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酒业新闻网

华夏酒报官方网站

官方
微信
官方
微博
首页 > 深度 > 营销 > 正文
春晚的植入性广告为何引起不满?(1)
来源:  2015-12-21 08:54 作者:
  央视的春晚节目大量使用植入性广告引起观众不满,其中的原因再明显不过了。所谓植入性广告,其学术用语是隐形广告(Covert Advertising),这种广告形式虽带有极大的强制性,但观众必须在毫无选择时,自然地去接受传递的信息。央视的春晚节目恰恰违背了隐形广告需达致“潜移默化”的效果,相反,绝大多数观众都明显感受到表演者是在为特定的“公司”或“产品”广而告之,这无异于公然挑战与蔑视他们的智商。

  其实,在此之前就有冯小刚的贺岁片《非诚勿扰》因大量使用植入性广告,成为有争议性的话题。冯小刚的贺岁片使用植入性广告,已有相当长的历史,他可能是内地导演中透过这种传播工具获取利润的先行者,这从早期的贺岁片《甲方乙方》和《不见不散》里就可以找到痕迹。

  影视作品中的植入性广告起源于上世纪80年代的美国,90年代之后广为流行。最典型的例子就是电影007,其主人公大多使用名牌汽车、名酒和名表;在Minority Report,汤姆克鲁斯使用的手提电话和戴的手表都是北欧和南欧的品牌;同一款手机也在《Charlie’s Angels》和《Matrix》等热门电影里出现。

  厂家喜欢在影视节目中使用植入性广告有多方面的原因。第一,与其它广告相比,植入性广告的价格相对便宜;第二,受众群明确,且数量庞大,而观众都是主动选择观看这些节目;第三,产品在影视作品中与明星发生关联,并借助明星效应来增强消费者对产品的正面态度;第四,影视作品中的人物的生活方式可帮助产品变得更为时尚;第四,电影如果文章来源华夏酒报轰动,其中的植入性产品也可跟随受益。

[1] [2] [3]

编辑:赵鑫
相关新闻
  • 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