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
朱先生是某休闲食品企业与该市KA门店的业务代表,快近年底时该企业为了提升某款产品的节日销量,设计了一款节日套装。由于该节日套装配备了赠品,并增加了包装容量。厂家计划着以这款节日套装作为年节销售的主打品种,并以该套装与卖场争取好的进场条件。厂家的意思是,希望该套装能以临时条码的身份进场,并能在自己的货架陈列。这样,不单能省去一笔可观的新品进场费用,还可以充分利用企业在卖场的陈列资源。
可没想到,在朱先生与卖场采购谈套装进场时,却遭到了卖场的一致反对。卖场方面不但不接受厂家在节日期间进临时条码,而且还提出企业得交纳一笔不菲的陈列费。卖场采购做出的最后通牒,一时让朱先生陷入了两难之中……
对于大多数供应商来说,在年节到来前推出自己的特色套装早已不是什么稀奇事。然而,对于这些肩负特殊使命的节日套装来说,要想取得预期的销售业绩却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除去套装产品本身的因素外,这套装的进场便是首当其冲的阻碍。如果以新品身份进场,且不谈高额的进场费,仅进场周期就够厂家喝上一壶的了。恐怕最后进场时,早已错过了最佳销售期。此外,进场后的陈列位也是一个让厂家头疼的问题。
对于大多数厂家业务员来说,一面是企业下达的硬性销售任务,另一面是大卖场的强硬态度。如何才能在这二者中找到“出路”,一直困惑着年轻的业务员。在销售旺季来临时,如何将大卖场和企业的利益,以一定的形式统一在一起?其实,仔细分析下来,企业与大卖场的矛盾也是显而易见的:企业要求以临时条码进场,然后借助现有陈列来做销售,目的是省下高额的进场费和特殊陈列费;而卖场方面往往并不接受厂家这种临时条码的进场要求,还会有意提升进场和陈列费。供应商的业务员究竟该如何处理?
了解大卖场设置障碍的原因
对卖场稍有常识的人都会知道,在节假日期间,大多数卖场都不会接受新品进场(更何况是临时条码),这是一个客观事实。因此,厂家应提前了解大卖场的一些操作惯例,才能更好地做出自己的业务安排。
从大卖场赢利的角度看,大卖场的赢利方式有两种:其一是通过提升销售来获得;其二是利用年节期间供应商对卖场销售资源的争夺来获得。通常说来,第一种方式在大卖场赢利结构中占据了主导地位,而第二种赢利方式只不过是大卖场赢利的附属物。其在赢利结构中的所占比例也因各卖场而不同。而卖场对供应商的年节套装持抵触态度往往有以下几方面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