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华润雪花开展本土文化营销前,中国啤酒企业开始进行西方化的营销,在产品宣传理念、包装上,逐渐与国际接轨,追求时尚简约,宣传理念与西方对接,宣传激情,突出年轻时尚的消费理念。
采取西方化营销的啤酒,逐渐让消费者感觉啤酒是舶来品之一,消费上有着浓厚的西方特点,但是销售上缺乏个性文化,许多企业没有进行文化营销,而是大打价格战。从2005年雪花成为中国啤酒业单品销量第一品牌后,雪花为了进行差异化竞争,开始将本土文化引入啤酒,开始进行文化营销。它成为了中国啤酒业第一个引入本土文化营销的企业。
华润雪花认为,中国人不乏智慧、决心、激情,唯一缺少最关键的一点——“独立性”,不论是“产品”,还是“思想”。没有“独立性”,就不会有“独特性”;没有“独特性”,就无法建立最基本的“识别性”。当其他企业亦步亦趋地西化时,华润雪花清醒地认识到保持企业独立性和独特性的重要,在啤酒业率先转型,打破西方化营销方式,引入中国文化营销,并暗中前行。
2004年7月底,雪花啤酒公司更名为华润雪花啤酒(中国)有限公司,开始在产品包装、品牌文化设计上应用中国传统元素,强力打造“雪花”中国本土品牌。
2005年8月,华润雪花啤酒推出“勇闯天涯”这个独立创新的年度原创性品牌推广活动,这也是当时啤酒行业第一家在全国大范围引入本土文化营销的企业。
2005年9月,雪花啤酒组织的首届“雪花啤酒 勇闯天涯”雅鲁藏布大峡谷探索活动,全国有数十万参与者;2006年“雪花啤酒 勇闯天涯——啤酒爱好者探源长江之旅”关注者超百万;2007年“勇闯天涯远征国境线”活动;2008年“勇闯天涯 极地探索”活动;2009年9月,“勇闯天涯 挑战乔戈里”活动,关注人数节节攀升。2010年“雪花啤酒勇闯天涯共攀长征之巅”活动,有超过5000多万人关注并参与。
在营销中成功引入本土文化后,2008年华润雪花啤酒又在产品包装上进行了大换脸,在全国范围内开展换标行动。雪花啤酒采用中国独特艺术风格的剪裁体汉字,将天然“雪花瓣”图案艺术植入“雪花”文字中,形成带有鲜明中国特色、融合中国汉字和天然雪花瓣为一体的新品牌标志。随后,雪花啤酒以代表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脸谱、窗洞、笔触和印章为主要素材,开发了戏剧脸谱、文章来源中国酒业新闻网中国窗洞、中国笔触、中国印章等系列主打产品。
2010年华润雪花更是引入地方旅游文化,将本土文化进一步深化,开发了“自然之美”系列产品,并迅速走红。
雪花贵州公司经过与地方政府有关部门沟通,取得了12个景区名使用的权利。在标识设计中,雪花采用了写意的形式将景区体现在了商标上,并且将景区的图案印上雪花啤酒商标。根据古法书画的表现形式,“自然之美”放在左下角的名章上,“风景区”名字放在了右上角的闲章上,使啤酒瓶上的标签在突出地方旅游景区的同时,更具有中国文化特色,标签的材质最终选择银色的镀铝纸配白色的瓶子,使产品提升了档次,达到最佳品相效果。为了让消费者消费到更多景区标签啤酒,工厂采用人工混标方式对商标混合,基本达到每箱有四个不同景区或每包三个不同景区标签的啤酒。第一批华润雪花“自然之美”通过雪花啤酒强大的营销终端迅速在贵州市场上走红。目前已经被贵州多个地区作为指定接待用酒,商家反映消费者指名购买率已经上升到30%以上,在短短一年内成为雪花在贵州三大支柱产品之一。
自然之美已经开始由卖啤酒产品逐渐转变为卖地方文化特色产品。
把众多中国元素运用到啤酒的生产及销售上,雪花啤酒的这一举动不仅走在啤酒业时尚风潮的前端,向消费者展示出经典传统文化的精髓,使中国啤酒终于具有了中国文化,更是拉开了中国啤酒业文化营销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