是地级经销商的早期形态。
至于如何解决这个问题,无数专家大师也说了无数遍,翻来覆去不过那么几招,说了十几年却一直都在原地打转转,根本上的问题还是没有解决,县级经销商的管理问题还是年复一年地出现。
什么叫不稳定?什么叫市场操作能力差?什么叫忠诚度不高?看起来似乎是把责任都推到经销商头上了。经销商落后,经销商目光短浅,所以经销商需要被教育,需要被管理。厂家把自己当成管理者,把经销商看成是下属,是被管理者,这从根本上就开始出现矛盾了。因为,经销商也喜欢把自己当成本土市场的管理者,在这二亩三分地,可是我说了算,也在试图把厂家变成听话的下属——你们厂家要承担费用,你们厂家要进行投入,你们厂家要……“谁是老大谁是兵”在这个问题上,就开始产生冲突了,双方都把自己当成是管理者,不打起来才怪。
笔者是一名经销商,就笔者来看,最起码,厂家和经销商应该是平等的商业合作关系。双方都是平等的,谁都别试图当对方的管理者,先确定这个前提,接下来再来分析他们具体合作中所出现的问题。
从大的趋势来看,厂家销售工作中的渠道下沉越来越明显,从早年的几个省放一个经销商,然后到地级市为单位设置经销商,到现在县城都要单独设置经销商。无论是厂家直接来与县级经销商合作,还是通过地级经销商来实施对县级经销商的管理,这县级经销商不稳定、操作能力差、忠诚度低等等问题仍然常见,其实,这类问题都只是浮现在表面的现象而已。解决问题别纠结在表面,而是得从背后的问题入手,抓到根源,方能解决问题。
深入了解经销商
了解是合作的基本前提,厂家对经销商的了解究竟有多少?也许厂家与地级经销商已经有过多年的磨合,算是有点明白了,可现在又要展开与县级经销商的深入合作,了解工作有做到位吗?厂家不能简单用应对地级经销商的思路来应对县级经销商,这两者之间在市场背景、规模、经营业态、管理特点等方面还是存在不少差异的。所以说,这了解工作先得到位,同时还得搞明白地级经销商与县级经销商存在哪些差异点,不能简单地套用原来的经销商管理政策。
实现差异化合作策略
众多厂家都面临县级经销商不稳定、操作能力差、忠诚度低等问题,说明厂家的经销商管理思路同质化,管理思路同质化必然带来同质化的管理模式,导致了同样的管理结果,所以,同样的问题才会同时在多个厂家重复出现。我们天天都在喊差异化,喊定位,喊创新,其实,更多只是在喊口号,差异只是“传说”。当然了,现在各个厂家所制定出的经销商管理策略也许没有错,可大家都在做同样的事情,所谓的策略几乎就是按部就班的,经销商见得多了,早已烂熟于心。
从哪里可以体现差异化,机会点其实很多,笔者只是抛砖引玉先提出一个:各厂家在向经销商强调合作政策和收益时,几乎都是千篇一律地强调如何做更大的业绩,帮经销商赚更多的利润。可是,这做生意业绩也只是过程,大家最终要的是结果。既然是净得利润,在业绩与净得利润之间,还有个关键的因素,就是成本,所以古人一再强调生意要开源节流,既要增加业绩,同时还得降低成本,这两个综合在一起,才能从根本上提升净得利润。但目前的厂家只是在强调如何开源,绝少有提到如何帮助经销商节流的。若是有厂家一方面帮助经销商提升业绩,同时又帮助经销商降低成本,两条线一起运动,从根本上提升经销商的净得利润,算不算差异化的一种呢?
从贸易关系到合作关系
虽然绝大多数厂家都在文章来源华夏酒报声称与经销商精诚合作,其实有相当多的厂家,也就是把经销商看成是销售工具而已,至于县级经销商,更是低级的还带点土气的销售工具。双方往来的指导思想其实也就是贸易关系。所谓“贸易关系”,就是一手钱一手货,厂家那些政策和管理模式,都只是为了卖货服务的,更进一步来说,也只是为了厂家自己的利益最大化,经销商的最大价值就是听话配合、拿钱进货、认真卖货。当经销商自身出现问题,销售能力下降时,先进行些教育洗脑,若没见效就要以跟不上厂家发展为理由,除之而后快。
厂家这么想,经销商也会这么想。当厂家的产品在销售推广工程中存在难度时,便会要求厂家进行投入和支持,若是厂家不给,便有可能直接放弃,也不可能为厂家进行一些市场建设、品牌培育之类的工作。这个厂家的产品做不下去时,中断合作,再换厂家就是了,反正新厂家源源不断地出来。至于窜货和破坏价格体系之类的事情,虽然破坏了厂家的市场整体持续和长远利益,但满足了经销商的当前利益,经销商当然是照干不误。
那什么是合作关系,在贸易关系的基础上,还会关心另外一方的整体成长,并及时帮助合作伙伴预防或是解决问题,实现健康的可持续发展。作为厂家,在面向经销商时,除了常规的产品销售工作外,还应主动帮助经销商收集发现各类问题,通过各种方式帮助经销商解决各类问题,提升其销售能力,完善管理体系,建立规划,并从预防的角度避免新问题的出现,真正意义上实现合作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