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
小王是某合资休闲食品企业的一名业务员,负责福州当地KA门店门店的销售业务。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休闲食品早已从原来的节假日消费品种,步入到常规消费品种之列。这从近年来各卖场休闲食品的排面变化便可窥见一斑,各卖场不但扩大了休闲食品的排面,卖场对休闲食品的分类也越来越细。小王手下的品种属于卖场休闲食品的一个大头——巧克力。近年,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涉足该品类,该品类的的竞争也越来越“白热化”。尤其是那些有外资背景的大卖场,已开始按产品的口味特点来设计产品排面。导致许多企业的产品不能够进行集中陈列,企业产品被分割在越来越多的小分类中,不但品牌难以得到突显,也给品牌的集中管理带来许多困难。
由于不同品项产品被“挤”在一个狭小的空间内,再加上卖场每次下的订单数太少,导致排面经常处于缺货或少货状态文章来源中国酒业新闻网。用小王的话讲,简直是惨不忍睹!而小王也一直就此事与负责该品类的采购沟通,采购虽说总是抱以理解的态度,却一直没有好的进展。以XXX卖场为例,由于其往往是以某口味单品为独立的一个面,尤其是那些高档坚果类产品,难以做到按品牌进行集中陈列。前二天,小王接到其上级主管的最后通牒,如本月再不解决品牌的集中陈列陈列问题,小王就得自行走人。
……
对于供应商来说,品牌产品在大卖场的集中陈列一直是令其头疼的一个问题。从经营管理的角度讲,几乎所有供应商都希望自己经营的品种都能在卖场集中陈列。但出于营造最佳购物环境为出发点,每个卖场都会有自己的陈列原则,这早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因此,供应商应理性对待自己产品在卖场的集中陈列问题。一方面,从现有卖场陈列原则寻找品牌产品的出路;另一方面,从卖场现有的陈列原则出发,寻找说服大卖场同意品牌集中陈列的理由。具体说来,供应商应从以下几方面来理性看待自身产品的集中陈列问题:
如何理性看待产品的集中陈列?
在生存中寻求发展
生活中,人们总是习惯于自以为是——将自己的想法强加在他人身上。却很少从对方的角度来思考问题。商业组织间同样如此。正是因为大多数供应商往往总是站在品牌的角度来设计品牌终端的销售策略(其中,既包括产品的陈列设计、产品的营销设计等诸多方面。),一旦自己的操作思路在卖场受阻,便会不知所措。要么给终端操作部门施压,要么听命于大卖场的操作。从根本上讲,这些都会从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企业产品在卖场的销售。