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酒报》宫华明
旺季营销,各行其道
眼下旺季来临,各品牌啤酒的营销活动早就开展得如火如荼。
雪花啤酒今年的活动比较多元化,不仅有美食节、啤酒节,还将与自然美景的联姻进行到底。今年的“自然之美”不仅在贵州继续舞动,还将这把火蔓延到了陕西。而青岛啤酒今年仍然走体育路线,“炫舞激情”持续燃烧,此次已是第三届,看来NBA的噱头引力着实不小。而这几年稳扎稳打的燕京啤酒,今年不走寻常路,与高科技联姻,赞助“探月工程”,也吸引了不少眼球。要说比较讨巧的应该算是百威英博了,眼下“酒驾入刑”已经正式实施,据说两杯啤酒下肚也能检测出酒精含量超标,现在驾车人士在喝酒前都不免要思量几分。餐饮可是啤酒消费的重要渠道,这给啤酒的销量带来不少影响。各啤酒企业对此都三缄其口、有苦难言。只有百威英博顺势而上,推出个“酒后不开车,我愿意”2011百威理性饮酒公益活动,树立了企业社会责任感的正面形象。此外,通过在全国2万家零售终端全面推广理性饮酒,号召中国1000万人的参与,其品牌传播和影响力不容小觑。可谓借了“公益”之名,行了“传美名”之实,着实高明。
除了四大巨头在全国各地大手笔投入活动外,其他啤酒品牌也根据自己的情况,展开了各具特色的活动。比如金威就在深圳这块大本营上,利用大运会做足了功夫。而同为广东本土老品牌的珠江啤酒也不示弱,走进高校,与即将踏入社会的潜在客户们拉近距离,用心良苦。金龙泉今年走的是文化路线,搞一回“祭水大典”,真不知从何想来。
总体而观,各啤酒企业各有各的打算,各有各的套路。很难去评判哪一个或者哪一类型的营销活动是最好的,只能说,适合自己的就是好的,有效果有回报的才是优质的。
那么,啤酒企业该如何选择代表自身特色、适合自己的营销活动呢?
广州珠江啤酒集团的一位高层在接受采访时简明扼要地指出:要“结合企业的文化”。看似简单的一句话,却包罗万象。企业的文化是什么,品牌的核心价值和形象是什么,那活动就应该围绕这个去做,充分发掘和延伸。而另外一位负责市场营销工作、对市场运作实际情况十分了解的资深人士——泰山啤酒的刘云泰经理在采访中阐述得很实在,就是一个基调、一个思路,这个定下来了,就围绕这个去做。
做好旺季的营销,要以一个主题活动贯穿整个旺季,即整合营销传播思维,统一活动传播口径。并且,这个思想和主题必须是正面的,有助于品牌形象及品牌价值的提升,同时也能提高消费者对本品牌的忠诚度和美誉度。这是一个长期系统的工程,不是单靠一两次活动和促销就能一蹴而就的,需要将整个思想一脉相承延续下去,贯穿每个活动始终。
河南府泉啤酒的赵传平经理也是一位长期在市场一线,对市场运作十分熟悉的人。他认为,企业在选择代表品牌特色且行之有效的营销活动时,应结合企业当下的实际情况——市场处在什么阶段、品牌的诉求点、产品的定位、目标人群以及所在市场的渠道结构特点等。
结合市场才是王道
一个营销方案是否优质,还要放到市场中去检验。对此,笔者采访了几位长期活动在市场一线的营销负责人。他们才是熟悉市场,真正去执行的人,知道在制定和执行的过程中哪些因素比较重要。
“确定营销的重点,尤其要以市场为导向。”市场,是他们多次提到的一个词。正如前面所说,每个企业都有自己的思路和方向,这是大的方面,但具体到每个市场,必须结合实际情况做相应的调整。
赵传平根据以往实际操作的经验,就战术方面做了详细说明。对于占有率较高和消费者自点率较高的市场,可以在局部针对单个终端进行清除竞品活动,从而达到销量最大化;而对经销商实力较强,品牌基础一般的市场,可以进行局部大面的清剿活动,来封锁竞品,达到销售的目的;对经销商能力一般,品牌基础一般的市场,对强势的竞争产品可以采用战术性产品冲击等措施。总之,要根据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措施。终端的占领如此,品牌的塑造和消费者的拉动也是如此。
“每个市场有自己的实际情况。”作为年度营销工作的一部分,一个自然销售旺季到来之前,企业必须要对预期的市场做规划和调研。市场实际情况究竟如何?既有市场优势在哪里?劣势在哪?潜在市场如何运作?对手情况如何?他们是怎么做的?如此等等,这是制定战术前的知己知彼。各市场分配的资源有限,尤其是一些二三线品牌,能运用的资源往往更有限,这就需要我们在活动的前期充分了解市场,结合市场做到有的放矢,方能达到预期的效果,甚至更好。
“明确目标很重要。”本次活动期望达到什么目标,是开拓新市场还是扩大现有市场,期望销量提升多少等等。只有明确了目标,才有方向。接下来的活动策划就要围绕这个目标去展开。具体的各个环节该如何制定,比如需要投入多少资源,产品组合如何做,主推哪款产品,渠道和终端如何配合,经销商要如何做,以及配套的各种媒体及平面的宣传推广如何做等等,都必须事先明确。
“执行环节也很重要。”在采访中,几位从事营销工作的负责人均提到这一点。确实,一个好的方案,如果执行环节不到位,效果会大打折扣甚至文章来源华夏酒报适得其反。既然是营销,就是一个系统的市场运作行为,整个营销系列活动中,无论是前期的广告投入,还是后期的终端铺货,乃至每一个零售终端的产品摆放、招贴堆头是否到位都是整个系统中十分重要的部分。
此外,泰山啤酒的刘云泰经理还提到一个非常实际的问题,就是监督执行和及时的市场反馈问题。市场可能瞬息万变,就应该针对市场的反馈情况做及时的调整,就好比战场上两兵相接,如果战术有问题,不及时调整,就会损失掺重,所以灵活机动的市场反应很重要。
销量背后的内伤
旺季的营销总是有些疯狂,就是要销量。各品牌活动轰轰烈烈地在全国遍地开花;能用上的广告宣传方式齐齐上阵;业务员们满世界跑渠道铺货;各渠道终端的促销人员穿戴统一,对顾客轮番轰炸;如山的堆头,随处可见的招贴,景象很红火,形式大好,大家很满意。可是,往往很多背后的东西被忽视了。
赵传平道出了他在平时工作中所见的弊端。旺季时,所有人的眼睛都盯着销量,往往会忽视市场的管理。只有做好了价格体系的维护、市场区域管理、产品结构的安排、考核方式的调整等几个方面,在确保市场基础理顺的情况下,才能最大程度地追求销量,打压竞品,挤占市场份额。一味追求销量,会导致市场价格体系混乱、各区域市场窜货严重,渠道混乱;无目的地推出新品种,一味地销量考核等等,都会导致企业内伤,后果严重。
旺季市场还是要靠销量说话。而刺激销量最直接有效的方式莫过于促销了。对经销商的促销主要为返利、折扣、搭赠、奖励等,都是以牺牲企业利润为代价。实际的情况是,商家的促销手段愈演愈烈,导致消费者对此类促销活动有了免疫力,结果是促而不销,或者促销结束销量就锐减。此外,各品牌间的竞争已经白热化,经常会看到同一个终端,面对面比拼谁的促销力度大,甚至是直接的价格战;加上对渠道和终端的买赠降价方式,直接导致品牌价格体系混乱。这样不仅牺牲了短期的市场利益,长期来讲,也丧失了未来市场的获利能力,对今后企业进行品牌整合、产品战略调整、渠道管理等都会产生极大负面影响。
淡季旺季两相宜
我们也不能简单地将旺季和淡季区分来看,这两者是互为因果和紧密联系的。
对于这两者的关系,几位采访对象的思路基本一致。普遍认为,在淡季会侧重于大方向,诸如品牌传播、市场整合、渠道管理、市场规划调整、营销策略的思路调整等等,同时,要准备旺季促销前期的广告宣传、渠道通路、产品铺货、人员、产品陈列等工作。只有如此,才能为旺季的销量冲刺做出有力的保障。刘云泰将这种关系总结为“因果关系”,有了前期的沉淀,旺季才能有效发力。而赵传平再次强调,旺季不能一味做销量,还要兼顾其他市场因素。否则,到了淡季产品很容易退出市场。
企业花费大量精力、财力、资源做的所有事,最终都是为了“营销”——营销品牌,营销产品。在今天如此激烈的竞争环境中,无论是企业之间资金实力、赢利能力、投入比例的“超技术”手段的竞争,抑或是活动、广告、渠道、人员、物资等兵刃相接的实质竞争,都需要寻找到一套行之有效的思路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