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意难做不是因为买东西的人少了,而是卖东西的人多了。有些时候,竞争对手可能就与你的店一墙之隔,竞争自然是在所难免。做生意,同行就是冤家,东家不倒,西家不发。在具体的竞争策略设计之前,前期的了解工作是非常有必要的,了解对方的优点和特点,还有缺点,以便在后期的经营工作中,能做到回避对方的锋芒,精准的攻击对方的缺点,建立和强化自己的特点,最终实施差异化的竞争策略。情报的收集工作可不能直着来,这犯法的事一般情况也不能干,下面,介绍几个在合法范畴内的情报收集办法:
1. 模拟顾客现场收集
这是最简单最直接的情报收集办法。虽然许多门店外面都贴着《同行莫入,面斥不雅》的告示,应对办法也简单,每次找个生面孔去就是了。当然了,也有些老板使用过这个办法,觉得效果也不怎么样,收集不了多少东西回来,这就要看前期的准备工作了,例如将具体要收集内容项目确定清楚,前期次序和理由设定好,还得要使用相关的工具,例如全程开启使用的录音设备和隐蔽摄像头。
一般来说,在收集人员与对方营业人员的沟通中,以下这些信息是基本收集的范畴:
品牌背景 | 企业背景 | 发展历史 | 面市时间 | 产品定位 |
产品群状况 | 行业排名 | 年总产量 | 报价 | 成交价格 |
产品优点 | 产品特点 | 产品缺点 | 促销政策 | 主要针对者 |
攻击点 | A品牌 | B品牌 | C品牌 |
企业背景方面 | |||
价格方面 | |||
质量方面 | |||
规格型号方面 | |||
售后服务方面 | |||
质量事故方面 | |||
产品特点方面 | |||
零售商更换方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