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酒业新闻网

华夏酒报官方网站

官方
微信
官方
微博
首页 > 深度 > 营销 > 正文
厂家为什么要找经销商做卖场?
来源:  2015-12-21 09:00 作者:

     近年来,一些厂家又开始把自己手中的经销权再度下放给经销商。在经过了一轮“从找总代理到自建终端“,”从自产自销到把经销权交还给经销商”的过程,厂家的经营思路似乎又回归到了起点。究竟为什么会这样?这是否意味着厂家经营思路的倒退呢?
     任何一件事的产生,必有其“根源”。很多厂家之所以会主动放弃经销权,并将其下放给经销商,也自有其放弃的道理。我们不能单从字面的理解来评判“坚守”和“放弃”的对错,而应运用市场价值标准来衡量。
     其实,不论是厂家的自主经营,还是找经销商,都是各有其利弊的。而最终让厂家做出“放弃文章来源华夏酒报自主经营权”决定的,也是出于对利弊的权衡。也就是说,当一个经营行为“利”大于“弊”时,该经营行为就是积极和有效的;否则,就属于消极和无效的经营行为。商品社会,任何一个经济组织的核心目标都是为了赢利。因此,其在经营中的一切行为,也都是为了这个目的达成。然而,市场绝非“世外桃源”,机遇总是与风险并存。厂家要想有好的市场表现和发展前景,就得学会在控制风险的前提下赢利。
     下面,我们就从“风险控制”和“赢利”两方面看看厂家在把经销权重新下放给经销商后,能得到些什么?


资金风险控制
     厂家自己把货铺到大卖场,动辄就是上千万的货款压在卖场。而且,随着零售终端的不断增多,厂家的资金风险也越来越大。谁也难保证,这些卖场中会有哪些因经营不善而关门倒闭。而且,随着竞争的加剧,厂家面临的资金风险会越来越大。而如果把终端的运作交给经销商,则可以很好地控制这种资金风险。毕竟,经销商取得厂家商品的经销权,是需要先打款后进货的。厂家可以通过对经销商资金实力的考查,来检验经销商是否具备抵抗资金风险的能力。也就是说,厂家是拿经销商的钱去与卖场做生意。

经营风险转嫁
     与市场打交道,除了资金风险外,经营风险更是无处不在。市场是瞬息万变的,而市场的每一次变化,都会将厂家置身于新的经营风险之中。尤其是在全球经济形式不景气的大背景下,厂家的经营风险就更大了。这时,如果把经营权重新下放给经销商,厂家可以通过将经营风险转嫁给经销商而减轻自身的经销风险。毕竟,经销商是拿钱买货,而从提货、运输、送货、销售、耗损、结款,这一系列环节所存在的经营风险都落到了经销商身上,厂家则可以集中精力抓生产、做服务、促销售。

团队成本转移
     众所周知,厂家自建销售终端和网络,是需要通过组建销售团队、搭建销售网络才能实现的。而网络的搭建和人员的招聘,都是要花费成本的。而且,对这些销售网点和团队实施远程管理,也需要厂家拥有一定的管理设备和管理手段,这些都需要厂家花费大量的精力、时间和成本。而一旦厂家把这些销售网点的组建交给经销商,由经销商利用自己现有的团队来进行网络搭建和终端操作,便可以大大降低其经营成本。毕竟,经销商手上拥有现成的销售网络,也有固定的人员和设备。利用经销商手上的这些现成的销售网络和人员,不但可以大大地缩短厂家自行搭建销售网络、招聘人员所需要的时间,也能够降低费用成本。

 
技术手段借力
     对于一些中小型生产企业来说,由于他们的主要精力都放在了新产品研发上,对于如何开发渠道、如何操作市场往往并不清楚。再加上中国地域文化差异性极大,仅一套方案往往并不适用于全国市场,必须与当地市场进行对接。然而,如何组建销售网络,如何与卖场打交道,在这些十分专业的知识方面,厂家往往有所欠缺,并不具备自主开发渠道、组建销售终端的能力。许多经销商手上都拥有固定的销售渠道,而且由于他们对当地市场十分了解,在当地市场拥有良好的信誉和人脉关系。让他们代理厂家的产品,往往比厂家在当地自建销售终端操作起来更容易、成本也更低。
     当然,是自己做还是交给经销商做,各个企业会有自己不同的考虑,所以,没有最好的,只有合适的。企业要根据自身的情况做合适的选择,因为选对了作业模式,才会有好的销售业绩,方向不对,怎么做都难出效果。
     (欢迎与作者探讨您的观点:02783968251)


  转载此文章请注明文章来源《华夏酒报》。
要了解更全面酒业新闻,请订阅《华夏酒报》,邮发代号23-189 全国邮局(所)均可订阅。
编辑:赵鑫
相关新闻
  • 暂无数据。。。
总排行
月排行

—— 融媒体矩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